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边疆时空】陈可畏 | 1874 年日本侵台事件与近代中国的东海危机

2017-03-27 陈可畏 边疆时空

【新朋友】点击上方“边疆时空”关注我们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精彩文章给朋友们

陈可畏

浙江永康人,浙江师范大学环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摘要] 1874 年日本侵台事件,表面上看是由琉球问题所引发,实质则是日本明治政府实施对外扩张的结果。这一事件的发生,使中日两国在东海地区首次出现对立局势。随后双方虽通过和平方式签订条约结束了这一局势,中国清政府也开始加强东海海防,但由于琉球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使得中日两国在东海的对立局势持续发展,日本最终成为了中国东海地区的“永久大患”。

[关键词] 琉球问题  日本侵台  东海危机  海防意识

长期以来,学界对1874 年日本侵台事件的研究,大多侧重于该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相关历史人物的分析,而对这一事件给中国近代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关注较少。事实上,即便是本世纪以来不断升级的东海危机,都在某种程度上与该事件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关联,因而从近代中国的东海危机的视角对该事件进行探讨也是有必要的。

琉球问题与1874 年日本侵台事件

琉球是一群岛国,曾建有山南、中山、山北三个国家,15 世纪初开始形成统一的琉球国。琉球国北与日本列岛相连,南与中国台湾相接,西与中国大陆隔海相望。历史上,琉球与中国很早就有外交往来。明朝初年,朱元璋曾派官员出使琉球,向三国发布诏谕,其中的中山国国王察度还派弟泰期回使了明朝。不久,山北王怕尼芝和山南王承察度也相继向明朝进贡。由此,琉球成为明王朝的藩属国。清朝建立后,琉球尚氏王朝遣使求封,顺治帝封尚质王为琉球王,琉球又成为清朝的藩属。不过,在与清王朝建立藩属关系之前,琉球国已遭到日本萨摩藩的入侵。萨摩藩向琉球派遣官员长驻,帮助琉球测量分配田地,划清国界,制定赋税,要挟琉球向其纳贡。实际上,琉球国是同时向清朝和萨摩藩称臣的,而清王朝对琉球国的这种“两属”状态,一直并未多加过问。

日本明治维新后,以经略远图的既定国策“大陆政策”为目标,开始加紧对外扩张。1872年,日本要求琉球国王对明治天皇亲政进行朝贺,琉球国王派王子尚健等前往东京。天皇借机强封琉球国王尚泰为藩王,宣布废除琉球国,设置琉球藩,不承认中国自明初就形成的琉球宗主国地位。日本在设置琉球藩后,将琉球的外交事务一概归由外务省管辖,外务省派员出任琉球藩官员,以一年为期,每年更换,从而自行实现了对琉球的实际统治。

1871 年,清朝与日本签订《中日通商章程》。同年11 月,一艘琉球国商船因遭遇飓风而远漂至台湾南部排湾族牡丹社的八瑶湾,与当地原住民发生冲突,导致船上54 位船民被杀,另有被救的12 人跨越台湾海峡被送往福州琉球馆。1873 年5 月,日本外务卿副岛种臣趁来华换约之机,就琉球国船民遇害一事与清政府进行交涉。他派原与中方谈判签订《中日通商章程》的柳原前光及翻译官郑永宁前往总理衙门,试探中方对琉球船民遇害事件的态度。总理衙门大臣毛昶熙等告知二人: “( 台湾) 番民之杀琉民,既闻其事,害贵国人则未之闻。夫二岛( 即琉球岛与台湾岛) 俱属我土,属土人相杀,裁决固在于我。我恤琉人,自有措置,何预贵国事,而烦为过问?”明确表示了该事件与日本没有任何关系。但总理衙门官员在提及与琉球发生冲突的台湾原住民时,有称其为未受中国教化的“化外之民”的说法。柳原前光便抓住了这一说法,认为既然这些台湾原住民为“化外之民”,那么其地并非中国所属,如果中国不对“化外之民”采取必要措施,日本将对台出兵。于是,“化外之民”的言论,成为随后日本“征台”最充分的依据。

1874 年4 月下旬,日本政府以征讨“化外之民”的名义出兵台湾。4 月27 日,三千多日军在西乡从道的率领下,从长崎出发,开始远征台湾。5 月初,在台湾南端的琅峤登陆,兵分几路进入台湾,杀害台湾原住民,焚毁了牡丹社一带的建筑,占领了台湾原住民的居住地,并运屋材、携农具,在当地筑室屯耕,作长期占领之计。

(点击阅读原文继续阅读)

【注】(本文经作者授权,文章刊登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1 期)


往期回顾

【边疆时空】陈志刚 | 先秦时期的华夷观念及其演变

【边疆时空】陈国灿 | 宋朝海商与中日关系

【边疆时空】李金明 | 当前南海局势与越南的南海政策

【边疆时空】姜维公|好太王碑及其“始祖传说”模式的意义 ——以高句丽早期王系为中心

【边疆时空】黄达远 | 边疆、民族与国家:对拉铁摩尔“中国边疆观”的思考


请点击阅读原文继续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