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脑问答001」为什么我们要读书?
写在前面
「清脑问答」开栏语发布后,收到了很多读者的好友申请,其中一些人立即抛来了自己的眼下困惑。
虽然有些目不暇接,但满满的信任让我颇为意外和感动。
这些困惑形形色色,有的我能帮着解决,有些暂时还无能为力,但是它们向我呈现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元的真实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现状真实得让人惊讶,一些人的困扰看上去很“初级”,但他们确实被困其中,无法挣脱,只要稍微帮其扶正一把,情境就能完全转变。
我没有自视高级或贬看他人的意思,只是越发意识到,自己微薄的力量居然可以帮助很多人走出困境,于是更觉得这件事情值得去做了!
这也正好是一个机会,可以把之前的底层思考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其真正落地开花。
如果说主文是正餐,那问答便是零食和糖果。
我们不贪多,每次只聊一个点,力求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或提升一个具体观念,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另外,我还花了一些时间进行风格设计,比如文章题图的左侧都会有红蓝标识——红色代表“问”,蓝色代表“答”,文中的标签也是如此。
红色系会成为问答专栏的主色,与主文的蓝色系刚好对应,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希望你喜欢。
总之,问答平台就是我们随意聊天的地方,相互畅谈,增进了解,我相信彼此都会有更多收获。
话不多说,一起进入今天的主题吧。
在第一波的咨询中,最为集中的话题便是读书了,这很让人欣慰,说明大家的成长意识和愿望都很强烈。
不过大多数人对读书这件事的认识比较模糊,只是隐约觉得读书(阅读)是一件很好的事,要是能像牛人一样读很多书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于是视读书为自救稻草。
然而除此之外,便没有更多的了,对究竟为什么要读书,怎么读书一头雾水,困扰也由此而生。
比如一些读者反映:
归结起来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
以前没有读书的习惯,现在想读书提升,但不知道该读什么,很迷茫;
知道读书有用,但是没耐心,每次读到一小半就读不下去了,转而又去刷有趣的公众号文章去了;
有耐心但无主线,经济、情感、历史、管理……什么都读,读得越多,头脑越乱;
读得很浅,不知道怎样才能拥有深度思考能力或让自己真正改变,像是为读而读;
……
这大概是初级成长者迫切想知道的问题了。既然觉醒了,谁不想抓紧抓住这根自救稻草呢?
而我正好是个刚刚过来人,现在的体会可能刚好适合大家。
不过需要提前说明的是,所谓读书有很多种,有的为娱乐消遣,有的为打发时间,有的为安抚心灵……
但这里谈的读书只有一种:为成长而读,通过获取知识让自己变得更睿智!
所以,讨论的范围均为知识性阅读,而不是娱乐性阅读,所读的对象通常也指非虚构类书籍。
起初,我也是一个不读书的人,从学校毕业以后就很少再主动读书了。
在那段不读书的日子里,其实过得也挺“开心”的,因为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所以也感受不到烦恼,所谓在低视野里打转,混沌又呆萌。
换句话说,因为并不知道读书的真正好处,所以也不觉得自己损失了什么。
但“混沌舒适的日子”总是有代价的,随着生活中面临的重大选择和决策越来越多,自己作出的选择总是很糟糕,处处被生活被动牵头走。
这种头脑不清晰,问题想不清楚的状态实在是不好受,有时甚至绝望地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于是被迫走上了成长试错的道路。
这就是我认为要读书的根本原因:提高自己的认知力,在生活中作出更好的选择。
我们常说,人生是由无数个选择组成的,而每个选择的质量优劣都与自己的认知力密切相关。
试想:
如果我们知道了刻意学习,就会主动尝试在能力边缘磨练自己而不是不断地重复已经会的内容;
如果我们知道了元认知,就会在慵懒时跳出当前用未来视角警醒自己,而不是迷失在过程和情绪中无法自拔;
如果我们知道了运动的真正好处,就会不自觉地换上跑鞋冲向室外,而不是消沉地窝在沙发里不愿动弹……
面对同一件事,我们会因为学识或认知不同,作出与他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选择——他们选择抱怨,我们一笑而过,他们随性选择舒适,我们刻意保持难受。
如果每一次选择都比大众更高一级,想必未来注定差不到哪去。
可见人与人之间根本的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而这能力明显可以从阅读中获得。
但在自我觉醒的路上,我发现成长的最佳路径其实并不是读书!
于成长来讲,阅读、社交、谈话、讲演、写作、教授……都是富有成效的方式,阅读只是其中的一个选项罢了。
最高级的成长方式莫过于直接和牛人接触学习了,这种多维度的刺激比单纯的阅读更丰富有效。
然而,这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资源,对于普通大众来讲,阅读则是成本最低且效率最高的成长方式了。
这是任何一个没有特殊资源的人都能得到的成长路径,只要你自己愿意!
一包香烟、一杯饮料、一场电影、一次Party,只要减少一次身体享受,就能获得一本精神大餐,而其收益却远超一次身体享受。
想通了这些,“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就无需再赘述了。
***
当然,有一些小坑还是要特别提醒的。
比如在选书这个问题上一定要谨慎,不能什么书都读。
现代出版业的门槛已经降低了很多,只要符合商业利益,有点资源的人都可以为出书,市场良莠不齐。
千万不要以为能印成铅字的内容就是值得仰视和膜拜的,只要稍微辨别,就能发现没营养的内容多如牛毛,包括很多热门书和畅销书。
要知道,阅读可是要为自己“清脑”“洗脑”的,如果那书原本就是“脏”的,只能让自己越读越糊涂。
所以一定要擦亮眼睛,想办法找出那些经典好书,这一点无疑非常重要。好在李笑来曾总结过一个不错的参考《选书的基本原则》,可以借鉴一下。
其次,要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读书。
不要盲目地求多、求广,如此方能让自己的阅读产生方向性,用更流行的说话就是:极其功利地读书!
别管人家介绍的书有多流行、有多经典,但凡无法解决你眼下问题的,还是请先放一放,那些无关的扩展阅读不是不可以,只是更适合下一个阶段罢。
在成长的初期,阅读的目的就是为解决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这样才能得到阅读的反馈,以鼓励自己继续读下去,并逐渐养成习惯。
这也顺带回答了“刚开始要不要强迫自己每天读一定量”的问题。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就像之前说的,如果不先逼一下自己,就体会不到读书带来的好处,那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产生阅读的动力。
毕竟读书不像刷微博、玩游戏,是需要耗费大量脑力的;毕竟自己可能已经不读书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了,不能幻想不费吹灰之力就能马上欲罢不能,对吧?
这本身也展示了成长的真相:改变是需要经历痛苦的,无痛成长都是幻想,你早晚要面对这个真相!
最后谈一下读书的方式。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有速读能力,对各种略读、跳读、概读之类的方法心驰神往,似乎能让自己省力的方法都具有一定的魔力,生怕错过。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尝试了各种方法,但最后均无功而返。最终我采取了李笑来推荐的一种最笨方法:只字不差地阅读!
为什么选择只字不差呢?
因为我深深地理解并信服这两句话:
阅读速度只是一个“伪概念”,在我眼里,只有“理解速度”,理解速度快,才能有效提高阅读量。
阅读,就是为了理解,而理解这事儿,慢,即是快;快,便是无。
这段话来自李笑来的《如何真正消化一本书?》,有兴趣你可以花时间了解一下,顺带附送一篇方法文《阅读只有一种:精读》。
这是我确确实实的感受:快速的眼球扫动根本没有意义,如果不理解那就是在欺骗自己,而慢读精读确实总能读出原来忽略的很多信息。
如果你也认可这个笨方法,但又担心这龟速应对不了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那下面这段话或许可以消除你的疑虑:
我知道你脑子里在想什么。你很可能在想,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要读的东西太多了,都像你说的那样“只字不差地阅读”,岂不是读不过来,岂不是注定要落后?我直接告诉你答案吧,信息爆炸是没错,知识并没有爆炸,爆炸的是垃圾。
真正的知识,生成成本是很高的,真的不是那么容易被生产出来的。等你一路认真阅读到三十五岁,你就会发现,这世界上真正有用的,且你自己用得上的知识,少得可怜,少到你根本不可能错过的地步。
这段话出自《一小时建立终生受用的阅读操作系统》,也是李笑来的作品。
以上是我个人赞同并践行的观点,或许和你之前的观念有些冲突。但引述这些并不是为了说服你,而仅仅是为你打开另外一扇窗户而已。
最终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只有你自己去尝试过后才能决定,勿听他人说,自己试一下就什么都明白了。
***
半年前,我曾写过《如何让自己真正爱上阅读?》一文,从更加底层的视角阐述了阅读这个话题。
如果你是站在成长门口的迷茫者,请一定不要错过这这篇文章,保证你会有更多新发现。
读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每一个成长者无法回避的技能和习惯,我相信我们的讨论绝不会止步于今天的问答。
欢迎大家各抒己见,我们留言区见。
扫下方二维码可加个人微信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