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Org. Lett.一击三连:温和的铑催化三步连续C‒H键活化反应
导语
鲁艺教授简介
前沿科研成果
温和的铑催化三步连续C‒H键活化反应
图2. 磺酰胺类底物范围(图片来源:Org. Lett.)
图3. 烯烃类底物范围(图片来源:Org. Lett.)
为研究反应的实用性,作者还进行了克级合成实验和导向基移除实验(图4,5)。
图4. 克级合成实验(图片来源:Org. Lett)
图5. 导向基移除实验(图片来源:Org. Lett.)
为探究该反应的反应机理,作者进行了机理实验(图6)。在氘代实验中,作者发现:(1)在不添加偶联试剂的情况下,不加入羧酸配体时底物1g几乎没有被氘代,而加入羧酸配体后,大量的1g被氘代:这表明羧酸配体的存在有效地促进了C‒H键活化步骤。(2)在添加偶联试剂的情况下,产物和回收的底物中均发生了H/D交换,这表明C‒H键活化步骤是可逆的。此外,为了验证催化循环中可能存在的中间体,作者收集了烯化产物3aa'和烯化/环化产物3ia"并将其置于标准条件下进行反应。正如预期的那样,3aa′和3ia″均以较高的收率分别转化为目标产物3aa和3ia。
图6. 机理探究实验(图片来源:Org. Lett.)
基于上述实验结果及已有文献,作者提出以下可能的反应机理(图7)。(1)磺酰胺导向基中的N与金属配位后发生CMD(concerted metalation deprotonation)过程,形成铑金属杂五元环中间体A;丙烯酸酯与中间体A中的Rh(III)配位,插入至C‒Rh(III)键之间形成七元环中间体B;之后进行的β-H消除生成单取代的产物C。(2)随后,产物C进入第二个类似的催化循环,得到产物E,并进入第三个催化循环。(3)羰基的O原子与Rh(III)配位,产生一个铑金属杂七元环中间体F,之后依次进行烯烃的配位、迁移插入和β-H消除生成最终产物3aa。Rh(I)被氧化银氧化为Rh(III)进入下一次催化循环。
图7. 可能的反应机理(图片来源:Org. Lett.)
总结:南京大学鲁艺课题组开发了一种罕见的Cp*Rh(III)催化的磺酰胺和酯依次导向的C‒H键官能化反应,该反应可在温和条件下高效地实现三次连续的C‒H键活化过程。羧酸配体对促进反应转化至关重要。该方法可应用于构建药物衍生物。该成果近期以“Mild Three-Step Consecutive C–H Activations“为题发表在Org. Lett. (DOI: 10.1021/acs.orglett.2c00620)上,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刘瑶瑶,通讯作者为鲁艺教授。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资助。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关于人物与科研
今天,科技元素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重视,中国迎来“科学技术爆发的节点”。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耕耘。在追求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化学领域国际合作加强,学成归国人员在研发领域的影响日益突出,国内涌现出众多优秀课题组。为此,CBG资讯采取1+X报道机制,携手ChemBeanGo
APP、ChemBeanGo官博、CBG资讯公众号等平台推出“人物与科研”栏目,走近国内颇具代表性的课题组,关注研究、倾听故事、记录风采、发掘精神。欢迎来稿,详情请联系C菌微信号:chembeango101。
●南京工业大学赵恺课题组Green Chem.:无金属条件下可见光诱导烯酰胺与醚或烷烃的C(sp2)-C(sp3)脱氢交叉偶联反应
●西北工业大学杨登涛教授课题组Chem. Sci.:温和条件下获得具有延迟荧光和聚集诱导效应的四配位硼掺杂的多环芳烃化合物
●江南大学夏晓峰课题组OL: HAT和XAT参与的碘负离子诱导的1,6-烯炔自由基还原环化反应
●新乡医学院高庆贺课题组:首例利用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作为二碳单元并应用于7-甲基唑并[1,5-a]嘧啶衍生物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