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港城大叶汝全/港科大唐本忠/武大辜美佳AFM:疏水性激光诱导石墨烯助力战“疫”,温和条件下高效快速灭活冠状病毒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研之成理 Author 叶汝全课题组
导语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引发的2019年冠状病毒(COVID-19)大流行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无数感染病例和死亡,严重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尽管有许多疫苗已经成功研发,但由于有效时间、病毒的潜在突变和疫苗的生产能力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疫情的结束无法单纯地依赖疫苗。因此,开发一种在温和条件下具有抗病毒性能的表面材料显得极为重要。
叶汝全教授课题组简介
课题组研究方向包括激光诱导石墨烯技术在催化、水处理、能源转换、传感器等方向的应用;二氧化碳还原、水分解等催化反应的界面、催化剂的合理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课题组在Nat. Commun., Adv. Mater., Energ. Environ. Sci., ACS Nano, Acc. Chem. Res., Angew. Chem. Int. Ed., Adv. Funct. Mater., Appl. Catal. B-Environ. 等高影响力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授权国际专利、美国授权专利7项。
课题组主页:https://www.ye-lab.com/
叶汝全教授简介
叶汝全,香港城市大学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2012年本科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2012年至2017年在美国莱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7年加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被香港城市大学聘为助理教授。2016年荣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2019年获香港工程师学会青年工程师/研究人员杰出论文奖。
前沿科研成果
疏水性激光诱导石墨烯在温和条件下高效快速灭活冠状病毒
金属材料、化学药物、高温和紫外线照射可以灭活病毒,但它们的细胞毒性和对人体的损害不容忽视,相对高昂的价格和对仪器的依赖性进一步限制了它们的日常应用。因此,在疫情肆虐下,开发能在温和条件下有效快速灭活病毒的廉价材料迫在眉睫。作者研究发现激光诱导石墨烯(LIG)及其复合物对作为SARS-CoV-2替代物的两种人冠状病毒HCoV-OC43和HCoV-229E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疏水性LIG(HLIG)即使不添加任何金属添加剂,也能在较低温度(≈46 ℃)下,使≥95%的HCoV-OC43和HCoV-229E在15分钟内灭活。这种温度可以通过LIG的光热作用或焦耳加热来实现。银纳米粒子/LIG复合材料(Ag-NPs/LIG)也表现出相似的性能,但它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经过多次洗涤和干燥后,HLIG抗病毒能力依然稳定,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具有良好稳定抗病毒作用的多孔LIG在口罩、空气过滤、污水处理等过滤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LIG还可以与其他材料(如柔性聚合物和建筑材料)结合, 间歇性地施加电压将温度提高到≈46 ℃时,可以使门把手、地面等表面都具有抗病毒作用,可极大减弱病毒的传播力。
LIG和HLIG可通过普通二氧化碳激光器直接由木材、纸张、布和聚合物等前驱体直接转化。它是一种快速、绿色的方法,不需要苛刻的条件,如高温、高压、大量的化学品消耗。在LIG上滴适量AgNO3溶液,然后再进行一次激光扫描,可获得Ag NPs/LIG复合材料。拉曼光谱显示,石墨烯材料有三个特征峰,G峰、D峰和2D峰。Ag NPs/LIG的XRD图谱显示,面心立方银晶体Ag有(111)、(200)、(220)、(311)和(331)晶面。26°处的宽峰可归结为石墨的(002)面,层间间距为3.4埃。在空气中进行激光扫描LIG显示亲水性,而在惰性气氛LIG表现疏水性。TEM图像显示了LIG为少层石墨烯,球形的Ag-NPs分布均匀,尺寸为几十纳米。
图 1. LIG、HLIG和Ag NPs/LIG的表征
(来源:Adv. Funct. Mater.)
随后,作者探讨了LIG的光热效应和焦耳热效应。当暴露在1kw/m2的阳光下时,LIG的温度在10 s内飙升至55 ℃,然后维持在62 ℃(图2)。对于焦耳加热,7.5 V的直流电压可以将10×10 cm2 LIG加热到50 ℃。46 ℃的温度足以使病毒失活(详见下文),在该温度下只需将LIG暴露在≈0.5 kW/m2的阳光下或施加直流电(≈20 mW/cm2)即可实现病毒失活。46 ℃很容易达到,如日常室外的阳光照射或2-3节AAA电池供电。
图2. LIG的光热效应和焦耳热效应(来源:Adv. Funct. Mater.)
三种不同类型的LIG和医用口罩的熔喷布材料(MBF)对HCoV-OC43和HCoV-229E两种冠状病毒的抗病毒性能显示出明显的差异。阴性对照(NC)和阳性对照(PC)分别为纯细胞组和细胞+病毒组。图3显示,在没有阳光照射的情况下,LIG、HLIG和Ag NPs/LIG对HCoV-OC43的抗病毒效果分别为2.4%、4.7%、18%和19%、64.3%、51.4%。有光照时, LIG、HLIG、Ag-NPs/LIG对HCoV-oc43的抑制率分别为58.3%、97.5%和85.7%,对HCoV-229E的抑制率分别为98%、95%和75.67%。这些结果表明,HLIG具有非凡的抗病毒能力。所有LIG样品的表面温度均约为46℃,且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病毒液保持湿润。实际应用中,因为没有水层的反射,LIG的温度会更高。此外,SARS-CoV-2由于其特有的外膜脂质,HLIG的疏水性可能增强了石墨烯表面与病毒外膜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更有效削弱病毒活性。作者通过免疫荧光分析进一步评估MRC-5细胞中HCoV-OC43的表达水平(图3c)。与PC相比,LIG和HLIG中几乎看不到感染细胞。Ag-NPs/LIG组对MRC-5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经Ag-NPs/LIG处理后,MRC-5细胞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细胞变得稍圆,空泡、颗粒和细胞间隙增加(图4)。通过CCK-8详细地评估细胞毒性发现,Ag-NPs/LIG组24 h后细胞存活率降至52.42%,LIG组和HLIG组均保持≥90%(图5)。与LIG和HLG相比,Ag-NPs/LIG在无阳光照射条件下具有相似的抗病毒能力,但细胞毒性和高成本使其难以广泛应用。TCID50法检测病毒滴度的结果表明,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所有LIG都具有较弱的抗病毒能力。暴露在阳光下时,HLIG组的HCoV-OC43和HCoV-229E病毒滴度分别降低66%和86%,表明HLIG可以有效地减少冠状病毒的感染和传播。
(来源:Adv. Funct. Mater.)
(来源:Adv. Funct. Mater.)
图 5. LIG、HLIG、Ag NPs/LIG和MBF的细胞毒性研究
(来源:Adv. Funct. Mater.)
该项研究还测试了LIG对HCoV-OC43和HCoV-229E的抗病毒稳定性,RT-PCR结果表明,HLIG表面在多次使用后仍能保持较强的抗病毒活性。如图6所示,HLIG对HCoV-OC43的稳定性非常显著,即使重复使用三次,抑制率也高达97%。对HCoV-229E,LIG、HLIG和Ag-NPs/LIG的抑制率分别下降到61.34%、68.67%和60.3%,其中HLIG的抑制率最高。
图6. LIG、H-LIG、Ag NPs/LIG和MBF抗病毒能力的稳定性测试
(来源:Adv. Funct. Mater.)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Adv. Funct. Mater. 2021, 2101195),该论文作者为:Libei Huang#, Meijia Gu#, Zhaoyu Wang, Tsz Wing Tang, Zonglong Zhu, Yuncong Yuan, Dong Wang, Chao Shen*, Ben Zhong Tang*, Ruquan Ye*。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关于人物与科研
在科技元素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中国迎来了“科学技术爆发的节点”。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耕耘。在化学领域,在追求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国际合作加强,学成归国人员在研发领域的影响日益突出,国内涌现出众多非常优秀的课题组。为此,CBG资讯采取1+X报道机制,CBG资讯、ChemBeanGo
APP、ChemBeanGo官方微博、CBG微信订阅号等平台合力推出“人物与科研”栏目,走近国内颇具代表性的课题组,关注他们的研究,倾听他们的故事,记录他们的风采,发掘他们的科研精神。欢迎联系:editor@chembeango.com
●复旦大学张琪教授课题组:片层结构MOF-酶复合材料焕新升级!助推酶的稳定性和循环性显著提升
●郑州大学付永柱课题组:基于有机硫化物的新型低共熔电解质
●中国科大吴宇恩课题组:具有高配位数的Ce单原子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氧还原
●大连理工大学梁长海教授课题组:可控自组装合成的Co3O4纳米材料上丙烷催化完全氧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