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阿尔勒女性摄影师奖 | 她用艺术的方式讲述中国式婚姻最真实的隐痛
「编者按」
在本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上,有一组作品以女性独到的视角,通过观念摄影,讲述了中国式婚姻中的非亲密关系。这组作品便是郭盈光的《顺从的幸福》。本组作品由策展人何伊宁提名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并获得了由Madame Figaro中文版与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联合发起的集美·阿尔勒-Madame Figaro女性摄影师奖,让我们恭喜她!
/
郭盈光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摄影专业
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传媒学院观念摄影硕士
「 顺从的幸福 」
The bliss of conformity
作品讲述了中国安排婚姻,以及被安排婚姻夫妻之间的非亲密状态。单幅照片通过对纸张表面所展现的不同痕迹的描写,传达一种细微的、不被察觉的,但却持久而又锥心的疼痛。艺术家用细腻的视觉呈现,表达着忧郁与脆弱情绪,提高公众对生活在这种非亲密关系下人们心里状态的关注,让观者感受这种细微疼痛的同时,思考非亲密关系背后复杂的成因。
「集美·阿尔勒展览现场」
这是展览中的录像作品,是郭盈光做的一场“表演”。她把自己的个人介绍带到了相亲公园,将相亲父母与自己的对话偷拍下来。由于她在简介上没有写明年龄,大部分父母在问完她的年龄后便立马转身走人。
「郭盈光的书」
在摄影书中,艺术家将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的纪实照片与诗意化摄影表达方式相结合,以多层的叙述线,对掩藏在这种假性亲密关系下的种种复杂关系展开叙述。在东方婚姻中具有特殊隐喻功能的红线作为贯穿整个作品的视觉元素,将单幅图片与摄影书建立起了对话。
「与郭盈光的对谈」
轮:《顺从的幸福》呈现于展厅而成为一个观念艺术作品,能谈谈你对当代艺术观念大于形式的看法吗?
郭:当代艺术肯定是艺术的形式去表达一个观念,不管媒介是什么,观念肯定首要的。一切的形式都应该围绕阐述这个观念而出现,而不是分割的。在某个环境中,它需要用这个方式去表达,最恰当,就是这样。
轮: 你最喜欢哪位艺术家?
郭:我喜欢的艺术家非常多,说不上哪一位最喜欢。比如:broomberg & chanarin(布鲁姆伯格 & 沙纳兰),dayanita singh(达雅尼塔·欣弗),anish kapoor(安尼施·卡普尔),felix gonzalez(菲利克斯·冈萨雷斯)等等。
▲ 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无题》
轮:《顺从的幸福》的展览现场很有意思,纸的“背面”印着镜像文字,而观众只能透过“正面”才可读,为何采用这种形式?
郭:这是我引导观众去阅读作品的一种方式,离远看,看不清纸上的内容的,所以观众必然会走近观看,而那些纸会帮助观众解读主图。我想让观众有一个去发掘的,审视的过程,而这种观看也和相亲公园人们阅读被相亲者广告的方式是一样的。
▲ 上海人民公园里的相亲广告
轮:约翰·伯格说观看先于语言,要是你没有给出一个“自圆其说”的解释,你认为大众能看得懂你的作品吗?
郭:之前我在杭州办展的时候,来看展的观众问了我很多问题,事实证明大家解读得挺好的。同时,由于观众背景,经历的不同,会各自产生不同的微妙的感受,这对于我来说也是解读自己作品的一个新思路,我还挺开心有这种互动的。
轮:你在生活中也被父母催过婚吗?
郭:我父母还是比较开明和温柔的。我妈有时候会间接性地急一下,但都是旁敲侧击的方式,没有上升到逼的地步。
▲ 我,30岁,还未嫁,这对于爱情来说太晚了吗?
轮:这个作品也被收录在你的书《顺从的幸福》(《The Bliss of Conformity》)里,听说还参加了阿姆斯特丹图书节,能稍微介绍一下这本书吗?
郭:我的摄影书是我一个独立的作品,我想通过它建立起多层关系,时间、空间、真实以及情感的表达。在书的设计上,我通过把在相亲公园拍摄的纪实图片藏在夹页中,利用图像的相同信息的方法与自然风景图片建立起对话。而关于自然风景图,我用的是照片蚀刻法这种传统的手工技法,我利用这种传统技法,传达细腻忧郁的情绪,同时与夹页中的纪实图片在视觉上形成反差。另外,这本书的翻阅方式,看似有点繁琐,但也是我想表达的“关系们”的概念,我想让观众在翻阅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被邀请到感受复杂关系以及揭示多种原因的过程中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1325f2wygc&width=500&height=375&auto=0
▲《顺从的幸福》翻书视频
「郭盈光的其他作品」
Peek of City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正在厦门展出,《顺从的幸福》也将展至2018年1月3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