李强|蔬瓜之东西南北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蔬瓜之东西南北
作者:李 强
有一种蔬菜,占据了小时故乡农村夏天餐桌半壁江山,它既是蔬菜,也是水果。我给它们统一命名为蔬瓜:东(冬)瓜、南瓜、北瓜和西瓜。
这种系列蔬菜瓜,按方位来命名,还真挺有趣的。虽然,从小吃到大,但还真没研究过为什么会这样命名。首先,就从我小时候一直吃到现在的西瓜说起。西瓜,也是我最早接触的以及我最喜欢的瓜类。
好像是在几岁的时候,就知道和吃上了西瓜。当时,还是生产队,我爷爷就是看瓜人,一个古板正直的老头,给自己孙子也不舍得弄个瓜回来吃。我爷爷看的瓜园,是由邻村一个瓜客点种的,后来我的一个表姑通过我爷爷介绍给了那个瓜客的儿子,两家成了亲上亲。那个瓜客,出于对我爷爷作媒的感激,那年代步履蹒跚地抱着几个西瓜翻沟到我家,我们也就能享吃到用油渣上过的西瓜,瓜瓤沙沙的。如今,这样的西瓜很少,就宁夏中卫西瓜还有些像的。新疆夏天晚上吃西瓜时,还要围着火炉子呢。也是昨天写文章的时候,才将这个关系理顺。生产队时集体种过西瓜,西瓜成熟后会给各户分的。想像我爷爷这样的看瓜人,自己也未必能吃多少西瓜。记得几岁时,我家分得几个西瓜,被我父亲放在室内类似于阁楼的顶上,有个开口用梯子能上去。我竟然不害怕摔,自己爬上去慢慢地抱下来。一只手抱着西瓜,一只手扶着梯子下来。那样挺危险的,可能既保不住西瓜,也保不住安全。
小时候,吃西瓜的时间较少,所以,可资怀念的回忆也确实不多。只知道,那时西瓜真是挺大的,多是花皮的,也有黑皮的。花皮的多皮薄,黑皮的多皮厚。后来,听说瓜皮也可以炒着吃。还有黄瓤的西瓜,也挺好吃的。西瓜籽有白的,当然,多是没成熟的,也有红籽的和黑籽的。后来,有专门收集西瓜籽的做法,不知道那些为取籽的西瓜被怎么浪费掉了,真有些可惜,但采西瓜籽的西瓜吃肯定吃不过来。
能吃到较多西瓜,大约是从我上初中那个阶段开始。第一阶段,我的父亲夏天会批发一些西瓜来卖,首先会满足我们自己吃。他忙干活的时候,我还卖过几次西瓜。说是卖,其实多是让人尝了。我先切了几个西瓜,让大家尝够再卖。但尝过之后,一般也就不用买了。那个年代,私人种西瓜的还是少一些。第二阶段,因为在我舅家住着,我外公经常从街道买西瓜回来。我跟着沾了嘴馋的光,吃到不少的西瓜,也跟着我外公学了一些鉴别西瓜生熟的方法。再后来,我舅舅们也开始种西瓜了,我自然能吃到更多的西瓜。我还帮着到地里去摘瓜,每次先吃胀了再干活。但真正到地里,还真是吃不了多少。吃一点就胀,但尿完了还会想吃的,也见识了瓜农们的不容易。在我上高中之后,还向城里的同学要报纸,那时育苗要用报纸的,不知后来是改用什么。高中毕业补习时,还驮了几个我舅家的西瓜给当时的校长送礼。在我离开家乡外地求学之后,我们本村也有一些农户开始种西瓜,我放暑假回去,能吃到更多的新鲜西瓜。也能在瓜田里,一览田园风光。
瓜田里多是要搭一个棚子的,一般是人字形的,半人高处用床板支着当床,夏天的话一般用凉席或布粮袋就行。高中一年暑假,同学给姑姑家帮忙看瓜,我陪着去过几次。离我第二次的家不远,在瓜棚里,我们谈天说地,也吃了不少的西瓜。瓜棚里的体验,很美妙的,但也很烦扰。毕竟在野地里,晚上睡觉会害怕,也会有黄鼠狼等骚扰,更怕有偷瓜人,更会闷热和蚊虫叮咬,遇到打雷闪电和下雨,也会漏湿瓜棚无处躲。小学早些年还有在别人家瓜棚借过《西游记》津津有味地一口气看完,却没吃上人家一口西瓜。瓜农们的辛苦和天灾人祸,在这不展开来说。吃瓜群众这个网络热词,就源于一个心酸的事件。
小时候,夏天走亲戚也有抱西瓜的。为了保险起见,买西瓜时,会刻一个三角口子让顾客看和尝下甜度,然后再扣回去。小时候,有塑料袋的情况少。所以,一般都是小孩用手抱着。正确的做法是开口朝上,但有时可能抱累了,就来回地颠倒,不注意间会将那个三角块西瓜掉在地上弄脏或掉了却不知道。也有走在路上,孩子嘴馋想吃西瓜,就将打开的三角块吃净又盖上的,还有摔地上烂成八瓣的。走亲戚的西瓜,一般刻成三角之后只是打开看下,不会让人尝的。否则,等西瓜到了亲戚家,多半已经破相。好在,那时农村普遍都穷,而且,抱西瓜多走的是舅家等知己亲戚,所以,不会笑话和责怪孩子贪嘴的。
也有楞头青新女婿,抱着半个西瓜到准丈母娘家。亲戚将西瓜端上来时也不谦让,自己先吃个美。可能,丈母娘家的小孩就不能吃上多少西瓜,会惹得未来的媳妇儿翻白眼,恨得牙痒痒地暗骂:瓜货。
在我当年谈恋爱的时候,有个后来才知道显赫身份的学生,给我送了一个西瓜,挺大的黑皮西瓜。我想起小时候的吃瓜,想着一定是沙瓤的,所以,没舍得吃,直接放在床底下。等到第三天,现在的媳妇当时的女朋友来找我,我才兴奋地端出西瓜来,却闻到了一股馊味。原来西瓜像我小时候或在农村时一样,被刻了一个三角口子,我却没注意到。那个年代,没有电话可以即时联系,只能是坐等人家来学校找我。所以,西瓜耽误的时间有些长,天气炎热坏得快。早知道,应该先吃了,然后等女朋友来时再买新的。当时,还真不心疼钱,但心疼那好西瓜。那不是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在西安吃西瓜,但是头一回注意到西瓜被刻成三角口子验货。这才想起那个学生,原来也是个宝鸡娃。或许,这种做法是他刻意要求人家卖瓜的那样做的,想之不禁哂笑。
再后来,吃过的西瓜就不计其数。去过全国许多地方,在夏天几乎都能吃到西瓜,有些未必是产地,但肯定都会有卖的。只要碰到,我必是要买来吃的。在宾馆或饭店里吃饭,总有西瓜当水果的,这种情况下实在吃得不少。而且,如今拓展到一年四季餐桌上都可以有西瓜供应。但小时油渣上过的沙瓤西瓜,再也不多见的,还挺怀念它的。
每年到国庆节,还总会在我家后院巷道看到一排排不大的蔫西瓜。打开吃时多半肉瓤的,简直不像西瓜。一般是人家西瓜拔蔓之后,父母拣来的弃瓜放熟的。就这样的西瓜,在过去还没工作时我吃了不少。
这些年西瓜上市比较早,和其它时令水果一样,都是为了赶高价钱的时间点,但今年除过在餐厅吃饭时吃过外,还没专门买过西瓜的。
这四种瓜中,只有西瓜能当水果生吃,其它瓜都只能是炒菜或蒸熟了吃。如今在城市,南瓜当容器的蒸菜我吃得较多,南瓜蒸甜饭或南瓜蒸排骨等。南瓜被蒸熟后,会比较入味一些,南瓜瓤在完成盛菜的作用外,还能吃的,糯甜糯甜的。记得小时最常吃的是南瓜烩馍和南瓜包子,还挺好吃。北瓜和南瓜外观有些相似,好久都在弄混的。甚至,小时,都很少见过北瓜的。十来岁时,在父母指认下我才知道了北瓜。冬瓜、南瓜和北瓜,成熟后在自然条件下,都能存放到冬天。南瓜和北瓜,一般粗壮得像车轮一样,摘了后多滚着玩,或者小孩坐在上面,也不会压破,因为皮厚得很。早市上,南瓜较大,一般被切成块状零卖。南瓜籽相对好收集,并不浪费南瓜。炒成干货也很好吃。
东瓜,其实是叫冬瓜。在我小时候,并不太爱吃,但长得白白净净的,产量还不少呢。后来,在做臊子汤底菜中多见一些,偶尔会吃。
东西南北瓜,却东成冬,有些不太理解,但确实是这样叫的。如果是按东西南北这样完全的叫法,会是多么有趣而应景的一种称呼。但这如同人生一样,总有一些无法说清的遗憾。四种瓜中,最爱吃西瓜,也吃得最多。而且,只有西瓜既是蔬菜,也是水果。西瓜,甚至也可以炒着吃。几种瓜的皮,都能炒着吃,营养也挺丰富。西瓜皮还有美容效果。这几种瓜,在我家都种过的,包括西瓜。或许,你会感觉惊讶,但这确实是真的。记得在玉米地里或小菜园里,会长出西瓜蔓来。有些是刻意种的西瓜籽,有些是落下的西瓜籽自然长出来的。后者多半长不出西瓜来的,而且,是过季才慢慢长出的苗,所以,最多是给小孩子当乐趣来玩赏。我们小时,碰到那种还傻傻地浇水,盼着长出西瓜来。拨开瓜蔓,看见藏在里面的大西瓜,心里会是一种多么开心的感觉。欣欣然地小心摘下,抱到瓜棚里,切开后边吃边用湿手翻书或者听评书。瓜棚底下还会躺着好些西瓜,有时会被黄鼠狼啃烂了。南瓜和北瓜很像我奶奶敬神的坐垫或观音菩萨的莲花座的样子。
蔬瓜也是有季节性的,但如今反季节农业科技下,成熟和供应周期已相当延展。四种瓜中,我对西瓜情有独钟,且见证培育过程最多。
蔬瓜之东西南北,承载着儿时多少记忆,见证了如今多少幸福。
作者简介
李 强,1972年生。一个客居西安的凤翔人,故土情结很浓。喜欢品读文字,体味人生百态。
精彩悦读
责任编辑:辛 克
文字审核:李 强
征 稿 启 事
1.本平台优先选用原创首发稿件,首发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将网络版权授予“时光捡漏”,平台将在文内设置“原创”标识,其他平台转载必须注明转自“时光捡漏”。
2.散文、小说作品不超过5000字,长篇小说提供完整版和5000字以内节选版,诗歌200行以内。
3.投稿时应在邮件“主题”栏标注文章名称+作者姓名。文章以附件形式发送。
4.投稿时请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作者简历(含个人近照)一份(平台编辑会对简历进行必要删减)。由于微信每天接受信息量大,请务必通过邮箱投递稿件,以便编辑登记备案。凡微信发送作品一概不予接收。
5.作者投稿邮箱:sgjltougao@sina.com
6.按照稿件投递的先后顺序,组稿编辑进行初审,经编辑讨论后,决定是否发表。编辑审阅工作将在收到投稿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稿件一经推出,作者可自行订阅“时光捡漏”公众号查看。若自投稿日起10个工作日内未推出即视为稿件不予采用。
7.编辑有权按照各栏目标准对稿件内容进行取舍、修改、编辑和配图。作者若对文中配图有特定要求,请投稿时将配图以附件形式一并发送。
8.“时光捡漏”微信公众平台获得微信授权的打赏功能。读者为自己喜欢的作者和喜爱的作品打赏。我们将在预留平台运营基本费用(10元以内不返还,作为平台编辑、运作费用)的基础上,按照打赏金额50%比例,通过微信红包(或代缴电话费)为作者发放稿酬。为了鼓励中学生的文学爱好,中小学生优秀作文,直接按照打赏金额的50%发放稿酬。稿酬最高300元。
9.微信公众平台官方打赏返还期为7天,请作者耐心等待。
10.请投稿作者添加编辑微信领取稿费:google198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