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联界陋习剖析之五——满足于不求甚解

张兴贵 联都网站 2018-10-31

联界陋习剖析之五

——满足于不求甚解

 作者:张兴贵  

编者按:搞楹联研究,需要埋下头、静下心刻苦钻研,才能有所获,本文以刘锋教授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为标杆,阐述了当今楹联界存在的不求甚解的陋习,希望大家都能以他为榜样,不断学习,精进联艺。

    近日,联都网站公众号刊发了一篇文章,题目为《朱熹联语考辩二则》,内容是作者对许多人确信无疑的两副对联持否定态度,而这两副对联写的的确很不错,第一副是题漳州芝山书院联,内容是:

十二峰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 
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

第二副是题漳州白云岩书院联,内容是: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
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这两副对联的作者,许多书籍记载是朱熹,似乎不应该怀疑了。但是该文的作者刘锋通过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地否定了这是朱熹的对联。由于该文比较长,我现在不在这里具体介绍。因为我们今天的话题是——作为一个楹联人,在欣赏一副对联时,应该持一种什么态度?

    我们先看一下该文作者的简介。

    这篇文章的作者教刘锋,天津大学副教授。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天津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楹联》杂志主编。对联作品曾13次获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对联创作奖”,获“2005年对联中国”大奖等。对联作品以集句联为特色,约300副,己收入中楹会主编的《百家联稿》(第2卷)。楹联研究论文有12篇入选“中国楹联(学会)论坛”。其中《中国对联探源》获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一等奖等。

    从作者的简介可以看出,刘锋是一个很有实力的联人,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楹联名家。那么,他为什么能成为一个大家呢?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绝不“不求甚解” !

    记得孟子说过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信书,是许多读书人的毛病,只要是书中写的,就一概认可,不去怀疑,也不敢怀疑。这一种理念,体现在对联人中间,演绎成另外一种观点,那就是,只要是古人的作品或名家的作品,就一概拍手叫好。这也就是许多古人或今人中之名人的病联,久传不衰的原因之一。更为可悲的是,许多人竟然把这些病联之病,当做自己可以效仿之处,因此,许多对联的纠结之处,成了久治不愈之联界通病。

    当今人的对联作品,远远不如古人流传至今的作品,这是几乎不用怀疑的。这里我需要补充说明一点,并不是古人的对联作品就都好,古代人的水平也是有高有低,那些水平不高的人写的作品,是因为质量不行,所以没有流传下来。而且,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古代作品,也并非都是精品,许多联也有毛病。或许有人要问,既然你说这些联,有毛病,为啥许多书要刊载呢?这也是事出有因的。 

    今天的联界,有一种倾向:凡是古人的作品,都好,很明显的毛病,也不去否认,而是以一句“不必拘泥于小节”去辩护?果真如此吗?我看未必。原因是,第一,古人的治学态度,要比现在的人严谨的多,这是事实。但是,古人也不是圣人,他不可能联联都精彩,这就要求我们面对古联中的个别毛病或者缺陷,必须以公允态度去对待;第二,由于古代的科技局限,有些联在流传的过程中,个别词语不是原来的样子是完全可能的,以讹传讹的事情古今以来屡见不鲜,正是因为许多人不去质疑,致使许多病联一直流传,并且成为其他人可以得病的理由,实在值得回味。

    记得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向钟云舫学什么》,其中有一点,就是要学习钟云舫敢于超越古人的精神。钟云舫之前,长联很少,长联在联界的地位不是很高,但是钟云舫没有因为他那个时代的古人,不重视长联,自己也不去重点创作,而是执意研究,终于因此而成为联圣。这才是许多人做不到的。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精神与态度问题。

    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面对古人,要以尊敬的态度对待,但不是全盘接受,对他的一些存在问题,要敢于指出来并不去效仿。能不能超越古人,是能力问题,敢不敢超越古人是精神问题,精神始终比能力对一个人能否有成果更加重要。

    上面说的不求甚解,是读书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引起注意,那就是,面对不懂的词语,不是去读书(找工具书)想办法弄明白,而是习惯于顺口一问,这类人并非少数。 这不是我夸大其词。前几天,我写了一副对联,发给经常问我的一个联友,问他:读懂吗?当时他说,不懂。因为是很熟悉的一个人,所以,我问他,那怎么办?他说,你告诉我啥意思不就得了?

    我说,废话,我告诉你的话,早就告诉了你了。联里边有一个典故,估计你不清楚。发给你,就是看你会不会自己动手寻找答案,结果,你没有做到这一点,我曾经多次告诉你,遇到不懂得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在许多学联人中间,类似的现象绝不是一个人,难道不值得思索吗?我的体会是,自己动手得到的知识,印象深刻,别人告诉的,未必能长期记住!

    不求甚解,是许多读书人的一句口头禅,似乎这样很对,也许是因为这四个字是陶渊明说的,就认为没必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岂不知,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是一种自谦。如果他真的满足于知道个大概,不去弄个彻底,他能成为千古垂名的文学家吗?‍

欢迎关注联都网站系列微信公众号:

1、联都

2、联都网

3、联都网站

4、联都论坛

5、联都楹联文化研究中心

本系列公众号近期将隆重推出——2017年度楹联作品盘点【******联集】,优秀联集将推荐给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参与2017年度对联创作奖的评审,欢迎投稿,欢迎实力角逐对联创作奖!

投稿要求:

联作≥20副+个人简介+照片≥1张(原图)

投稿邮箱:

99474877@qq.com

微信号:

clr18687299660

   同时接受和对联相关的其他题材如联理文章等,欢迎投稿。

往期精彩文章导读:

【晓梅评联】第2期

朱熹联语考辨二则

【截止18.4.10】“有容堂”杯成联月赛开赛启事(201804第一期)

【晓梅评联】第1期

中国安宁楹联文化艺术节征联获奖作品领奖通知书

【新闻“联”播】第二期之挽台湾学者和时事评论家李敖

【新闻“联”播】第一期挽霍金之《英文对联悼英灵》

关于无情对的界定和研究

【18.05.15.截止】“温州头陀寺永嘉大师杯”全国征联启事

《老廣州風情》系列对联作品

《康熙挽郑成功联》考辨

【三八妇女节特辑】古代贤母的故事

邓石如《沧海日》对联考证

关于《文镜秘府论●二十九种对》的研究

对联书法的起源及其他

“拉面”元宵节联

对联起源考证

对联:该远离趋同思维【作者:张兴贵】

深圳刘红艳楹联名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

刘红艳对联作品选

《笔意集》(张兴贵楹联作品集 2017年度)

吴岱宝楹联作品欣赏

李群懿楹联作品欣赏

2018狗年春联大全(春联书写必备)

小品几副《兰亭集序》集字联

张兴贵题二十四节气联

【新瓶装老酒】荒唐看奥运 奥运竞荒唐

糊涂居士写诗联的故事‍【对联故事妙趣横生】

《时事打油》:你见过如此高大上的打油诗吗?

联题山西吕梁临县23乡镇 别具一格

《荒唐对韵》(难得一见的好文)

联都元老哈哈公65华诞贺联欣赏

中国楹联学会蒋有泉、叶子彤会长在联都2017年度颁奖典礼上的讲话

对联妆扮下的碛口古镇等你来

关于对联走向大众的思考与实践【附成功案例】

古代清官、名士的廉洁对联

乾隆661副对联欣赏

周恩来30副对联欣赏(纪念周恩来逝世42周年)

孙中山32副对联欣赏

关于“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一联出处大讨论,精彩不容错过

蒋介石70副对联欣赏

百副楹联做嫁衣,中南海美的像个新娘子

毛泽东罕见佳联22副赏析

紫禁城(故宫)对联318副,看了方知读书少

习近平引用的楹联佳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