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3《节余多少钱》微课视频 | 练习
微课视频第一课时
微课视频第二课时
知识点
同步练习
1.计算
363+549-523= 502-274+129=
2.服装店原有库存服装642件,后来又进货129件,今天卖出去47件。服装店现在有多少件服装?
3.元元拼一个积木玩具,第一天拼了224块,第二天比第一天少拼了37块,元元两天一共拼了多少块积木?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389、357
2.642+129-47=724(件)答:还有724件。
3.224+(224-37)=411(块)答:两天一共拼了411块积木。
教学设计
节余多少钱。(教材第21~23页)1.发展从图中获取信息并提出问题的能力。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的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点: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师:同学们,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一条信息,请说说你们看了之后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最上面左边的情境图)学生可能会说:• 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进城务工人员的辛勤劳动。• 进城打工不仅可以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而且也可以增加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亮亮的爸爸妈妈也是其中的一员,看看亮亮在家跟奶奶聊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最上面右边的情境图)生1:奶奶说每月可以领取补助185元。生2:亮亮说爸爸妈妈在城里工作,每月寄回生活费800元。师:哦,原来他们俩在聊钱的问题,他们的钱够用吗?节余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解决的问题。【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的小事引入新课,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师:亮亮和奶奶8月花了745元,8月节余了多少元?跟同学们说说你的想法,然后自己尝试解答。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呢?生1:我们可以先计算8月亮亮和奶奶共收入多少元,185+800=985(元),从中减去花掉的745元就是节余的钱数,即985-745=240(元)。列成综合算式 185+800-745=985-745=240(元)生2:也可以先用父母寄回的钱减去花了的钱,800-745=55(元),这样还剩55元,加上奶奶领取的补助185元,这样共节余的钱数就是55+185=240(元)。列成综合算式是 800-745+185=55+185=240(元)对解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师:你能试着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问题二)生:我们可以画图帮助分析题意,如下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计算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就必须先计算10月节余的钱数。因为10月比9月节余的260元少30元,所以就是用260元减去30元,即260-30=230(元),这样两个月一共节余的钱数就是260+230=490(元)。师:你听明白了吗?同意这种方法吗?试着列成综合算式并解答。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并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师:能把你的做法告诉大家吗?学生可能会说:• 260+(260-30)=260+230=490(元)答:两个月一共节余了490元。• 260-30+260=230+260=490(元)答:两个月一共节余了490元。对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师: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试一试”情境图)生:从图中可以知道,亮亮觉得奶奶很辛苦,想买一台洗衣机。已知洗衣机是每台580元。师:如果平均每个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生:我们可以把每个月节余的225元看作200元,把每台洗衣机的价钱580元看作600元,这样3个200元才是600元,所以应该需要3个月节余的钱才可以买一台洗衣机。师:真的是这样吗?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几个月节余的钱才能买到一台洗衣机。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算法:• 可以画图算出结果(如下所示),• 也可以一个月一个月地把节余的钱数相加,看几个月相加的钱数能达到580元。两个月节余的钱是225+225=450(元),再加一个月的是450+225=675(元),675元>580元,这样三个月就能买到一台洗衣机了。• 还可以从580元中减去225元,减去几次就是需要几个月的时间。580-225=355(元),说明一个月后还差355元;355-225=130(元),说明第二个月后还差130元,还需要一个月,所以需要三个月节余的钱才能买到一台洗衣机。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设计意图:给学生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由于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人人参与,课堂气氛活跃。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及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