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旅游系列之一:游西府老街
暑假旅游系列之一:游西府老街
利用暑假充裕时间,驾车携一家老小外出旅游,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上报父母养育之恩,下显为人父母之责,确是一件美事。每当看到朋友圈纷纷晒图:张三在三亚海滩日光浴,李四在泰国看人妖,王五在甘南看草原……妻子往往艳羡不已。但由于自己车技不精,为没能实现举家自驾游惭愧不已。八月一天,开车和妻子、女儿在陈仓区办完事,我提议带她娘俩顺便去西府老街转转,以了却夙愿。她俩闻讯欢呼雀跃,妻子马上在手机里用高德地图为我导航。于是,车子载着期盼,一路西行。
沿宝平路北上,不一会就在金台观处看到西府老街指示牌。右望,只见金台观依着山势而建,仰视,金碧辉煌。金台观位于宝鸡市区北部的陵原上,距火车站仅1公里左右,始建于元末明初,为著名道士张三丰修道处。《明史·方伎》记曰:“太祖敬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1392)遣使觅之不得,后居宝鸡之金台观”。
古时民间曾有“宝鸡有个金台观,离天只有五尺半”的说法,言其观之高,若置身于金台观玉皇阁前平台上,居高远望,景象绝佳。金台观建筑总体布局依山就势,主要建筑沿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现有玉皇阁、三清殿、八角亭、三丰洞等。
看到金台观,不由得想起 张三丰。他名全一,字君宝,号三丰,是元、明之际集道学、武学等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对于张三丰的籍贯,很多人认为他是辽东懿州(今辽宁省彰武西南)人,也有人认为他是宝鸡本地人,张三丰还曾自称是张天师的后人。
我忽然想起关于张三丰的一个故事。传说在一个严寒的冬日,天上飘着鹅毛大雪,户外罕有人迹。有个樵夫因家中没有柴火烧炕,就硬着头皮出了门,去山上砍柴。走到半路上,他听见断断续续的轰响,循着声音找去,发现一个衣着破烂、邋里邋遢的老道士正躺在雪地上呼呼大睡,鼾声响如雷鸣。樵夫十分惊讶,连忙跑到跟前,又推又摇,却叫不醒他。仔细一看,只见老道士面色红润,呼吸均匀,浑身热气蒸腾,睡在雪地上就像常人睡在自己家炕上一样自在,不由得惊叹道:“天下竟然有如此高人!”仔细一瞧,原来是在金台观修道的张三丰。
过了金台观,车辆不多,路况良好,我驾车沿着盘山公路继续前行。看了沿途指示牌,方知此塬还有金台森林公园、大唐秦王陵等景点。不一会,西府老街到了。只见宽阔的街道两侧古色古香的建筑整齐排列,好多尚未营业。
西望,一只青花瓷巨碗扑面而来,格外引人注目。女儿吃惊地说:“谁吃饭端这么大的碗?那饭量,杠杠滴!”于是,我们争相在老碗前合影留念。
南望,只见一大片是游乐场。有三人骑的自行车、动物拉的黄包车、小火车、海盗船、摩天轮……女儿飞奔过去,早已沉浸在游乐世界。
瞥见游客服务中心,妻子连忙招呼我俩进去乘乘凉、歇歇脚、喝喝水,顺便给手机充充电。这是一座仿古式建筑,里面空无一人。迎面是一张八仙桌,两侧各放一把太师椅,正面墙上是一副《松鹤延年图》。东面还有一组太师椅、茶几。西面,古旧的桌子上居然还有一部老式手摇电话。爱人在桌面找到了插板,开始给手机充电。女儿瞥见一袋给游客准备的QQ糖,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块。我看到了饮水机,连忙接水喝。屋内,凉爽怡人,刚才在阳光下的燥热一扫而光。
仰望,粗壮的木柱之上,居然还雕刻了一只动物跪伏屋梁间,不知有何讲究。
女儿嚷着饿了,于是,一家三口开始步入西府老街寻找美味。东行,一座高大的重檐式雕梁画栋的彩门迎面而来,门额上蓝底金字“西府老街”。
步入老街,一下子仿佛时光倒退回解放前。街面是大小不一的石板铺就,逼仄的街道,两侧全是青砖瓦房的商铺,古旧气息浓郁。商家林立,各具特色。
自己能跑的石磨。这是一家专门卖辣椒面的店铺,现场操作,货真价实。店铺只有一个飞檐式屋顶,屋檐下挂着许多串火红的辣椒,如同这火红的日子。正中央是一个大石碾子,叫人一下子想起了故乡。不知什么原理,没有牛拉驴拉,没有人推,那个石碾子自己转个不停,也许是底下有电机。店铺前大箩筐一字排开,盛满了秦椒。
Biangbiang面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光那繁复的biang字,就非常吸引人。
我想起了biang的字谜:“一点上了天,黄河两道湾, 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当中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挂个丁丁叫马杠,坐着车车逛咸阳。”也许是有趣的字谜增添了它的独特魅力,只见食客络绎不绝。我驻足店前,看厨师把那雪白筋道的一根长面捞入底小口大的瓷碗,熟练地放入各种调料,然后恭恭敬敬地摆放在食客面前。看客人偏着头大快朵颐,叫人垂涎欲滴。店里有一黑底金字的横匾,上书“陕西八大怪——面条宽得像裤带”秦人的粗犷豪放可见一斑。
我第一次看到这样古旧的茶馆。高矮不一的铁茶壶,穿着白色汗褂子摇着蒲扇的茶老板,叫人不由得想起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那份沧桑与厚重,叫人回味良久。
依次转,叫人眼花缭乱:有木制二层阁楼的“缘来四川”火锅、韩原老粉房、石板豆腐坊、汉中米皮、清真老点心、冰糖葫芦、岐山手工空心挂面……应有尽有,叫人目不暇接。
古老的农具,一下子勾起了童年农村生活的记忆。
独轮车啊,在六七十年代,你承载着爷爷、爸爸那个时代生活的全部希望。
社火脸谱
凤翔木版年画
凤翔泥塑
看到柳林老酒坊,我眼前顿然一亮。在异乡看到家乡柳林镇的美酒,亲切感、自豪感顿生。
女儿不停喊饿了。可这里的美食多得数不清,叫人眼花缭乱,不知吃啥好。最后,妻子、女儿选择了米线。我决定吃亮油饼。
切成扇形的黄酥薄如纸的亮油饼,外加一小碟炒辣椒,一小碟炝豆芽,被服务员端放在满是油污的门扇做的餐桌上,别是一番味道。用油饼夹着辣子咬一口,香辣爽口。再夹着炝豆芽,脆生生的格外爽口。两张油饼下肚,两小碟小菜见底,打着饱嗝出店,真是人间美味,物超所值。
街口有一辆老式偏三斗摩托车。我骑上去,嘱咐游人帮我照张相。忽然听到一个男孩说:“骑摩托的叔叔像日本鬼子。”闻言,我立即下了摩托车。是啊,抗日片里鬼子骑的不就是这样的摩托车吗?
这样的头门,使人想起了老家。
陶艺店,美女正在现场制作瓷瓶。
充满异域风情的鼓、景泰蓝挂饰,缩小版的吉他煞是可爱!
女儿驻足首饰前,不肯移步。
远处,是现代化的建筑。美女帅哥,飘然而过。
过足了眼瘾、嘴瘾,打道回府。下陵原半坡时,见一绿地,停车席地而坐。草绿柔,树葳蕤,鸟鸣叫,顿时感到身心放松,宠辱皆忘。此情此景,使人不由得想起一首诗。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西府老街,一个叫人怀旧的地方,一个叫人一饱口福的地方,一个叫人永远回味的地方。
精彩悦读
杨舟平 | 以文学的名义相聚 ——写给『时光捡漏』首场读书会
〖时光捡漏〗读书会简介
『时光捡漏』微信公众号创建于2016年5月,历时两年的成长,在凤翔作协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在广大文学爱好者与读者的支持下一路走来,已经成长为本地区颇有影响力的原创文学平台。现拥有以宝鸡地区为主,涉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六十余位签约作者。坚持以原创为主,紧扣时代发展主旋律,累计推发文章三千余篇,致力于打造文学爱好者成长的平台,为繁荣县域文学创作事业的新辉煌而奋发前进!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时光捡漏』积极寻求有效途径,2018年6月24日举办第一期读书会,社会反响热烈。筹备组团结协作,第二期读书会得以顺利地在7月15日如期举行。
在此,对长期以来支持和关注『时光捡漏』读书会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读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读书会因你们而美好,凤翔因读书会而更具文化内涵!让我们携手并肩,为共同开创凤翔文化事业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责任编辑丨 辛 克
文字审核丨 李 强
公号维护丨 魏晓兰
长
按
识
别
捡拾生活点滴,留存美好记忆!
欢迎加入『时光捡漏』原创文学平台,编辑部将于9月下旬举办第三期线下读书会,敬请关注,欢迎参加!
投稿邮箱:sgjltougao@sina.com
编辑微信:google198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