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与科研】辽宁大学梁福顺教授课题组:电子给-受体复合物引发、可见光促进的含氟氮杂环的构建

CBG资讯 CBG资讯 2022-06-22


导语


含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生物碱、镇痛的吗啡、抗虐疾的奎宁、抗癌的喜树碱、治疗高血压的利血平等。统计显示,约30%的杂环化合物是氮杂环。另一方面,由于氟原子的原子半径较小(1.47 Å)且电负性最大(χp=4.0),所以向分子中引入氟单元会大大改善分子的亲脂性、膜渗透性、代谢稳定性以及药理和生物活性。就材料而言,引入含氟基团能够有效调控分子的能级、激发态性质和堆积特性。因此,含氟氮杂环的合成及性质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近期,辽宁大学梁福顺教授课题组围绕电子给-受体复合物引发的、可见光促进的有机反应展开研究(图1)。2017年,研究人员通过“一锅多组分”[2+1+3]环化反应,实现了含氟嘧啶的构建(Org. Lett. 2017, 19, 2358)。研究表明,烯醇负离子与多氟烷基卤之间可以有效地形成电子给-受体复合物。在此研究基础之上,研究人员通过外加具有C、N双亲核特性的有机碱DBU,合成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的氮杂并三环类化合物(Org. Biomol. Chem. 2018, 16, 8950)。近日,研究人员实现了可见光促进的双胍底物与多氟烷基碘之间的[5+1]环化,合成了6-多氟烷基均三嗪产物(Org. Lett. 2019, DOI: 10.1021/acs.orglett.9b00655)。


图1. 电子给-受体复合物引发的含氟杂环的构建


梁福顺教授简介



梁福顺,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大学有机发光材料研究院院长。2002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2003-2005年在早稻田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奖学金资助);2007-2008年,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开展访问研究(加拿大NSERC奖学金资助)。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5月至2016年8月在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工作。2016年8月转入辽宁大学化学院工作。

梁福顺教授已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被引用超过1600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代表性论文有:J. Am. Chem. Soc. 1篇;Angew. Chem. Int. Ed. 1篇;Chem. Commun. 7篇;Org. Lett. 14篇;Chem. Mater. 1篇;Macromolecules 1篇;App. Phys. Lett. 1篇。


梁福顺教授课题组简介


目前,课题组共有博士生3人,硕士生7人。科研兴趣集中在新反应、新材料的开发及新概念的建立。具体包括:可见光催化的有机新反应和有机光电材料。已经取得了阴离子接力串联(J. Am. Chem. Soc., 2011, 133, 1781)、利用d-pπ键延长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寿命(Angew. Chem. Int. Ed., 2019, DOI: 10.1002/anie.201901546)、卤键活化的N-卤代酰亚胺做胺化试剂(Org. Lett., 2012, 14, 4202)以及基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的电致发光(Appl. Phys. Lett., 2002, 81, 4)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前沿科研成果


电子给-受体复合物引发、可见光促进的含氟氮杂环的构建


三嗪类衍生物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许多具有生物活性和药物活性天然产物的结构单元,广泛应用于除草、杀菌、抗病毒等医药、农药领域。由于三嗪本身固有的特点,也可以在光电材料、阻燃材料、紫外线阻挡材料、含能材料及多孔材料中得到应用(图2)。因此,其合成方法受到广泛的关注。


图2. 代表性的功能化三嗪的结构

(来源:Org. Lett.)


双胍由于自身的结构特点,可以很好地作为合成三嗪的前体。先前报道的基于双胍底物的三嗪合成,大部分是基于热引发的反应,比如双胍与合适的酯的酰化/环化(图3a),以及过渡金属催化的双胍与合适的醇或二卤代烯烃的反应(图3b,c)。近日,梁福顺教授课题组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实现了可见光促进的双胍底物与多氟烷基碘之间的[5+1]环化,合成了6-多氟烷基均三嗪产物(图3d)。随后,作者对这一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

图3. 代表性的合成三嗪的方法

(来源:Org. Lett.)


首先,作者以盐酸二甲双胍和全氟碘代丁烷为模型底物来优化反应条件。在获得最佳反应条件后,作者进一步对底物范围进行了拓展不同的双胍底物(表1)和多氟烷基碘(表2)都能很好地兼容。更为重要的是,该反应可用于药物分子中常见的三氟甲基的引入(产物4a)。

表1 双胍的底物范围

(来源:Org. Lett.)


表2 多氟烷基卤的底物范围
(来源:Org. Lett.


为了进一步展示该方法的实用性,作者合成了具有苗期除草活性的分子5和双三嗪产物6(图4)。


图4. 方法的拓展

(来源:Org. Lett.


为了探究反应的历程,作者进行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5a,b)及量子产率测试(图5c,d)等一系列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激发下,底物分子间电子给-受体复合物的形成及单电子转移是反应的关键


图5. 对照实验

(来源:Org. Lett.


基于上述对照实验,作者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图6):首先,双胍阴离子I与全氟碘代丁烷1a形成电子给-受体复合物II,其在可见光激发下得到三重激发态II*;然后,II*经由单电子转移形成双胍自由基III和自由基阴离子III再经过自由基复合得到中间体V;最后,V经消除HF、6π电环化及芳构化得到目标产物。


图6. 可能的反应机理

(来源:Org. Lett.


总结:该研究发现双胍阴离子可以和多氟烷基碘之间形成电子给-受体复合物,在无光敏剂及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情况下,利用可见光促进的[5+1]环化策略,成功合成了6-多氟烷基均三嗪。作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可见光和空气中的氧气分别扮演了促进三重激发态产生以及“电子梭”的角色,总结:该研究发现双胍阴离子可以和多氟烷基碘之间形成电子给-受体复合物,在无光敏剂及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情况下,利用可见光促进的[5+1]环化策略,成功合成了6-多氟烷基均三嗪。作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可见光和空气中的氧气分别扮演了促进三重激发态产生以及“电子梭”的角色,从而使该串联反应得以顺利进行。相关成果发表在Org. Lett.(DOI: 10.1021/acs.orglett.9b00655)上,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汪锐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是沈阳化工大学保轶副教授和辽宁大学梁福顺教授


关于人物与科研

在科技元素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中国迎来了“科学技术爆发的节点”。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耕耘。在化学领域,在追求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国际合作加强,学成归国人员在研发领域的影响日益突出,国内涌现出众多非常优秀的课题组。为此,CBG资讯采取1+X报道机制,CBG资讯、ChemBeanGo APP、ChemBeanGo官方微博、CBG微信订阅号等平台合力推出“人物与科研”栏目,走近国内颇具代表性的课题组,关注他们的研究,倾听他们的故事,记录他们的风采,发掘他们的科研精神。欢迎联系:editor@chembeango.com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新成果:研究人员用废饮料瓶解决生物航煤密度和密封性问题

前列腺癌耐药研究新进展——中科院广州健康院许永课题组发现克服前列腺癌临床耐药的新型RORγ抑制剂

中南大学阳华教授课题组:基于3-氧化吲哚骨架极性匹配的有机催化环重组Domino环化反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