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本忠院士和丁丹教授团队最新JACS赏析:“反常规”策略——通过增强分子聚集态分子运动增强光热性能
在肿瘤光热治疗领域,有机染料的常规设计原则是将强电子给体、强电子受体设计成平面共轭结构。其原理为:染料分子在聚集态(即纳米颗粒)时,分子间强相互作用限制分子运动从而增强非辐射跃迁,进而提高光热转化效率。但是这一策略有可能阻止其他非辐射跃迁方式,故有机材料的光热转化效率通常较低。近日,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与南开大学丁丹教授合作,提出一种“反常规”策略:增强分子聚集态分子运动增强光热性能。该设计思路是基于调控激发态分子内扭曲电荷转移(TICT)性质增强非辐射跃迁,进而提高光热转化。相关成果以”Molecular motion in aggregates: adjusting TICT for boosting photothermal theranostics”为题发表于J. Am. Chem. Soc.(DOI: 10.1021/jacs.8b13889)。
图1. 分子设计及调控TICT增强光热转化示意图
(来源:J. Am. Chem. Soc.)
分子内扭曲电荷转移(TICT),是一种在给、受体共轭分子中常见的光物理现象。当分子被光激发时,激发态分子在极性条件诱导下进入TICT态,而TICT态返回到基态主要是以非辐射跃迁形式。因此,课题组用增强TICT性质的方法来提高光热性质。但是有机分子在聚集态时分子运动受限,这大大阻碍了TICT态的形成(TICT态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分子运动)。另一方面,课题组在2001年首次提出了聚集诱导发光(AIE)概念:荧光分子在溶解状态下不发光,但在聚集态时由于分子运动受限而强烈发光。TICT与AIE这两种现象似乎存在矛盾:在聚集态下,TICT态由于分子运动受限无法形成,而AIE却由此获益,强烈发光。但是,课题组注意到向聚集态AIE分子中加入良溶剂时,荧光会由于分子运动被激活而逐渐淬灭(AIE的逆过程)。因此,如果让染料分子在聚集态时分子运动,一方面可以提高TICT性质,增强非辐射跃迁;另一方面还可以淬灭荧光,从而有更多的能量用于产热。所以,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策略:聚集态分子运动,将TICT性质与AIE逆过程进行有机结合。将分子转子和支化长烷基链引入染料分子主干中,所得分子的光热转化效率显著提高(图1)。
图2. 分子光物理及光热性质
(来源:J. Am. Chem. Soc.)
作者选用苯并双噻二唑(BBT)为强电子受体,噻吩(T)为电子给体,三苯胺(TPA)既作为电子给体又作为分子转子,支化长烷基链位于噻吩单元上。支化长烷基链的存在对TICT性质的调节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在溶液态下,长烷基链有助于分子扭曲,其更有利于TICT态的形成。在聚集态下,烷基链的支化作用可以有效减弱分子间强相互作用,给分子内旋转提供空间,因而有利于TICT态的形成,从而增强了非辐射跃迁和光热转化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支化烷基链的支化点最好位于第二个碳。如果位于第一个碳,位阻过大,则容易发射荧光;如果没有支化,则不能有效阻止分子间相互作用,达不到光热效率增强的目的。综上所述,通过一系列表征(吸收/发射光谱、溶剂化效应、聚集态发射、相对量子效率、X射线衍射、光热转化效率等),作者发现染料分子NIRb14(含2-癸基十四烷基团)具有最好的光热效果(图2)。
图3. NIRb14分子的光热转化性能
(来源:J. Am. Chem. Soc.)
由图3可以看出,相对于直链分子NIR6、金纳米棒(GNR),NIRb14具有更好的光热转化性能,其光热转化效率(31.2%)显著高于NIR6(22.6%)和GNR(20.7%),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图4. pH响应NIRb14-PAE/PEG纳米颗粒
(来源:J. Am. Chem. Soc.)
尽管现在有了性质优良的光热转化剂(NIRb14),但如果不能有效将其运送至肿瘤位置,仍达不到治疗的目的。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利用了一种pH响应聚合物(PAE-b-PEG),该聚合物在血液环境中(pH=7.4)不带电荷,并且由于表面相分离可以增强血液循环时间。当pH响应纳米粒子(NIRb14-PAE/PEG)通过被动运输到达肿瘤部位时(pH=6.5),聚合物被质子化而带正电荷,从而增强了肿瘤部位的富集,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图4)。
图5. 体内外光声实验对比
(来源:J. Am. Chem. Soc.)
紧接着,作者对NIRb14-PAE/PEG进行体内外光声成像(图5)。结果表明,NIRb14-PAE/PEG在小鼠肿瘤部位聚集明显增强,且在体内循环时间增长。
图6. 小鼠肿瘤光热治疗效果
(来源:J. Am. Chem. Soc.)
最后,作者对小鼠进行光声指导的光热治疗(图6)。相对于对照组(生理盐水及PEG包裹纳米颗粒),NIRb14-PAE/PEG纳米颗粒在肿瘤部位产生更高的温度,且对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提出一种分子激发态调控增强光热效果的新方法。该方法对设计新型高光热性能的共轭小分子及聚合物有一定的帮助。该工作的第一作者为香港科技大学刘顺杰博士,南开大学的周鑫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和南开大学丁丹教授、史林启教授。该工作也得到了香港科技大学张浩可博士在理论计算方面的帮助。pH响应聚合物得到了南开大学欧翰林博士、刘阳博士的帮助。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香港ITC、RGC及华南理工大学发光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的支持。
●湖南大学谭勇文教授课题组在三维纳米多孔金属催化剂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南京大学燕红课题组和徐静娟课题组合作在碳硼烷基水相聚集诱导的电致化学发光材料方面取得最新进展
●香港理工大学黄海涛教授/胡金莲教授课题组:Co9S8-C/Co9S8管中纤维设计用于高效钠离子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