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5《里程表(二)》微课视频 | 练习

点右边关注我→ 绿色圃三年级资源 2021-08-08



知识点

同步练习

1. 计算

192+261-339=         564-357+581=


2:下面是淘气的爸爸上周前5天下班回家后汽车里程表的读书。(单位:千米)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234

277

315

354

402


(1) 
星期一出发前,里程表的读数是199千米,淘气的爸爸星期一开车行驶了(  )千米。

(2) 淘气的爸爸星期三开车行驶了(  )千米。

(3) 淘气的爸爸在星期(  )开车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3.兰兰一家开车去苏州旅游,她家离苏州760千米,第一天行驶了157千米,第二天行驶了182千米,第三天行驶了203千米。

(1)三天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2)兰兰一家还要行驶多少千米才能到达苏州?

参考答案

1.114、788

2.(1)35

(2)38

(3)五

3.(1)157+182+203=542(千米)答:三天一共行驶了542千米。

(2)760-542=218(千米)答:还要行驶218千米才能到达苏州。

教学设计

里程表(二)。(教材第26~27页)
1.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并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体会数学的奥妙,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重点: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里程表中的学问。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与火车里程表相关的问题,你们会看汽车的里程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汽车里程表的问题。【设计意图:暗示学生都是关于“里程表”的问题,可能有相通之处。】师: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请看下表,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情境图)生:我知道了星期一里程表的读数是160千米;星期二里程表的读数是350千米;星期三里程表的读数是555千米;星期四里程表的读数是745千米;星期五里程表的读数是955千米。师:星期一是行驶了160千米吗?为什么?生1:160千米不是星期一行驶的,这是星期一收车回家时里程表上显示的读数,不是这一天行驶的路程。生2:星期一出车时里程表上显示的读数是35千米,收车回家时是160千米,收车时的读数减去出车时的读数的差才是这一天行驶的路程,即160-35=125(千米)。师:既然都是里程表,我们能不能借鉴研究火车里程表时画图的方法,来研究汽车的里程表问题呢?试一试。学生尝试根据题意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下面是淘气根据题意画的一个图,跟你画的一样吗?你能看懂吗?与同伴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淘气画的图)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说说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 从图中容易看出出租车星期一出发时读数是35千米,回家时是160千米,160-35就表示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 我知道了,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行驶的里程数。……师:请自己算一算每一天行驶的里程数,然后说一说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生1:我先估计了一下,星期三、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都超过了200千米,我们可以分别计算出这两天行驶的里程数555-350=205(千米),955-745=210(千米);然后作比较,205千米<210千米,所以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最多。生2:我是分别计算了每天行驶的里程数,160-35=125(千米),350-160=190(千米),555-350=205(千米),745-555=190(千米),955-745=210(千米);然后作比较,发现是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最多。【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看汽车里程表的方法同看火车里程表的方法是一样的。汽车里程表上的读数其实就相当于从出发(0起点)到结束(当天终点)的距离,而相邻两天里程表的读数差,则是这一天汽车行驶的里程数。】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谈收获、感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内容,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板书:里 程 表 (二)出发到结束的距离相邻两天里程表的读数差是这一天汽车行驶的里程数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每天获取最新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