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Org. Lett.:金属钴催化二噁唑啉酮作为双合成子实现1-芳基吡唑烷酮的C-H键和N-H键官能团化反应

CBG资讯 CBG资讯 2022-10-17


二噁唑啉酮具有易制备、活性高、安全性好、与金属中心配位能力强等特点,近年来已成为通过C-H键活化直接构建C-N键的高效试剂。二噁唑啉酮在参与化学转化时有两种反应方式:1)二噁唑啉酮在导向基的辅助下,与过渡金属(M)配位,再通过迁移插入M-C键,得到所需的酰胺化产物。2)二噁唑啉酮类化合物可经历Curtius重排反应生成异氰酸酯, 在亲核试剂进攻下生成羧酰胺化产物。但迄今尚未有两种转化模式在同一反应中的报道。因此为了满足有机合成的多样性,拓展二噁唑啉酮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郑州大学崔秀灵教授和皮超博士课题组报道了钴催化二噁唑啉酮与1-芳基吡唑烷酮直接C-H键和N-H键官能团化反应。在该反应中,二噁唑啉酮作为二合成子,通过氮烯中间体和Curtius重排同时一锅构筑了三个新的C-N键(图1)。相关研究成果以“Cobalt(II)-Catalyzed C-H and N-H Functionalization of 1-Arylpyrazolidinones with Dioxazolones as Bifunctional Synthons”为题发表在Org. Lett.(DOI: 10.1021/acs.orglett.2c01780)。

图1. 二噁唑啉酮作为双合成子参与反应(来源:Org. Lett.

 

通过使用4,4-二甲基-1-苯基-3-吡唑烷酮1a和1,4-2-二噁唑啉-5-酮2a为底物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优化反应条件为:在110 ℃下,用10 mol%的Co(acac)2为催化剂,DCE为溶剂,无需任何额外添加剂,反应14 h,可以80%的产率获得目标产物。为了考察该方法对底物的普适性,作者首先考察了4,4-二甲基-1-苯基-3-吡唑烷酮苯环上的电子效应,无论在苯环对位和间位上引入吸电子基还是供电子基,底物均能顺利反应,具有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且产率中等至良好。此外,双取代的吡唑烷酮也能顺利参与转化,且产率较好(图2)。


图2. 底物1范围的拓展(来源:Org. Lett.

 

然后对苯环上各种官能团取代的二噁唑啉酮进行了普适性研究,发现在其间位或对位上引入供电子基(OMe、Me)或吸电子基(CF3、NO2)以及卤素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使用杂环取代的二噁唑啉酮,如噻吩噁唑酮,反应也能顺利进行。但同样在苯环邻位引入取代基时,底物依然无法顺利转化,由此可见空间位阻效应对该反应有较大影响(图3)。


图3. 底物2范围的拓展(来源:Org. Lett.

 

最后,根据对照实验以及相关文献的报道,推测反应机理如下:首先,二噁唑啉酮的羰基氧与Co(acac)2发生配位,菲尼酮的氮原子进攻二噁唑啉酮,进而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酰基氮烯前体B,随后,酰基氮烯前体发生Curtius重排并分解生成异氰酸酯和CO2气体。菲尼酮的氮原子进攻异氰酸酯的碳原子生成中间体C。随后中间体C与金属发生配位并脱氢氧化生成亚胺中间体E,之后中间体E被另一分子的菲尼酮亲核进攻生成中间体F,中间体C以及F的相对分子质量均被高分辨质谱(HRMS)检测到。随后中间体F经历类似的氧化过程生成中间体H,接着与另一分子二噁唑啉酮发生反应,随后脱羧得到最终目标产物3aa(图4)。


图4. 可能的反应机理(来源:Org. Lett.


总结:
该课题组报道了钴催化1-芳基吡唑烷酮与二噁唑啉酮的C-H和N-H官能团化反应,并同时获得了酰胺化和重排后的产物。在这一转化过程中,二噁唑啉酮既作为酰基氮烯前体,又可以通过Curtius重排反应作为羧酰胺化试剂。与之前的报道相比,本方发表现出了二噁唑啉酮在有机转化中的独特性质,并以“一锅”的方式简单、高效地形成了三个C-N键。此外,Co(II)(acac)2是一种廉价的催化剂参与催化循环,并且在此过程中不需要加入任何额外的添加剂,条件简单,符合绿色催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该研究进一步拓展了二噁唑啉酮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有望使其在构建C-N键领域进一步得到发展。

硕士生韩喜梁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崔秀灵教授和皮超博士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该论文第一单位为郑州大学化学学院绿色催化中心。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国际合作专项、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

课题组及作者简介:
课题组主要从事绿色有机合成化学金属有机化学方面的研究。近年来集中研究内置氧化剂的C-H官能团化反应、杂环的合成等。开创了内置氧化剂脱氢偶联反应,喹啉氮氧与烯烃在无外加氧化剂条件下的脱氢偶联反应被称为崔-吴偶联反应;借用二茂铁的氧化还原特性,在光学纯氨基酸存在下,高效、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系列具有平面手性的1,2-二取代二茂铁衍生物。迄今为止,相关研究在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ACS Catal.、Green Chem.、Org. Lett.、Chem. Commun.、Org. Chem. Front.、Chin. Chem. Lett.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系列论文。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CBG资讯一直致力于追踪新鲜科研资讯、解读前沿科研成果。如果你也对科研干货、高校招聘、不定期福利(现金红包、翻译奖励、实验室耗材优惠券等)有兴趣,那么,请长按并识别下图二维码,添加C菌微信(微信号:chembeango101),备注:进群



海南大学陈铁桥教授课题组J. Org. Chem.:镍催化羧酸与硫醇的脱羰硫醚化反应

华中师范大学吴安心课题组OL:碘介导的多组分串级环化、硫化/硒化:合成咪唑并[2,1-a]异喹啉衍生物镍催化非活化烯烃的不对称氢烷基化构建全烷基取代的饱和三级碳手性中心
西湖大学刘志常团队Angew. Chem.:并苯类的线性含多个薁的非交替异构体的模块化构建华南理工大学施雪涛课题组AFM:具有仿生结构的三周期极小曲面(TPMS)羟基磷灰石(HAP)骨修复支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