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新闻】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要有更多制度安排

CBG资讯 CBG资讯 2022-06-22


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要有更多制度安排
近日,教育部网站公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明确,高等学校要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连续三年不承担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转出教师系列。但对于高校教授、教师来说,搞科研、做项目才能获得资金资助,才能给学校以及个人带来较大的实际利益;且职称评定也主要是看科研情况,教师科研方面取得成绩,即便很少上课乃至不上课,照样能晋升高级职称。正因如此,除了要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并切实落实之外,还有必要完善高校教师考评制度,待遇发放与职称评定等向教学倾斜,让潜心教学的教师也能获得好的收入、获评高级职称。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我国研究生规模仍需稳步扩大
根据国家创新体系的相关理论,政府、企业、高等教育系统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最为重要的三个角色,尤其是高等教育系统,作为知识创造与知识转移发生的核心场所,是国家创新体系可持续运作的重要支柱。研究生教育除了需要注重规模的继续扩张外,还需要注重结构的协调,需要注重硕士与博士的衔接与配合;要注意加强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外界的交流与合作。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中国科学家研获高性能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电子》(Nature Electronics)日前刊发了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永胜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介绍他们在柔性透明电极与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中获得的突破性进展。陈永胜团队制备了同时具有高导电、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银纳米线柔性透明电极,将其用于构筑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与使用商业氧化铟锡(ITO)玻璃电极的器件性能相当,光电转化效率可达16.5%,刷新了文献报道的柔性有机/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最高记录。这一成果使得高效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距离实现产业化更近一步。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我国实现高活性和高选择性腈类化合物催化转化制备仲胺
中国科大路军岭教授课题组通过利用原子层沉积(ALD)技术,设计出了单原子表面合金催化剂,实现了高活性和高选择性腈类化合物催化转化制备仲胺,并同时通过理论计算进一步揭示了催化反应选择性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结果11月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 通讯》上。科研人员使用ALD技术,利用“区域选择性沉积”策略,将钯选择性地沉积到了二氧化硅负载的镍纳米颗粒表面,成功合成了“核-壳”型催化剂。其中,钯原子级分散于镍颗粒的最外层,最大化的提高了贵金属钯的利用率。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修复人类DNA损伤 科学家从植物中找到新线索
近日,福州大学生物药光动力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林忠辉教授研究团队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化学生物学》上的一项研究,似乎找到了新线索。该课题组以植物叶绿体中的一个霍利迪连接体解离酶——MOC1为研究对象,首次揭示了MOC1的催化机制,对其他种属MOC1悬而未决的底物特异性识别机制提供了重要启示,为探索人类的DNA损伤修复机制提供重要线索。“尽管本研究的内容所针对的是植物MOC1,但由于MOC1催化机制在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动物体中均十分相似,因此,该研究成果也将为探索人类的DNA损伤修复机制提供重要线索,并期望最终为攻克相关的人类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林忠辉说。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我国科学家揭灵长类动物胚胎早期发育关键进程
青年科学家获首届科学探索奖 北大清华摘得20个奖项
这个研究所三招儿“搞定”成果转化
叶绿素合成关键酶晶体结构首次揭示多国科学家合作构建全球最大人体微生物组数据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