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与科研】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唐智勇课题组和陈春英课题组:纳米低氧成像材料在原位监测肺癌发展进程中的应用

CBG资讯 CBG资讯 2022-06-22

BeanMaskTM一次性防护口罩10片装全新上市

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购买



导语


肺癌的快速发展,高转移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肺癌的病变检测对及时、准确地评估癌症发展及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检测手段(如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扫描等)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开发新颖、高效的成像方法和成像材料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唐智勇课题组和陈春英课题组研发了新型近红外引发的低氧成像纳米材料,通过优化体系内能量转移效率,结合基因病变动物模型,成功实现了体内非小细胞肺癌病变的低氧成像监测。相关成果发表于Adv. Mater.(DOI: 10.1002/adma.201907718)。



唐智勇教授简介



唐智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武汉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学院、密歇根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后任职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要研究工作为无机纳米材料的组装,光学活性及其在催化中应用。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先后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



陈春英教授简介



陈春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新型纳米材料化学生物学及其医学应用的研究,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作为突出贡献者荣获2019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4年获得中国十大青年女科学家奖;2011年获得中国标准化杰出人物-创新人物奖;2014年获得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7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第五届十大杰出妇女;2018年担任亚洲毒理学联合会秘书长。


(扫描或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口罩购买页面)



前沿科研成果


纳米低氧成像材料在原位发展进程中的应用


低氧是诸多癌症(包括非小细胞肺癌)的显著特征之一。光学低氧成像因其低生物毒性和高清的细胞分辨率而备受关注。目前低氧指示剂仍然存在信号易受肿瘤微环境影响或由紫外光引发损伤正常组织细胞等局限性(Chem. Rev. 2017, 117, 6160)。指示剂的基体组成也多集中在SiO2或聚合物材料,致使体系能量转移率低,指示剂灵敏度难以提高。因此,大多数生物组织低氧成像工作主要集中在利用皮下移殖肿瘤小鼠模型来研究特定阶段的肿瘤低氧成像,而对可变、连续、原位组织的癌变监测的工作却鲜有报道。本文成功制备了一种以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为基体的星形纳米结构低氧指示剂,极大地优化了体系内的能量转移效率,在近红外光激发下,该传感器展现出优异的灵敏度、可循环性、抗干扰能力和光稳定性。同时,结合更具临床意义的LSL-Kras G12D肺癌小鼠模型,成功实现了对原位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进程的检测。


图1. 新型纳米低氧指示剂 (BMU-Ru)的制备和表征

(来源:Adv. Mater.


作者首先合成上转换纳米晶体材料,再同MOF的前驱体材料相混合,成功制备星形纳米材料(BMU)。然后装载低氧传感分子吡啶钌,最终合成由近红外光引发,通过上转换纳米晶和吡啶钌之间体系内的能量传递,而实现低氧成像的纳米指示剂。该指示剂的纳米结构在MOF基体生长的同时富集上转换纳米晶而形成。BMU体系中同时体现出上转换纳米晶和MOF的特征峰,同时也含有大量的微孔和大孔结构。


图2. BMU-Ru的光学性质

(来源:Adv. Mater.


通过近红外光(980 nm)的激发,BMU-Ru在613 nm处出现了低氧响应的信号峰,证明体系内成功实现能量由上转换纳米晶到吡啶钌的转移;同时,通过优化体系内的能量转移,该信号峰的灵敏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另外,其也展现出很好的低氧信号可循环性、抗干扰性和稳定性。



图3. BMU-Ru的细胞和斑马鱼低氧成像性能

(来源:Adv. Mater.


通过细胞成像和斑马鱼低氧成像表明,BMU-Ru具有优异的体外和体内(斑马鱼)低氧成像性能;同时,该低氧信号具有很好的可循环性。



图4. BMU-Ru的非小细胞肺癌病变随时间变化进程的原位监测

(来源:Adv. Mater.

 

结合LSL-Kras G12D肺癌小鼠模型,利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发展阶段低氧的区域和浓度的不同,BMU-Ru 展现出清晰的低氧渐变增强信号(2周、8周、12周、16周),该信号与磁共振成像(MRI)和组织免疫染色检测低氧相关的标志物HIF-a、CAIX等信号一致,对病情的评估和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图5. BMU-Ru的体内代谢动力学与生物安全性检测

(来源:Adv. Mater.


通过生物体内组织分布和组织切片分析表明,BMU-Ru具有很好的体内代谢能力,对主要组织器官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和损伤。

 

总结:作者通过构建近红外引发的星形纳米低氧指示剂,优化体系内能量转移效率,提高材料的灵敏性,在基因诱发肺癌的小鼠模型中,成功实现了对非小细胞肺癌病变的原位监测,为癌症的评估和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该工作以“Optimizing Energy Transfer in Nanostructures Enables in vivo Cancer Lesion Tracking via Near-Infrared Excited Hypoxia Imaging”为题发表在Adv. Mater.(DOI: 10.1002/adma.201907718)上,第一作者为纳米科学中心博士后李雁涛博士刘佳明王作超为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唐智勇研究员陈春英研究员刘雅玲研究员(论文作者:Yantao Li, Jiaming Liu, Zuochao Wang, Jun Jin, Yaling Liu, Chunying Chen, and Zhiyong Tang)。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关于人物与科研

在科技元素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中国迎来了“科学技术爆发的节点”。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耕耘。在化学领域,在追求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国际合作加强,学成归国人员在研发领域的影响日益突出,国内涌现出众多非常优秀的课题组。为此,CBG资讯采取1+X报道机制,CBG资讯、ChemBeanGo APP、ChemBeanGo官方微博、CBG微信订阅号等平台合力推出“人物与科研”栏目,走近国内颇具代表性的课题组,关注他们的研究,倾听他们的故事,记录他们的风采,发掘他们的科研精神。欢迎联系:editor@chembeango.com


BeanMaskTM一次性防护口罩10片装全新上市

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购买


浙江大学苏彬教授课题组:单晶分子线的电化学发光波导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杨世和教授课题组:中间相在高质量钙钛矿薄膜制备中的调控与机理研究
浙师大代伟教授课题组:一种兼具抗生素识别和催化降解双功能的ZIF-8镶嵌CuBi2O4核壳结构材料
温州大学王舜教授课题组:杂原子掺杂碳的超级电容起源
南京师范大学兰亚乾教授课题组:无机半导体-晶态共价有机框架Z-Scheme异质结用于人工光合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