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人间丨一个深圳医生的“抗疫”日记:父母至今不知我在一线

唐医生 刘娟 在人间living 2020-08-25
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出品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搜索「在人间」并关注
我是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的一名医生。春运期间,成千上万的武汉人涌入深圳。随着武汉疫情爆发,深圳也成了新冠病毒的“重灾区”。

1月22日上午,我接到院医务科的电话,让我放下手中所有工作,马上前往发热门诊支援。经历过SARS的我意识到:作为深圳市唯一一家新发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我们将直面一场严峻的挑战。
■ 唐医生在门诊。
我赶到发热门诊,发现这里已人满为患。起初由于待诊病人太多,我们无法为所有人做核酸检测、拍胸部CT,只能通过血常规、胸片等简单的检查对患者进行甄别。
大多数待诊患者需要等待3-4个小时才能见到医生,恐惧、焦虑和不满的情绪在诊室外蔓延着。
这是一项比较艰难的工作,我们如履薄冰,因为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经常很不典型。它是一个非常狡猾的敌人,我们缺乏诊治这类病毒的经验,往往一个错误的决定,就可能放走一个传染源。
由于床位紧缺,不可能将所有的有症状的患者都收进去排查,这也是让我们医生感到为难的地方。(后来,医院几乎腾空了所有病房,这一情况才逐渐得到改观。)

今天,我院新冠肺炎出院人数实现“零”的突破,有两位患者出院,值得庆祝!
我在发热门诊刚支援了两天,也遇到不少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有人稍有点儿咳嗽就被家里人赶出来,说是没查清楚就不要回去;有人从湖北回来,没有任何不舒服,但单位不接收,非要来医院开“证明”;有人来门诊挂号要求买口罩,我说医院不卖口罩,此人便破口大骂;还有些人因为别的病去其它医院治疗,出现发烧便马上被转诊到了我院发热门诊,长时间混杂在一群疑似病人中……
作为医生,我们也有了不同往常的特殊经历。以前大家在单位见了面是各种寒暄,现在见到熟人,第一句话往往是:你好!请问您是哪位?(后来,大家都在防护服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 唐医生在门诊。
为了帮助大家提高防范意识,也免去逐一解释的麻烦,我在朋友圈发布了“五点声明”:
一、 形式的严峻性不用我再强调了,大家也应该都知道要怎么做。感谢这段时间发信息问候我的亲们!希望所有亲友这次都能够平平安安!
二、 不要再向我打听内部消息了,也请不要托我搞口罩了,我只有用于工作的“限量版”。
三、 我的肝病门诊暂时全部停掉了,估计要等形势缓解以后才会恢复,请病友们谅解!
四、 我虽然一直没怎么说话,但我的心一直关注着正在全国各地战斗着的同学们。再过8个月就是我们毕业20周年聚会的日子,我期待着到时候能见到你们每一个人……2003年抗击SARS,我们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95级同学都还很年轻,如今许多同学都成了科室里的中坚力量,冲在一线。这既让人骄傲,也让人揪心。此刻,我们更需要有必胜的信心!
五、 我对我父母屏蔽了这条朋友圈,请能接触到他们的亲友帮我保守这个秘密……

过年期间我要一直在发热门诊值班,24小时制,6小时一班,有时需要上夜班。
我妻子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工作,这段时间也奋战在抗疫一线,住在医院不能回家。年前,我儿子跟外公外婆回老家了,因为疫情一直没有回来,已经20多天没见了。他通过朋友圈关注我的情况,视频通话时总是故作轻松,尽量逗我开心。
因为我经历过SARS,那时有多位医务人员殉职,所以刚去一线时,我还是有些不安,后来看到同事们都勇敢战斗在一线,也就没那么紧张了。
我最害怕自己不小心感染后传染给家人,我父母年纪都大了,万一他们被感染,是非常危险的。他们住在隔壁小区,却不知道我在一线,天天叫我下了班去吃饭,我只好找各种理由搪塞过去。不过他们很清楚,我院是定点收治医院,每天都电话叮嘱我要小心,一定要吃好、休息好、防护好,千万不要感染了。我想在电话里安慰他们几句,但又不知道说什么好,心里很不是滋味。
■ 唐先生和家人的年夜饭。
很高兴能与父母一起平安过除夕,今年的年夜饭虽然没有往年丰盛,但与那些仍然留守在医院的同事相比,我已经非常幸福了,吃什么真的不重要了。此刻,我的心愿是希望跟我的妻儿早日团聚。
■ 除夕值班同事的年夜饭。
在这里还要对所有在除夕夜坚守岗位的同事们表达最诚挚的敬意!祝大家新的一年平安健康,心想事成!
另外,温馨提示一下:请大家不要集中到我们院发热门诊,可到就近的发热门诊筛查,以防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没有症状的在家观察就好。

前几天,我接诊了一位女性,她和母亲都从湖北过来,母亲发烧,已在我院住院。给她自己查血常规时,我发现她白细胞比较高,胸部CT看不到异常,她自己只是有一点咽痛,不像是冠状病毒感染,估计是扁桃体炎,于是让她回家观察。
等她走后,我总是不放心,因为每放走一个疑似病人,就会给我们的城市增加一分风险。
今天我再次上门诊查了这位患者的记录,准备打电话问问情况,发现她昨天因为嗓子更难受,又来了门诊。这一次胸部CT发现了肺部阴影,于是她被当班医生收治入院。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新型冠状病毒的狡猾,在后来的工作中变得谨慎了许多。
随着接触的患者越来越多,我们发现:很多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最稳妥的办法就是隔离所有可疑人员。
几天之内,医院几乎腾空了所有的科室,基本上做到了尽收尽治。
■ 唐医生(左)与同事。

我们是定点收治医院,防护用品不是特别紧缺,但都省着用,毕竟不知道需要撑多久。我们都争取一班只用一套防护用品。
发热门诊一个班是6-8个小时,我们在上门诊前两三个小时就不再喝水,上班时基本可以做到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每次上门诊都感觉很辛苦,这算是在抗疫过程中我觉得最难的事了。
不过我们好歹是坐着,那些在重症监护室的医护同事,要从事大量的体力劳动,又没有水喝,经常累得快要虚脱。
由于面屏、鞋套这些以前看似“冷门”的防护用品,平时储备不多,疫情出现不久便很快用完了。这时,各个科室便自发用塑料膜、橡皮筋和海绵自制了不少面屏,不好用,但解了燃眉之急。
为避免医务人员出现感染,医院做了很多工作,无论门诊还是病房都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流程。在防护用品方面也是全力保证,虽然一直紧张,但从来没有断供过。
医院每天为大家提供免费饭菜,为一线医护人员安排了酒店,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力的药物。我们都知道,足够的营养、充分的睡眠和愉悦的心情是免疫力的最大保证。
这段时间大家都尽量吃好、睡好,同事之间少埋怨多帮助,因为保护了同事就是保护了自己。
■ 唐医生(左)和同事。

2月2日,我从发热门诊回到肝病科继续战斗,任务还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房患者已满,科室里所有医生过年期间都没有休息,我很高兴能回来为大家分担一点儿工作。
■ 出院患者与医护人员合影。
今天刚上班就迎来了我们科第一位出院患者。他1月初去武汉出差,1月中旬返回,之后出现了发热、咳嗽症状,1月21日晚,入院确诊。他不属于重症患者,加上身强力壮、心态乐观,治疗很顺利。

科室今天收到了一家蛋糕店送来的爱心蛋糕,色味俱佳,爱心满满。

还有康复患者给我院写了感谢信,我们看了很欣慰。一位出院患者写道:感谢“深圳速度”,感谢医护团队的悉心照顾。
另一位患者写道:“看到医生们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为我们服务时,我心里非常感动和难受。我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但我知道他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一位老年患者写道:“我看不清医生们的长相,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的服务态度和蔼可亲,就像我们的儿女……”
还有许许多多的单位和个人给我院捐赠了各种物资,疫情发生以来,截至2月11日,我院共有344条捐赠记录。当前各行各业都很困难,很感动还有这么多人默默支持我们。
除了防护服、口罩、手套、消毒液等医疗物资,还有给医生们的保健食品。有些热心的市民自发买了水果和干粮,冒着危险来到医院慰问我们。

回到肝病科,在病房工作这段时间,我们科最多时有8位重症患者。今天,他们中的一位治愈出院。
这位病友跟我年龄相仿,刚来时情况还好,但住院过程中反复高烧,并出现呼吸困难,加上他比较胖,症状更明显,只能通过高流量吸氧来维持血氧浓度。
新冠肺炎患者不能有陪护,他每天只能一个人躺在那里吸氧,什么都干不了。我们科室的医务人员都很关心他,每天一上班都会去查看他的检查结果,与专家组讨论治疗方案;每次查房时也都会花很多时间跟他聊天,鼓励他战胜病魔。
幸运的是,这位患者比较乐观,也非常配合治疗,最终脱离了危险并康复出院。
■ 今天,我院有11位患者出院,其中3位来自我们科。

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深圳的疫情逐渐得到了控制,从2月16日开始,全市的新增确诊病例数一直在0和1之间徘徊。
由于新冠肺炎的特殊性,我们科的部分患者出院时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有的无家可归,有的担心会病情复发,还有的依然牵挂着仍在医院治疗的家人。
一位70岁的患者是湖北人,春节期间来深圳旅游时发病。他病情较轻,出院后突然发现自己无处可去了。之前的招待所直接拒绝了他;新联系的几家酒店,一听说他是湖北人,还是刚出院的病人,都不肯接收。这位老人站在住院部楼下一直打电话,从下午3点打到了天黑……我们了解后也很着急,马上向院领导反映。最后,在医院和当地街道办的协调下,终于联系到一家跟我们医院有合作关系的酒店,将老人安置了下来。
在此之前,另一个病区有位年轻女性患者也出现类似的状况。她母亲在深圳租房住,房东要求她出院后不能去母亲的出租屋,否则就要把她们全家赶出去。
这两位病友都是2月中上旬康复的,当时的政策是出院后居家隔离。从2月19日开始,深圳规定出院的患者到指定地点进行14天的康复隔离观察,这个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时都难免出现焦虑情绪。一位女患者总担心自己会变成重症,稍感不适就很紧张。我们医生只好一遍遍地跟她解释:你不是重病人,你的病情已经在好转。临近出院时,她又开始担心将来自己的肺会像当年部分SARS患者一样出现纤维化后遗症,担心离开病房就没有医生管她,担心自己再次被感染……有这样顾虑的病友不少。
其实新冠和SARS不完全一样,普通型患者一般不会出现肺部纤维化。而且我们有了上次SARS的经验,会给病变广泛的患者吃抗纤维化的药,做好提前预防。
 
■ 唐医生所在的肝病二科全体医护人员合影,摄于2019年11月。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科一共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70余例,疑似患者15例。迄今,有68例确诊患者出院。他们离开时,有的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有的人感叹人生无常,有的人觉得命运不公,也有人在为将来的生活发愁。不过,他们在出院时竖起的大拇指是送给我们医务人员最美丽的勋章。
来自深圳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8日24时,深圳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19例。3月8日全市无新增确诊病例,当天出院病例5例。目前深圳仍有在院确诊病例43例,均在我所在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治疗。
唐医生: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长期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经历过SARS、禽流感等疫情。曾在美国访学一年从事感染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回国不到半年即投入到阻击新冠疫情的第一线。
更多疫情故事,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新型肺炎疫情牵动人心,
《在人间》现面向全国网友征稿
(一) 疫区影像日记如果你身处疫区请你用照片(视频)和文字记录你所听闻和见到的一切照片不少于3张文字不少于300字投稿方式:微信联系人间君(zairenjianliving)

(二)抗击疫情真实故事

无论你是一线医护人员、志愿者、

确诊或疑似患者及家属、已治愈出院人士等等,

如果希望讲述疫情相关经历,

请微信联系人间君(zairenjianlivi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