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汉考古》2022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江汉考古编辑部 江汉考古 2022-07-12


目录


3 河南驻马店薛庄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发掘简报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25 湖北谷城擂鼓台墓群M2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谷城县博物馆

37 晋阳古城瓷窑遗址发掘简报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  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

51 武汉新洲巴铺宋墓发掘简报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新洲博物馆

59 锐棱砸击技术与旧新石器时代过渡

陈胜前  刘睿喆  周怡昕  董兵  赵军  刘辉

70 商周墓葬朱砂使用相关问题初探

张煜珧

80 湖南地区楚、越文化融合过程研究

胡平平

90 重庆丰都东汉至蜀汉墓葬出土陶塑戴冠头像初探

王煜

97 鄂州瓦窑咀窑址青瓷初步研究

曹昭  李清临

105 周原遗址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出土板瓦制法研究

杨文昊  宋江宁

115 浙江衢州庙山尖遗址出土绳状马具穿系物研究

丹  王海明 刘勇

121 包山楚简文字释读剩义

刘国胜  刘松清

125 秦简所见餟祭及其相关问题

张小虎

130 读海昏侯墓“孔子传记”小札

郑伊凡

134 宜昌万福垴遗址出土青铜甬钟保护修复

胡涛  江旭东 李冰洁  周松峦

138 随州文峰塔M1(曾侯與墓)出土M1∶2甬钟保护修复

方晨  魏蓓  江旭东 周松峦






摘要


●考古发现



河南驻马店薛庄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发掘简报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摘要:薛庄遗址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薛庄村东部,西距驻马店杨庄遗址仅1.5公里。2018年4~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大量新石器时代遗存,包括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和王湾三期文化杨庄二期类型,时间跨度长,且连续不断,在豫南地区极为罕见。其中仰韶文化早、中期遗存是豫南地区的首次发现。

关键词:薛庄遗址;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王湾三期文化杨庄二期类型


湖北谷城擂鼓台墓群M2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谷城县博物馆

摘要:擂鼓台墓群位于湖北省谷城县庙滩镇古乐寺村,2016年为配合基本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5座,本文主要报道M2发掘资料。M2出土器物共23件(套),其中5件带铭青铜器显示该墓主人应为春秋早期邓国贵族。该墓的发掘为研究春秋早期邓国的历史、丧葬习俗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关键词:擂鼓台墓群;邓国;春秋早期;青铜器;历史文化


晋阳古城瓷窑遗址发掘简报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

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

摘要:2021年,晋阳古城考古队在晋阳古城内西北区域发现了一处瓷窑遗址,发掘了3处瓷窑炉遗迹、9处灰坑和近万件瓷片。窑址保存较差,但基本能够复原基址形制与结构。遗址出土了大量窑具、瓷片、炉渣和同时期遗物。根据地层关系和出土遗物判断,瓷窑使用时间较短,集中在隋至唐代早期。该窑址是目前山西地区发现的最早瓷窑址,延长了山西烧瓷的历史,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晋阳古城;窑遗址;隋至唐代早期


武汉新洲巴铺宋墓发掘简报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新洲博物馆

摘要:1989年12月,武汉市博物馆考古队等单位对武汉市新洲区巴铺村发现的三座古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一座为石室墓,两座为砖室墓,共出土瓷器、釉陶器、铜器等34件(套)。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三座墓葬的年代为北宋时期。

关键词:武汉新洲;巴铺;北宋墓葬;石室墓;砖室墓




●考古研究


锐棱砸击技术与旧新石器时代过渡

陈胜前  刘睿喆  周怡昕  董兵  赵军  刘辉

摘要:锐棱砸击技术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有关其生产过程一直存在争议,湖北松滋关洲遗址的发现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契机。结合考古材料与实验考古的手段,可以清楚地重建该技术的生产过程。这是一种男女皆宜、简单易行的石片生产技术。考古材料的背景关联信息与民族志材料的研究进一步表明,锐棱砸击技术是长江上中游过渡地带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具有标志意义的文化特征,它是当时强化利用资源的一种表现形式。

关键词:锐棱砸击技术;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文化适应变迁;石器分析;实验考古;关洲遗址


商周墓葬朱砂使用相关问题初探

张煜珧

摘要:商周时期墓葬使用朱砂的葬仪传统,继承自陶寺龙山文化及二里头夏代以来的较高等级墓葬的葬仪,主要依据墓主身份、地位来确定,不受性别、族属、墓葬特点以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中央王朝通过朝贡或开采对这类稀缺资源集中掌控、支配,并以赏赐馈赠为主要分配形式。朱砂葬的分布从商周王畿地区向外呈扩散的趋势,在贵族社会中传播,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春秋以后朱砂葬的衰微,是由于中央王朝地位下降,同时战争频发导致流通渠道阻滞,以及水银提炼技术发展等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商周时期;朱砂葬;朱砂来源;流通与传播


湖南地区楚、越文化融合过程研究

胡平平

摘要:本文在辨析几处典型墓地的年代、确立墓葬文化性质判定标准的基础上,以春秋早中期、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期、战国晚期四个阶段,分别对湘江下游、湘江中上游和资水下游三个地区楚、越文化融合过程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出了三种融合的模式,即“细水长流”型、“花开两朵”型和“取而代之”型,并简要解释了其成因。

关键词:湖南地区;东周墓葬;楚、越文化融合


重庆丰都东汉至蜀汉墓葬出土陶塑戴冠头像初探

王煜

摘要:重庆丰都东汉晚期至蜀汉时期墓葬中出土有两件陶塑戴冠头像,刻画较为精细,其带胡髭等面相特点以及头冠形式,完全不见于同时期国内墓葬所出陶塑之上。经过对比,这两件戴冠头像的面相尤其是头冠的结构和细部皆与同时期或稍早的印度早期菩萨像一致。本文结合墓葬中出土的早期佛像及相关文物,推断其为早期菩萨头像,至少是带有浓厚的早期菩萨像因素的陶塑。印度佛像和菩萨像兴起之后,其文化因素迅速传入中国西南地区,这一方面是两地文化交流密切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早期佛教文化的传播与传统神仙思想互动的表现。

关键词:重庆丰都;东汉至蜀汉时期;早期菩萨像;文化交流


鄂州瓦窑咀窑址青瓷初步研究

曹昭  李清临

摘要:鄂州瓦窑咀窑址是湖北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烧造青瓷器的窑址。本文从青瓷器的器形、胎釉、装饰以及烧造青瓷器使用的窑炉类型、窑具等几个方面总结了瓦窑咀窑址青瓷的基本特征,并将其与同时期的越窑、洪州窑、岳州窑等窑址进行了比较,认为瓦窑咀窑址受越窑的影响较大,而与洪州窑、岳州窑的关系不大。这应该与孙权在武昌定都,而带来的包括越窑核心产区在内的长江下游人群向武昌地区的迁徙有关。

关键词:鄂州;瓦窑咀;青瓷;比较研究

 



●科技考古


周原遗址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出土板瓦制法研究

杨文昊  宋江宁

摘要:相较于主体建筑建造工艺,建材制法研究一直都是建筑考古领域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对周原遗址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出土板瓦的痕迹观察与数据测量,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其制坯方式、整体瓦身均匀度的影响工序、瓦侧切割及修整痕迹与分瓦水平的关系、制法与分期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以期推进学界对西周陶质建材的研究。

关键词:周原遗址;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建筑考古;板瓦制法;统计学


浙江衢州庙山尖遗址出土绳状马具穿系物研究

王丹  王海明  刘勇

摘要:本文通过对浙江衢州庙山尖遗址青铜马具内出土绳状物的检测分析,获得了有关西周时期苎麻绳类文物的一系列科学数据。通过类比相关文献和考古发现,结合苎麻纤维的独特属性,推导出该麻绳使用的具体方式与作用。庙山尖遗址青铜马具内苎麻绳遗迹的发现是目前已知最早将麻类纤维与皮革材料复合使用的案例,也是已知麻绳类材料用于固定串联金属部件相对位置的最早实例。

关键词:西周;苎麻;马具;皮革;复合;位置固定


 



●古文字研究


包山楚简文字释读剩义

刘国胜  刘松清

摘要:本文利用包山楚简红外扫描影像,对包山简中的一些未释及存疑字、句进行了重新释读。如新释简163背面“弗听”、简274“” “拜”,改释简128“”、简130“”、简146“绅”、简274“靦”,对简121“”字作了补释,还指出简156第二个“命”字当属下读。

关键词:包山楚简;释读;补正


秦简所见餟祭及其相关问题

张小虎

摘要:秦简中的“席三餟”,不是每席举行三次餟祭或三席相缀连,而是指每席设三份祭品。“一餟”“二腏” “五腏”“九腏”等用语,皆应作此理解。“席三餟”代表了餟祭中铺设祭品的环节。故此,一套完整的餟祭仪式,一般包括准备祭品、诏神、设神席和祭品、正式餟祭、沃祭等步骤。秦简所见餟祭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涉及马禖、先农、行神、祷禳、墓祭等多种祭祷仪式。传世文献表明,较之秦代,汉代以后餟祭的应用范围有所缩小,逐渐以墓祭为主。

关键词:秦简;餟祭;巫术;祭祀仪式


读海昏侯墓“孔子传记”小札

郑伊凡

摘要:海昏侯墓西椁室所出孔子衣镜铭文中有一段13行的文字,被称为“孔子传记”,“传记”的大部分内容与《史记·孔子世家》及《太史公自序》记载相近。本文根据整理者公布的资料,探讨了传记第六行中以“上毋天子”起首的一段疑难释文,提出“臣詑君子□必”一句可能应据《越绝书》《公羊传》等传世文献读为“臣弑君,子弑父”。受目前公布的图版清晰度所限,相关字形判定存在难度,结合其他出土材料来看,至少“必”与“父”因字形相近而讹混或误释的可能性较大。

关键词:海昏侯墓;孔子衣镜;孔子传记;文字释读






联系我们


 江汉考古》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

双月刊

创刊于1980年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2014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2015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主    编:方勤

编辑部主任:陈丽新

编    辑:许静思   段姝杉   高一致   唐斑  

发    行:李鹤飞

英文翻译:李涛

英文审校:郑威


 

编辑部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

邮政编码:430077

编辑部电话:027-86793389

电子信箱:jhkg2728@sina.com






——版权声明——

江汉考古(微信号:hbjhkg)发表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他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江汉考古”版权信息。诚挚致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