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考古》2022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目录
3 湖北随州庙台子遗址西周遗存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随州市博物馆 曾都区考古队
15 湖北荆州任家冢等墓地战国墓葬发掘简报
荆州博物馆
29 湖北荆州郢城遗址秦汉木构遗存发掘简报
荆州博物馆
46 湖北鄂城新庙大鹰山孙吴墓发掘简报
鄂州市博物馆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56 从新石器考古学文化看长江中游地区的原始宗教
刘礼堂 周翠云 王远方
63 试论周代梯形牌组佩
李京震
69 涪陵小田溪M12出土组玉佩刍议
代丽鹃
76 论战国楚系墓葬铜鼎的拼凑和调整
严辉发
83 江苏扬州邗江蔡庄五代墓墓主新考
左凯文 王志高
89 明代藩王墓内设祭现象研究
刘毅 孙怡杰
97 科技考古视野下的裴李岗文化研究及相关问题
秦存誉 袁广阔
106 晚商作册般青铜鼋的工艺及相关问题
苏荣誉
113 新出曾伯壶铭文“壶章”考
宣柳
116 楚简从屯、毛、丰、屰之字辨析
张峰
122 关于夏文化研究——对刘绪先生的访谈
常怀颖等
摘要
●考古发现
湖北随州庙台子遗址西周遗存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随州市博物馆
曾都区考古队
摘要:庙台子遗址是随枣走廊一处以商周遗存为主的重要遗址,2011年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发现后,为探寻与墓地相关的聚落遗存,2015~2017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共1095平方米。考古发掘显示,该聚落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使用至东周时期,两周时期是其主要使用阶段。西周早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主要有环壕、烧土堆积、大型柱洞和墙基、房屋活动面等建筑遗迹;大量生活陶器,铜块、陶范、陶鼓风管等制铜遗物,骨器和骨料等,表明了该遗址等级较高,可能为西周早期曾国政治中心遗址。
关键词:随州;庙台子遗址;西周早期;曾国;中心遗址
湖北荆州任家冢等墓地战国墓葬发掘简报
荆州博物馆
摘要:为配合318国道荆州段改扩建工程,荆州博物馆对工程选址范围内勘探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在任家冢墓地、朱家草场墓地、无名冢墓地共清理战国墓葬31座,出土遗物丰富,对了解战国时期楚纪南故城周边墓葬选址、埋葬方式、随葬器物组合、居民丧葬习俗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通过对任家冢M2的发掘,可以了解到当地筑土成台以修建墓地这一习俗最迟在战国晚期已经出现,并延续至秦汉时期或更晚。
关键词:荆州;任家冢墓地;朱家草场墓地;无名冢墓地;战国墓葬
湖北荆州郢城遗址秦汉木构遗存发掘简报
荆州博物馆
摘要:2019年荆州博物馆在对郢城遗址东城门及护城河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座木构桥梁遗存;2020年7月在郢城遗址内南、北水系中部发现两座木构桥梁及部分圆木护岸桩遗存;2021年4月在南、北水系与南城垣交汇处发现一处大型木构遗存,其与“南、北水系”中部两座秦汉木桥处于同一河道中,同属郢城始建及使用时期木结构遗存,判断为木构涵洞设施。保存如此完好的秦、汉时期木构桥梁及涵道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对于中国桥梁史与城市水利设施系统发展进程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并为郢城遗址下一步保护利用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郢城遗址;秦汉时期;木构桥梁;木构涵洞
湖北鄂城新庙大鹰山孙吴墓发掘简报
鄂州市博物馆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摘要:2005年4月,鄂州市博物馆在鄂城区新庙镇大鹰山村抢救性发掘了一座大型砖室墓。为双层券顶多室墓。出土青瓷、陶、铜、铁、金银等器物52件。墓葬年代为孙吴中后期。
关键词:鄂城;新庙大鹰山;砖室墓;孙吴中后期
●考古研究
从新石器考古学文化看长江中游地区的原始宗教
刘礼堂 周翠云 王远方
摘要:本文在梳理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主要考古学文化相关遗存的基础上,认为该地区的原始宗教具有较为完整的发展谱系,呈现出宗教活动规模逐渐扩大、地域范围逐渐拓展、宗教信仰逐渐深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可把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原始宗教的发展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关键词: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原始宗教;祭祀
试论周代梯形牌组佩
李京震
摘要:梯形牌组佩是以玛瑙珠、料珠等物串成若干股,然后总束于一件梯形牌饰之上所构成的组佩。目前考古发掘出土及传世的梯形牌组佩与牌饰约有30余组(件),在对相关信息梳理后可以发现,梯形牌组佩在佩戴者性别、佩戴方式等方面有一定规律可寻。梯形牌组佩的结构上小下大,整体呈“放射状”,这种独特的造型并非无缘无故,笔者以为其可能是对凤鸟尾羽的模仿,而这种模仿则是基于象形与转喻思维模式和对称以及拆半艺术手法所创造的。
关键词:梯形牌组佩;组玉佩;象形与转喻;凤鸟尾羽
涪陵小田溪M12出土组玉佩刍议
代丽鹃
摘要:涪陵小田溪M12出土有33件单个饰件,根据它们在墓葬中的位置可复原为一组组玉佩。本文通过对各组件年代、来源的分析以及与其他组玉佩比较,认为该组玉佩以玻璃珠起首的串组风格与楚地组玉佩相近,各组件主要来自楚地,少数可能出自本地,战国晚期在巴蜀本地连缀成组。小田溪M12的年代不会晚到秦乃至西汉初期,应为公元前三世纪中叶。
关键词:小田溪M12;组玉佩;结构复原;风格比较;年代分析
论战国楚系墓葬铜鼎的拼凑和调整
严辉发
摘要:楚系墓葬在战国时期执行一套较为规范的用鼎制度,大多数情况下这套制度得到较为严格的执行,但也有例外,如曾侯乙墓选择1件子母口鼎与1件箍口鼎拼凑出一组2件“鐈鼎”,九连墩M1以箍口鼎代替折沿鼎表达鑐鼎功能。本文以丧葬遣策为线索,利用包山二号墓考古资料对战国时期楚国丧葬礼仪进行复原,进而发现鼎的使用会根据葬礼实际执行时的礼仪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
关键词:楚墓;用鼎制度;曾侯乙墓;九连墩M1;包山二号墓;遣策
江苏扬州邗江蔡庄五代墓墓主新考
左凯文 王志高
摘要:江苏扬州邗江蔡庄墓的墓主身份,学界一般依据早年出土的《吴寻阳公主墓志铭》与《吴王仁遇墓志》中的相关记载,推定为杨吴寻阳长公主。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当时公主、驸马葬制以及杨吴、南唐高等级墓葬形制展开分析和探讨,认为扬州邗江蔡庄墓的墓主不是寻阳长公主,而可能是寻阳长公主的生母——皇太后王氏。
关键词:扬州;蔡庄五代墓;杨吴;寻阳长公主;皇太后王氏
明代藩王墓内设祭现象研究
刘毅 孙怡杰
摘要:根据已有考古资料分析,明代藩王墓室内存在祭祀情境。常见的祭器有香炉、花瓶、烛台以及一些日用器型,多设案桌供奉,祭祀对象是墓主。祭器在整个明代藩王墓随葬品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且常因墓葬被盗扰而不易辨认。这些祭器及其组合与陈设方式,证实了明代藩王墓内设祭现象的存在。至少一部分祭祀行为应该和“赠礼”有关。
关键词:明代;藩王墓;祭祀;祭器;赠礼
●科技考古
科技考古视野下的裴李岗文化研究及相关问题
秦存誉 袁广阔
摘要:检视裴李岗文化遗存40余年的发掘与研究工作,发现科技手段已经渗透到包括文化年代、聚落环境、生业经济、体质特征、食物结构、技术工艺、意识形态等在内的多个领域,极大推动了裴李岗文化的研究进展。但是,就各领域的具体工作和研究而言,目前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科技考古与田野考古人员共同努力,在今后的交流合作过程中不断加强各种技术手段的整合利用,在广泛获取相关资料和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研究。
关键词:裴李岗文化;科技考古;研究现状;相关问题
晚商作册般青铜鼋的工艺及相关问题
苏荣誉
摘要: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作册般青铜鼋是一件造型特别、铭文多歧见的晚商青铜器,曾引起学界对其真伪、诸多问题的持久讨论。事实上,另有一件与之成对的青铜鼋散落台湾,通过对两器的比较分析,特别是借助X光成像,明确了该器的铸造工艺,具有若干商代南方风格青铜器的工艺因素,应该出自南方迁殷墟铸工传人之手。其工艺渊源清晰,确非伪作,为技术断代一实例。此外,文章基于两件青铜鼋对商代青铜俏生器略作引申讨论。
关键词:作册般青铜鼋;晚商;铸造工艺;俏生器
●古文字研究
新出曾伯壶铭文“壶章”考
宣柳
摘要:湖北京山苏家垄曾国墓地新出曾伯壶铭文所见“壶章”一词,主要涵义是指壶铭所彰显的作器者功绩(包括政治功绩与自身德行)。结合彝铭与传世文献可知,东周时期青铜器“自我铭功”的功能逐渐凸显。另外,五年琱生簋和琱生尊铭文中的“章”也应表抽象含义,指“君氏”之德行。
关键词:曾伯壶;铭文;壶章
楚简从屯、毛、丰、屰之字辨析
张峰
摘要:楚简屯、毛、丰、屰四者字形相近,尤其在合体字中,极不易区分,书手存在误写,学者存在误释。弄清四者之间的详细区别可以释读相关文字。如《清捌·邦家处位》简1
关键词:屯;毛;丰;屰
联系我们
《江汉考古》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
双月刊
创刊于1980年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2014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2015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主 编:方勤
编辑部主任:陈丽新
编 辑:许静思 段姝杉 高一致 唐斑
发 行:李鹤飞
英文翻译:李涛
英文审校:郑威
编辑部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
邮政编码:430077
编辑部电话:027-86793389
电子信箱:jhkg2728@sina.com
——版权声明——
江汉考古(微信号:hbjhkg)发表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他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江汉考古”版权信息。诚挚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