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鲁旭|西南旅行诗文之七:瞻仰大足石刻

时光捡漏 您生活的笔记本 时光捡漏 2021-07-31

您生活的笔记本

点击悦读更多精彩

关注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国家雕刻在名山大峡谷中的石刻、石雕很多,以造像石雕为主的石窟寺,好像以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为最,这些石窟不但历史悠久,而且题材丰富,雕刻精美,堪称世界艺术宝库里的明珠。以文字摩崖石刻的好像以山东泰山石刻《金刚经》、陕西汉中《石门十三品》最为著名。对于隶属于重庆市的大足石刻,虽有耳闻,却从未考究过是石刻还是石雕,以及其规模和成就。这次却突然有了亲临其境的机会,便欣然前往。

大足石刻在重庆市大足县龙岗山中。景区外边的广场气势宏大,首先经过的是一座五孔大桥,叫“瑞相桥”。大桥之上,巴蜀民俗尽显,雕花的石栏上都有粗而长的铁链子,链子上锁满了铜的铁的老式的新式的各种各样的锁子。这些锁子自然是前来朝山拜佛的人,为了自己的事情向佛许下了愿心而锁上去的,有些还锁上了各种钱币和红布条。过了桥是一座五门六柱的山门,因为是新建的,我没有留意牌坊上的文字。佛教寺院前的牌坊叫“三门”,也叫“三解脱门”,一般象征性地建为三座门。道教庙宇前的牌坊称作山门,很有点地界标志的意思,过了山门,即算是进入了庙宇里边。大足广场前的五门其实是三门的放大,我称其为山门可能正是他们如此设置的内涵。山门后是一个大广场,广场中只有两个表柱,造型大气,雕刻精美。那一天照例是时雨时晴,广场上游人稀少,我不由在心里感叹:重庆人真是财大气粗,在巴蜀这块天府之国,竟然用这么大的地盘建广场。

再往里走,就到了写着“天下大足”的门楼,也就是大足宝顶山寺院。寺院里的大殿都是高台建筑,而且规模宏大。我和李老师、张老师一行见过方丈,略做游览,便折向后山去瞻仰石刻。

说实话,我当时对瞻仰大足石刻没有太大的兴趣。虽说这里是国家旅游局命名的五A级景区,但前边的广场和宝顶山佛寺已经让我见识了那种把钱不当钱的大气,至于山中的石刻,也就是个名而已。然而到了宝顶山下,真正见识到大足石刻的时候,我的自傲完全被击溃了,一下子变成了敬佩,对古人的敬佩,对千年之前面向山石,手握铁錾,悬挂在空中的艺术家们的敬佩,为那伟大的艺术感染力所折服。我很想一座一座的欣赏,然而山中造像众多,题材涉及佛道儒三教,且件件造像都非常精美,每一个人物都可以和你进行心灵交流。我还陶醉在这里的雕刻中不能自拔,导游带着李老师和张老师他们已经到了另一处石刻。山中石刻非常丰富,参观路线也不止一条,我怕和他们走散,只好粗粗地看个大概,抽出身来奋起直追。

佛教自传入中华大地的那一刻,就注重与本土文化的结合,融合了中华民族的普世情结。隋唐以降,各地寺院的壁画以及洞窟的造像中,开始出现一些功德大的施主将自己的影像夹杂入佛众中的现象。到了宋代,思想领域更加宽松,一些资财雄厚的施主独立出资,购置地产,招募能工巧匠,以自己对佛教的理解结构故事图形,镌刻造像。这样的造像往往充满世俗色彩,更加接近下层人民的生活。由于造像故事充满生活情趣,能够更多地吸引信众,因而为佛教界普遍接受。大足石刻造像主要完成于唐宋之间,而且是佛道儒三教合流,更是这种世俗现象的集大成者。

结构和造型中世俗观念的体现,并不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大足石刻的每一件作品,每一个细节都称得上精雕细刻,当得起艺术精品的美誉。据当地文献记载,宋晚期的数十年间,大足造像工程从未中断,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高手艺人前来献艺,大足石刻的造像艺术也达到了当时之巅峰。就我们参观时看到的造像,依然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南山摩崖上有一组状写俗世善恶的雕刻,其人物神态各异,刻画细腻,使我不由想起了那些享誉世界的欧洲雕塑。如果这些作品不是藏在大山深沟,如果我们的先辈们在当时就把这些作品介绍到世界,如果不是甲午战败而导致国家地位降低,如果……当今享誉世界的,应该是这些藏在深山无人识的中国雕塑才对。

在众多的作品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大悲殿中千手千眼观音造像,据说为世界上雕刻手眼最多的造像。整个大殿的北墙上,全是各种姿势的手,以观音菩萨像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据修复妆金时编号登记,共有九百八十多只手。尽管手的数量众多,却找不出两只姿势完全相同的手,就像大树上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造像的每一只手的手心里,都有一只眼睛,每只手中都执掌着一件法器,看后非常震撼。

另外一处是北山神仙洞。神仙洞似乎是一个天然岩洞,容积不是很大,每次只能容纳二三十人参观。洞中之造像非常精美,人物形象灵动,大有呼之欲出之感。虽是石雕,人物身上衣服的质地轻软,似有经风欲起之势,让人不得不叹服。至于洞中为采光、通风、疏导雨水等所做的特殊设计,更是不经指点,绝难发现。虽然我始终本着佛教界不对佛像拍照的规矩,严格地管束着自己的双手,但在这里却再也忍不住了,只好犯一次戒,拍下了一张神仙衣袂的照片,没能留下更多的照片让大家饱一饱眼福,有点对不起。倒是在洞外,对着摩崖上的牧牛图,想起了去年写的一首诗中的典故,狠狠地拍了几张,准备回家后向同道们炫耀。

回家之后,我为大足石刻填了一首词,与那首旧作一并附记于此:

七律 赠道辉禅师

(2017年7月作)

尘务缠身未准休,鸿偎金笼不自由。

此心常在丛林里,欲伴禅师学牧牛。

酷暑愿成堂外树,天凉宁为座旁篝。

真情叩托窗前月,替我时时侍比丘。


瞻仰大足石刻有感

水调歌头

词林正韵

龙岗无奇处,古树抱岩生。

进山驰目,数处崖壁露峥嵘。

信士本为传法,展示人生善恶,六道见形声。

无那摩崖美,灿若启明星。


佛道儒,三教备,善经营。

观音千手,手手俱执菩提睛。

美目光移流盼,绸袂风经急摆,技艺鲜视听。

山间藏精粹,荒野藏精英。

  






作者简介   


陕西凤翔县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民俗学会理事,凤翔县作协主席。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风流街》、《下乡纪事》等小说作品,《二娃审案》等戏剧作品,《凤翔民俗》(上下卷)等。

精彩悦读


李强|即将走出人生的夏天

鲁旭:后屯桃花源记

魏晓婷|东湖情思

芮晓枫 | 长安偶思(三首)

曹权利 | 我的网名---田野


责任编辑丨  辛   克

文字审核丨  李   强

公号维护  魏晓兰


捡拾生活点滴,留存美好记忆!

欢迎加入『时光捡漏』原创文学平台,编辑部将于9月下旬举办第三期线下读书会,敬请关注,欢迎参加!

投稿邮箱:sgjltougao@sina.com

编辑微信:google1982072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