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晚说联春不晚【作者:风继续吹】

联都 联都网站 2023-04-08
编者按:昨天,联都网站微信公众号吐槽央视春晚对联的文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阅读量再创新高。春晚的巨大失误,被发现并予以指正,这是联友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我们也要看到对联相声积极的一面,至少让更多人认识到了对联文化。做得不好,比不去做强多了。这一点上,还是要感谢CCTV提供了这个展示平台。本篇旨在探索解决方法,以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弘扬国粹,不只是靠相声段子,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实际行动。如何避免这种低级错误,更值得大家深思。

春晚说联春不晚


作者:风继续吹


    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场相声就说对联,本来是弘扬国粹的好事。如果是娱乐一下也无可厚非,但是演员居然谈起了平仄,而且引领观众跟着念: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这就比较尴尬了。至于后面胡乱对句,完全登不得大雅之堂的,联友已经详细指出不足,笔者无意赘述。我想谈的是,娱乐至死可以,请不要误导。

    晚会是综艺节目,讲究说学逗唱,以搞笑为主,允许不合律天经地义,但不懂基本规律也敢胡扯一通,就真的对不起这个舞台,会让老百姓无所适从。


    众所周知,对联艺术是纯粹的国粹,全世界上千种语言,唯有中文方块字,拥有对仗这样精炼的形式和对称之美,声韵和谐,阴阳互衬,由此而演化出的近体诗词和曲联,更是传承千年,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令人赞叹不已,是全体华人的骄傲。


    春晚相声宣传的平仄格律居然是错的,非常不可思议。须知春晚节目审查是非常严格的,犯这个低级错误,只能说明从文案、演员、剧务、编导直至后台审核人员,无一重视这种艺术,将错就错到底,才会推送到年三十晚上10多亿华人面前。这中间但能有一人百度一下,或问个喜欢古典诗词的普通爱好者,都不会犯这种常识性错误,凸显权力在国粹面前的傲慢和无礼。


    平平仄仄平平仄,这是诗词格律的基础。小时候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老师说,这就是写树上小鸟在叫,天上大鸟在飞。背诵,明天默写!当时读起来就觉得琅琅上口,却不知道妙在何处,典型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后来通过自学才知道,这么简单的句子之所以动人,不光是画面感、清洁明亮,还有对仗之美、音韵之美,动感十足,平仄交替中倍见韵味,易一字竟然不可能,所以才会是经典。而真正该学的时候,老师不讲,辅导书也不提,这才是传统文化衰退的根源。


     笔者认为,是时侯应该从小学讲一点声律启蒙了,毕竟一二声平,三四声仄,讲一下举手之劳,却有助于增加对诗词的理解和提升学习兴趣。这其中最容易快速入门的,首推两行精粹-对联。


    国粹的传承不能光靠口号,更需要我们身体力行。央视的开场谈联,虽然出错漏了,还是值得联友高兴,常识虽不足,精神可嘉。弘扬传统文化,我辈责无旁贷。从该事件中映射的,更多的是教育的缺失和流于形式。


    各届人士倘能真正静下心来,吸取教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学生抓起,让更多人领略两行的艺术魅力,必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倘如此,坏事也能变好事。不怕来得晚,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迎来联界的春天。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作者简介:风继续吹,真名吴世超,1971年生,四川德阳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对联》杂志趣联雅韵栏目责任编辑,联都网站管理员,诗词世界公众号编委,微社区主持,独立主持风格独特的《跟风作对》机巧征对栏目已达3年多100余期。作品以机巧、接地气见长。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央视春联病来早

春联习俗趣谈——刘太品做客首都图书馆楹联讲座实录

浅析楹联翻译中的对仗及修辞——以《大观楼长联》英译为例【作者:叶文学】

【截止3.15】《中国对联作品集》(2018年卷) 征稿启事

【热点争鸣】关于大观楼征联,针对部分获奖作品不同观点的大碰撞

【19.2.10截止】“有容堂”杯成联月赛第十一期开赛启事

借小才女名 行文抄公实 ——各路联家谈周璐瑶炒作现象

余德泉教授在“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文化奖颁奖会上的获奖感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