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南文脉》诗词篇 13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点击关注► 古诗词文欣赏 2021-07-31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朗诵:林如 孙道临 姜林杉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何当共读香芸帙,最是诗情画意时。”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读一生不可错过的唯美诗词。

我们讲盛唐诗歌,讲盛唐边塞诗,一般说起来盛唐边塞诗派最有名的,一般文学史上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所以“边塞诗派”也经常被简称为“高岑诗派”。这就像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有时候被简称为“王孟诗派”,就是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但我个人认为“山水田园诗派”,以“王孟”为代表这没有问题,王维和孟浩然是最典型,也是成就最高的两面旗帜。但“边塞诗派”,尤其是盛唐的边塞诗派,如果只论边塞诗派中的“歌行体”创作,那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那没问题,但要整体而言,成就最高的、最深得人心的,我个人认为应该毫无疑问还是以王昌龄为翘楚。

他的那首“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固然是古人公认的千古七绝压卷之作,也更是边塞诗诗歌创作的压卷之作。当然不仅这一首了,他的《出塞》组诗、他的《从军行》组诗,其实都可以看作是“边塞诗派”的最高成就的结晶与体现。而且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当然也有称“诗家夫子”之说,他所擅长的其实还不只是边塞诗歌的创作。我们已经讲过他的《出塞》了,今天我们就来讲一首他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诗云:“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有关这首诗啊,至少有三个地方值得辨识、值得注意、值得仔细推敲。当然首先第一个就是这个送别的场景、这个场地——著名的芙蓉楼。天下有两个著名的芙蓉楼,一个在我的老家镇江,一个在湖南洪江市的黔城,而黔城古称“龙标”。我们知道王昌龄后来又被称为“王龙标”,而且李白有一种著名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所谓“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所以湖南的芙蓉楼也说,王昌龄就是在这送的辛渐,就是在这儿写下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所以像清代嘉庆年间,当时任黔阳县令的曾钰,他就在重修了芙蓉楼之后,专门写了一篇《重修芙蓉楼碑记》。其中就写到,“相传少伯”,王昌龄字少伯,说“相传少伯送辛渐赋诗其中,文采风流,照耀今古”。后人有了这条凭证,更是言之凿凿。湖南当地就以为,王昌龄送辛渐的“芙蓉楼”就应该是这个地方。但其实曾钰写的时候还特意加了两个字“相传”,可见曾钰自己写的时候也知道不是。这是中国人的习惯,喜欢拉名人来做品牌形象代言人,所以中国人其实很有广告意识的,所以写这一段要为芙蓉楼增色。

其实学术界公认,王昌龄送别辛渐的芙蓉楼,应该是镇江的芙蓉楼。因为《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它是一首组诗,它有两首。它的第二首就说,“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这一首其实在意境和诗情上都应该和第一首相互参看,那么他又明确说到丹阳城南、丹阳城北。我的祖籍其实就是镇江丹阳,所以每读到王昌龄的这首千古名作,心中都分外激动。所以这首诗很明确,应该是作于镇江,作于丹阳,作于王昌龄任江宁县丞期间,而不是他后来左迁龙标的时候。

王昌龄为什么在任江宁县丞,江宁就是现在的南京。他为什么在任江宁县丞的时候,最后被贬谪龙标,也就是现在的湖南黔城呢?《新唐书》记载,是因为说他在江宁县丞任上“不护细行”,也就是不拘小节,所以才被贬谪、远放龙标,去任龙标县尉。可是王昌龄为什么又会到南京,到江宁来任江宁县丞呢?一般史家,包括一般的有关这首诗的解读,都写他“不护细行,被贬谪江宁”,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因“不护细行”而被贬谪,那是最后从江宁县丞贬到龙标尉上。但到江宁县丞任上却并非是被贬官,事实上这还是王昌龄做过的最大的官儿了。

这就要说到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这首名作的第一联“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的时候,“楚山”它为什么是孤独的呢?“平明送客楚山孤”,就训诂而言,这里的楚山既可以指芙蓉楼所坐落的古镇江城内的月华山。事实上原来的镇江城内就有个三山,江边又有个三山,城内三山是指的日精山、月华山、寿邱山。而芙蓉楼据考,最早是东晋刺史王恭所建,就建在城内三山的月华山上。当然就镇江而言,长江边又有著名的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但就诗意而言,古来学者大多认为王昌龄所说的“楚山”应该是泛指吴楚这一带的、连绵的山脉。这一带山脉被称为宁镇山脉,也就是从南京江宁到镇江这一带的沿江山脉。而南京古称金陵,金陵最早得名于楚威王设金陵邑,就是楚国占领时期。而南京在称金陵之前,最早建城是越城,是范蠡秉吴王之命,在这建越城。(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在今朝天宫一带筑冶城,开办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周元王四年,越国灭吴后,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长干里筑越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所以宁镇山脉这一带,南京镇江一带,被称为吴头楚尾,所以在历史上经常被泛称为吴楚之地。所以王昌龄才会说,“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但是宁镇山脉连绵起伏,横亘这一段吴楚之地,甚至随大江相持中,又怎么能说“楚山孤”呢?这就和他来江宁任县丞的经历有关了。事实上王昌龄不仅不是被贬官来到江宁县丞,甚至于他的仕途而言,几乎可以说是死而复生,才来到江宁县丞任上。

我们说王昌龄该是“边塞诗派”真正的领袖和翘楚,就像孟浩然才是实际上“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和翘楚一样。事实上,王昌龄和孟浩然的命运真的很像。两个人不仅是两大诗派中诗歌成就最高者,而且也可以算是盛唐两大诗派中年龄最长者。孟浩然生于公元689年,王昌龄则生于公元690年,两个人只相差一岁。他们比同生于公元701年左右的王维和李白几乎要大了一轮。王昌龄比高适要大12岁,比岑参要大25岁,说起来他绝对是高适、岑参的前辈诗人。

而且王昌龄和孟浩然的人生开始追求之路也非常相似。在讲究氏族、名门望族、贵族的唐代,孟浩然与王昌龄都出身贫寒,他们都是平民出身,没有什么望族背景。但他们早年求学、治学的时候,对人生都特别有清晰的规划。在充分的求学、治学之后,20岁的孟浩然选择隐居鹿门山,而不是急于求仕。王昌龄也是这样,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隐居长安灞上,(王昌龄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和孟浩然一样修身养性,每日薄暮垂钓,平明去耕,而亲身从事农作生活。他一直到29岁,始漫游天下,先是自关中漫游中原,然后到燕赵大地,出幽燕塞上,又南下定州,最后再返长安。三十四五岁的时候,回长安应举却不幸落第。之后他选择了向西而行,出关中、入陇右,入甘肃、至兰州,再至临洮、古梯道,再至凉州、至甘州、至宿州,出玉门,最远甚至到了碎叶,而他的边塞诗作,也主要得益于这段远行与积累。就是在这段远行和积累之后,王昌龄诗名大盛。返回长安之后,他隐居蓝田石门谷。应该是在这段时间前后,他结交了王维,李白呀、崔国辅、常建、王之涣、高适等人。

当然他和孟浩然最不一样的地方,是他最终考中了进士。唐代有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进士是非常难考的。而王昌龄37岁考中进士,也算是春风得意了。考中进士之后,他补秘书省校书郎,就是应该在校书郎任上,他结识了比他长一岁的孟浩然。这一段时间应该是王昌龄人生最幸福的时候,初入仕途,家国天下的理想充满了希望,又结识了很多人生知己。所以著名的“旗亭画壁”的故事,也就是他和王之涣、高适三个人在旗亭喝酒唱诗的故事,也就发生在这段时候。可是接下来,他的命运、他的官运又开始和孟浩然高度一致起来。为了更上一层楼,王昌龄于44岁的时候,又参加了博学宏词科的考试,并入选博学宏词科。看上去既考中进士,又入选了博学宏词科,应该前途一片光明。却不料吏部任职,只给了他一个小小的汜水县尉,这是最低级的九品官。王昌龄并不嫌官职低,他的《出塞》诗中,本就有建功立业、层台垒土的豪情。可是正因为有理想、有操守,他才迎来了仕途的厄运。在他47岁的时候,一代名相张九龄罢了相,王昌龄因同情张九龄罢相作诗文以喻之,结果触怒了李林甫一党,被远贬岭南,连小小的汜水县尉也做不成。

王昌龄在远贬岭南的路上,曾专门赴襄阳拜访孟浩然。后来在他49岁的时候,好不容易逢玄宗大赦返回长安,归途曾遇李白,过襄阳时又去探访孟浩然。孟浩然为王昌龄的命运感慨,也为他遇赦而返而感到兴奋,遂与王昌龄开怀畅饮!但孟浩然当时身染痈疽,也就是背上有大毒疮。在今天治疗起来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但是在古时候,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病。身有痈疽之时,应该忌食物,也就是不能吃江鲜、海鲜、不能吃发物。而孟浩然个人特别喜欢吃一种江鲜叫查头鳊。查头鳊是鳊鱼的一种,产于汉江,口味极其鲜美。比如别说还有团头鳊,又叫团头鲂。团头鳊就是著名的武昌鱼,所谓“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孟浩然最爱吃查头鳊,所以他以查头鳊盛情款待王昌龄,但是王昌龄并不知道孟浩然身负痈疽。孟浩然为了招待朋友、招待知己,虽是田园诗人,也一样豪侠任气、不管不顾。结果就是因为这顿饭,孟浩然“食鲜疾动”,事后疽发而逝。王昌龄痛失人生知己,事后为之伤感不已。

遇赦北返之后,王昌龄被重新改任,才任江宁县丞。可是经历了贬谪岭南与痛失人生知己之后,王昌龄此时又值知天命之年,而江宁县丞也不过只是一个八品小吏。韩愈后来有一篇著名的《蓝田县丞厅壁记》,就是写县丞在他们官场上的尴尬处境。出于对官场黑暗的认识,对仕途无望的感知,王昌龄对远赴江宁任县丞一职,其实大概是不甚欢喜的。所以他从长安到南京,这一路走得非常慢,甚至在洛阳耽搁了大半年之久。在那里他也结识了很多诗友,结识了很多好朋友。而辛渐也是他的好朋友,此次离开吴楚之地,正是要返回洛阳。所以他才会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于是第三个问题就来了,“冰心玉壶”,于是第三个问题就来了,那么“冰心玉壶”是不是王昌龄的首创?他所说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在向洛阳亲友传递怎样的信息呢?事实上“冰心玉壶”,虽然现在人们一说起来就会想到王昌龄,想到他的《芙蓉楼送辛渐》,但它确非是王昌龄的独创。“玉壶冰”其实是盛唐流行的用语,开元年间,宰相姚崇就写了一篇小赋,题目就叫《冰壶诫》。

所谓玉、壶、冰这三个字,其用意都非同小可。在中国文化里,“玉”有五德,(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翻译过来,大概就是说,所谓的玉,就是漂亮的石头,有五种高贵的美德,分别是仁、义、智、勇、洁这五德,与之相匹配的,是玉石的五种特征,就是要温润、内外一致、敲击声音清脆、不容易损坏和断口平滑不会伤到别人。)或者说“玉有九美”,(春秋齐国国相管仲曰玉有"九德":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智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藏华光泽并能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声清团彻远,纯而不杀,辞也。)自古君子比德喻玉,儒家更是赋予了玉“仁义智勇洁”的品德。所以“君子佩玉”,以玉喻德,以玉节行,德玉相彰。而玉壶是玉石制成,在喻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虚怀若谷,胸襟宽广”。所以唐人以为,只有晶莹剔透的冰块才配贮存在澄澈无瑕的玉壶里,所以“玉壶冰”其实寄予了唐人至纯至真的人格象征。

因为姚崇的推崇,后来科举考试的时候,唐代甚至多次以“玉壶冰”或者“清如玉壶冰”作为科举的试题,所以盛唐渐有“冰壶”之风。所以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其实既是在赠友人,又是在赠给自己,赠给自己一种至纯至真的人生。他是在说,任红尘荒芜、现实苟且,任人生仕宦起伏、命运跌宕,我那一颗至真至纯的心,还是像你们以前知道的那样从未改变。这就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片心”(出自南北朝陆凯的《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呀!

确实就王昌龄的一生来看,他一辈子沉于下僚,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出自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在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长物:原指多余的东西,后也指像样儿的东西。),所拥有的也不过就是一颗至真至纯的心。而这正是他最大的人生财富,让他可以既有边塞的豪情,又有宫怨的深情;让他既能写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又能写出“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样深解人情的词句来。

所以这样至真至纯、玉壶冰心的王昌龄,当然为官场所不容,他最终以“不护细行”之罪被贬谪龙标。在长达八年的贬谪生活之后,一直到天宝十五年,那一年安禄山在“安史之乱”中称帝,长安被攻破,杨贵妃死于马嵬驿,玄宗逃往蜀中,太子李亨继位,杜甫远奔寻主,王维被俘长安,写下《凝碧池》。就是在那战火离乱、世事变迁的天宝十五年,王昌龄终于离开龙标。他先返回江宁,看望友人,再打算经安徽返回长安。可是经过亳州的时候,这位经历风尘、经历无边的坎坷、经历长久的贬谪生活却依然至真至纯、玉壶冰心的“诗家天子”、伟大的诗人,却在安徽亳州为亳州刺史闾丘晓所害,终年66岁。

至于闾丘晓害死王昌龄的原因,史家并无确证。大多认为闾丘晓其人“忌才偏横”,而王昌龄又率真性情,闾丘晓应是忌其才而害之。可是天道有还,王昌龄虽然仕途不济,命运坎坷,可是他是“诗家天子”,他的诗深入人心,他也有铁杆粉丝。他有一位铁杆粉丝就叫做张镐,《唐才子传》记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闾丘)晓衍期,张镐将戮之,闾丘晓辞以亲老,乞恕,张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闾丘晓大渐沮。”而《新唐书》《王昌龄本传》和《新唐书》的《张镐传》都记载了此事。是说张镐后来按军河南的时候,因闾丘晓犯罪延期,张镐就要按律斩之。闾丘晓请求说家有老母可否免去死罪?张镐此时悲愤地说,王昌龄的老母又有谁来养?闾丘晓无言以答,张镐遂杖杀之。张镐终于替王昌龄报了仇,可谓大快人心。

回头看,王昌龄虽然一生坎坷,甚至最后冤屈而死,但他的诗、他的一片冰心却永远照耀古今。


《江南文脉》诗词篇01 张继《枫桥夜泊》
《江南文脉》诗词篇02 杜牧《江南春》
《江南文脉》诗词篇03 张祜《题金陵渡》
《江南文脉》诗词篇04 皮日休《惠山听松庵》
《江南文脉》诗词篇 05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江南文脉》诗词篇 06 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文脉》诗词篇 07 王安石《泊船瓜洲》
《江南文脉》诗词篇 08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江南文脉》诗词篇 09 苏轼《归宜兴留题竹西寺》
《江南文脉》诗词篇 10 杜荀鹤《送人游吴》

《江南文脉》诗词篇 11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江南文脉》诗词篇 12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