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中国农业大学张云飞Org. Lett.: 酮和乙腈电化学合成多取代噁唑
导语
图1. 含噁唑骨架的代表性分子(来源:Organic Letters)
前沿科研成果
酮和乙腈电化学合成多取代噁唑
图2. 酮与腈的两种氧化环化反应(来源:Organic Letters)
图3. 设想与结果(来源:Organic Letters)
图4. 底物范围研究1(来源:Organic Letters)
图5. 底物范围研究2(来源:Organic Letters)
图6. 机理研究(来源:Organic Letters)
在机理研究和文献报道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该反应的机制(图7)。首先,酮1a经酸酐活化为烯烃羧酸酯A,酯A再通过加成消除发生Ritter反应生成中间体D,D在羧酸根作用下生成烯胺5a。5a与Ar3N在阳极经间接氧化生成自由基阳离子G,再通过(a)阳极直接氧化或者(b)Ar3N介导氧化从而得到阳离子H,最后再经分子内环化和脱质子得到最终产物2a。同时,H+在阴极还原释放出H2。
图7. 可能的机理(来源:Organic Letters)
综上,张云飞等人报道了采用乙腈和酮为起始原料,通过电化学Ritter反应/氧化环化实现了一种高效构建多取代噁唑的方法。该论文发表在Org. Lett.(DOI: 10.1021/acs.orglett.2c02252)上。该论文第一作者是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生鲍亮,通讯作者是中国农业大学张云飞副教授。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的资助。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张云飞副教授简介
关于人物与科研
今天,科技元素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重视,中国迎来“科学技术爆发的节点”。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耕耘。在追求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化学领域国际合作加强,学成归国人员在研发领域的影响日益突出,国内涌现出众多优秀课题组。为此,CBG资讯采取1+X报道机制,携手ChemBeanGo
APP、ChemBeanGo官博、CBG资讯公众号等平台推出“人物与科研”栏目,走近国内颇具代表性的课题组,关注研究、倾听故事、记录风采、发掘精神。欢迎来稿,详情请联系C菌微信号:chembeango10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昌教授课题组Angew. Chem. Int. Ed.:镍催化的不对称电化学自由基烯丙基化反应
●湖南师范大学宋建新教授团队周明波研究小组Angew. Chem. :铑催化[5+2]成环反应合成多个七元环稠合卟啉的研究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丁云杰研究员、宋宪根研究员团队J. Catal.:单点Pd1/AC催化剂在乙炔双羰基化反应过程中的演变
●哈工大(深圳)陈芬儿院士团队游恒志老师课题组ACS Catal.:非均相手性铜催化剂用于不饱和酮以及亚胺的不对称共轭加成
●聊城大学王怀伟组及合作者:采用一锅合成方法实现了铑催化芳基羧酸与有机硼试剂和1,2-二氯乙烷的杂芳基化和酯化的串联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