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喜峰 2018-05-27

新朋友】点击上方“边疆时空”关注我们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精彩文章给朋友们


周喜峰

1964年生,黑龙江省龙江人。历史学博士、哲学博士后。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东北地方民族史等。


摘要:满族民间刺绣属于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一种,具有浓郁的北方民族特色。满族民间刺绣是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急需抢救发掘和研究推广。满族民间刺绣花鸟鱼虫绣制的技法很多,主要采用平绣、条纹绣、点绣、盘金绣,编结绣等为主要针法。

关键词:满族  民间刺绣  花鸟鱼虫


满族民间刺绣,是满族民间以针代笔、以线代色,在纺织品上完成的平面艺术。满族民间刺绣属于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一种。因为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部,所以满族刺绣也集中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满族民间刺绣品具有强烈的民族及地域特色,在造型上较苏绣、粤绣等南方刺绣更加夸张、粗犷、拙朴,在色彩上凝重艳丽,冷暖对比强烈,构图饱满、对称,图案也极具北方民族的特色。在刺绣技法上,多采用平绣、条纹绣、点绣、盘金绣,以编结绣等为主要针法,主要绣于服饰、枕头顶、荷包、幔帘、幔帐、围裙上。满族民间刺绣题材广泛,花鸟鱼虫、山石树木、人文历史等都可入绣。在满族日常生活中,花鸟鱼虫是最为常见的和贴近生活的,深受满族喜爱,因而在满族民间刺绣中,花鸟鱼虫的绣品很多。本文根据黑龙江满绣传承人刘雅梅、王洪玉提供的材料,介绍满族民间花鸟鱼虫的绣法。


状花的绣法

满族是由渔猎民族向农耕民族过渡的东北少数民族。随着满族的发展和与汉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花成为满族最为喜爱的形象之一。在满族刺绣中,绣花占有很大的比重。满族绣花,主要采用套针绣制。套针在刺绣时后一排线和前一排线像鱼鳞一样分层叠加覆盖,犬牙交错,层层相套,线条参差不齐,针针相嵌。采用套针绣花,是因为套针线条组织灵活,便于丝缕转折,具有镶色、接色和顺,善于表现花朵娇艳多姿的特点。绣者刺绣时根据花的形状、丝理走向、色彩进行运针绣制。

1.花朵的绣法

早在金代,人们就已经将花朵绣到衣物上作为装饰,据《金史》记载,女真“妇人服襜裙,多以黑紫,上编绣全枝花,周身六襞积”。到清朝时期,不仅满族贵族夫人如民公夫人“吉服褂色用石青,绣花八团”,而且普通满族妇女也喜欢在服饰上绣花。

花的生长规律不同,种类和形状也各不相同。花瓣可分为单瓣、复瓣、大叶瓣、小叶瓣,而花瓣的色彩、姿态更是多种多样。在绣制花朵时,观察花的丝理走向,花瓣有正、反、侧、卷曲等形状,按丝理方向运针,同时要注意颜色变化,暗面的颜色要深、浓,亮面的颜色要浅、淡,颜色由外及内逐步加深。

以牡丹为例,牡丹是复瓣花,花瓣的层次重叠。绣制此类大叶瓣花,除了运用恰当的针法表现出花瓣的丝理走向以外,还要以鲜明的线条表现出牡丹花的艳丽。绣制牡丹花时,按花瓣的层次,从最下层花瓣的边缘以套针绣制,自下而上有序进行,绣制后一层花瓣时要压住前一层绣线末梢,绣线的颜色要随着花朵的色彩而变化,颜色要外浅内深。绣制翻卷的花瓣时,运针要按翻叶的丝理方向稍稍向上倾斜,绣出翻叶的感觉,颜色要比正面的加深。绣制完花瓣后,绣出中间的花心,多用绕针或疙瘩针。在绣制时针迹要齐密,分清楚前后层次,使绣出的作品颜色绚丽,形态逼真。

绣制小叶瓣的花时,由于花瓣较窄,多采用斜针绣制,密密缝制,边缘要齐整,丝理的斜度按花瓣的姿态进行转折,外层及叶尖部颜色要浅,里层、根部宜深,绣完花瓣后绣制花蕊,可用疙瘩针或绕针绣制,这样会使绣出的花朵活灵活现。

2.花叶的绣法

按叶子形状可将其分为圆形叶、长形叶和鹅掌叶。绣制叶子,可采用套针、直针、叶子针。以荷叶为例,荷叶是圆形叶,绣制荷叶时先用稍深的颜色,将荷叶上的脉络绣出来,然后沿边缘由外及里用套针绣制叶片,运针要顺着脉络由外向内聚到中心处,绣完一层以后要换成稍深一色的绣线,由外向内逐步加深颜色。绣到中心之后,尽可能让绣线参差大一些,使绣线互相错开,不叠加挤压,缝隙处再用短针加线,使绣线均匀平整。

长形叶可分为长形阔叶、长形窄叶。以杨树叶为例,绣制这种长形阔叶可以采用单叶针绣制,也可在中间以连针绣出叶脉,然后以套针绣出两侧叶片。绣制长形条状的叶子,如柳叶、草叶、芦苇等纹样较窄的可用斜针像绣菊花瓣一样的方法。中间有茎而叶子较长的宜用叶子针,中间用接针绣出叶茎,然后再用斜针绣出叶子两侧。此外还有鹅掌叶脉,如菊花叶,绣制时可用套针自外向里层层绣制,然后用连针将叶脉绣出来。

3.花梗的绣法

绣制花梗要按植物生长形态和走向选择针法。花梗较细的可用斜针直接缠绣,花梗较粗的可用套针,绣出深浅不同的颜色,花梗中间要浅,两侧宜深,疤痕处用短针加细绣制,颜色加深,以便绣出花梗的浮起之感。


鸟的绣法

满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对鸟的喜爱和崇拜是满族文化的特征之一。满族对鸟的喜爱和崇拜,在满族刺绣中表现尤为突出。鸟的种类繁多,羽毛色彩丰富,形状与姿态各不相同。因此在绣鸟时要掌握其各部分羽毛的特点和生长规律。例如鸟的翅膀及尾部毛片紧密齐整,而腹部及脖颈处短而松软。要绣出鸟的这些特点,无论在针法的运用、丝理的方向还是线条粗细上都要根据绣制图稿灵活掌握。

1.鹰的绣法

鹰是一种凶猛的鸟类,早在辽金时期,东北地区名为海东青的鹰便是女真人的图腾。清代满族对这种鹰依然情有独钟。在满族刺绣中,鹰的绣品非常多。绣制鹰,也要绣出其特征。

首先要依据图稿选择颜色,一般选用深黄、黑色、灰色、白色等不同的丝线。绣制时要先绣鹰爪,以深色丝线将外缘用接针勾出轮廓,然后用浅赭色丝线以斜针把轮廓内绣满,紧密排列,线条均匀,绣完之后用深色丝线在爪的上半部用短针横着绣出花纹,以此表现出鹰爪的力度。

绣鹰的尾部时,先用黑色绣线绣出尾翎中心线,从中心线向两边以深褐色丝线斜向绣出,根部紧密向外排稀,在褐色尾翎缝隙处以深赭色用施针绣制,再以浅赭色丝线绣第二层,依次逐步换色,直至将尾翎绣满。腹部可用浅灰、浅黄、深黄色绣线以施毛针绣制,层层施色、排线,先用粗一点的线,然后渐细,可用至一绒,线要短,以表现出绒毛的细密、柔软,绣至与后背衔接之处,颜色可加深,用线可以稍粗一些,使其与背部毛色融为一体。

在绣背部及翅膀时,要一片片地绣制。先绣底层的羽毛,像“人”字一样,用长短针绣制,先绣深色,逐渐调换浅色,用套针绣完一片后,用另一片压住绣完的一片,逐片逐层绣制。绣制鹰的头部时,用施毛针由粗到细,绣出厚重的毛感。

绣制鹰的眼睛要以黑线绣出眼睛的瞳孔,四周用灰色以斜针绣出眼的晶体,然后用浅灰、深灰绣出眼眶。在绣制鹰嘴时多采用赭色绣线,先用深灰色沿嘴的边缘勾出轮廓,然后用稍深颜色以短针勾出嘴角,再用短针以褐色绣线绣满鹰嘴,在鹰嘴弯勾处着重加深几针,这样能更好地表现出鹰的凶猛。

2.孔雀的绣法

孔雀属于大型鸟类,在满族民间是一种美丽和吉祥的象征。在满族刺绣作品中,孔雀的绣品也是很多的。孔雀颈项细而长,背羽与普通鸟相似,只是尾羽狭长,层层铺叠,展开时成为扇形。孔雀全身羽毛以蓝色、绿色、紫色为主,辅以红、黄等颜色,伴随着阳光的照射,身上的羽毛蓝绿红黄,色彩斑斓,随着光线折射闪耀变化。

在绣制孔雀时首先从尾部开始绣制,先用接针以绿色、蓝色丝线绣出最下面的尾毛,然后绣制尾羽上的眼斑。眼斑的色彩鲜艳、亮丽,绣制时要先用黑蓝色的绣绒以套针绣制第一层,再用蓝色、绿色两种丝线掺杂绣制第二层,第三层要用红色、黄色套入第二层中。绣完眼斑后,用浅灰色丝线以接针的方法绣出羽干,绣制时靠近眼斑处稍深,根部色浅。在羽干的两侧按毛丝的走向以施针绣制羽干上的羽毛,绣制时要自下而上层层绣制尾羽,使尾羽上下层叠,参差错落。在绣制尾羽时先采用蓝色、绿色丝线铺绣,紧挨羽干处稍密,向外部逐渐略稀,绣完第一层后用中绿、黄绿施绣第二层,再用浅绿以细线加上软毛绣制,边缘要细而稀疏,里面厚重。尾羽绣完以后,绣制背羽,尾羽与背羽衔接处以施针绣制,按“人”字形自每片毛的羽干绣向外缘,压在尾羽上面,颜色以蓝绿为主,适当加入黄色,自下而上层层绣制。毛片近颈项处渐小,线条要短、细密一些,可施加一些浅灰、黄绿丝线。孔雀的腹羽以施毛针绣制,颜色以浅黄、灰色加施。绣至颈部的时候,毛片小而短,所以用施针、短针绣制,颈部与背羽衔接处以浅绿、浅黄绣制,向上逐渐加至浅蓝、深绿、深紫,使之色彩变化丰富。

绣制孔雀的面部时,用肉色加入少许粉红,以短针绣制,然后用深灰丝线勾出眼睛的轮廓,以黑色丝线绣出眼睛的瞳孔,四周再用灰色绣出眼睛的晶体,在眼睛上方绣出深灰色纹路,形似眼眉,使眼睛有神韵。绣制孔雀头上的饰羽时,先用赭色以接针绣出羽干,用红色绣出饰羽,边缘以细线绣出翎毛。在绣制时掌握好绣线的粗细搭配,各种颜色的融合过渡,绣制出的孔雀羽毛色彩相互辉映、光彩夺目。


鱼的绣法

满族曾经是渔猎民族,鱼在满族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进入农耕经济和与汉族文化广泛接触后,满族人不仅把鱼作为食物,同时也作为欣赏的重要对象之一。满族妇女非常喜欢绣制各种各样的鱼,绣鱼时,作为实用品和欣赏品的绣法是不同的。在实用品上绣的鱼力求生动活泼,色彩夸张,冷暖对比强烈,颜色艳丽,一般绣在枕套、被罩、枕顶上。绣欣赏品的鱼,要做到真实自然、活灵活现,远看似一条鱼在摆尾,近看好像要跃出水面一样。

以绣制金鱼为例,在绣制时一般采用斜针、套针、链针等。绣制时首先从鱼尾两侧起针,可以浅颜色丝线用斜针向里绣,大约0.5厘米为第一层,绣边要齐、密、平。以两到三层绣满鱼尾。接下来绣制第二层,采用套针以深颜色绣出鱼身,绣制时留出鱼鳞的空隙。然后以链针在鱼背处绣二至三个弯形的鱼鳞。头部采用套针绣出。绣完鱼身、鱼头之后,用斜针绣制出鱼的眼睛,用接针将鱼身、鱼头等各部位勾勒一圈,绣面上就呈现出一条颜色绚丽的金鱼。

绣制金鱼时还需要特别强调从金鱼的尾部用虚实针绣制,线要劈得很细,可用到十六分之一丝,颜色要浅。绣线自鱼尾逐渐向鱼身处加密、加粗,颜色也逐渐加深,使鱼尾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绣制鱼背时,用施针将鱼背铺满,然后自鱼头、鱼背部衔接处起针,按鱼鳞大小自一侧绣出一根0.5厘米长、与背部线条垂直的绣线,然后将线拉出弧形,再从中间落针锁住,以此绣出所有的鱼鳞。

要想把金鱼绣得更细腻和精致,还可以在绣制鱼背时,采用施针自下而上逐个绣出鱼鳞,每个鳞片用三至四种颜色,由浅及深,线由粗到细,后层鳞片压在前层鳞片上。这样绣出的金鱼更加鲜活逼真。

鱼头也是采用施针绣制,绣到鱼的嘴边时颜色略浅,然后以稍深的绣线绣出鱼嘴。绣制鱼的眼睛时,首先以接针绣制出眼睛的外圈,然后以短针绣出眼睛,由外向内,颜色逐渐加深,绣线宜细,在眼球中间处,加少许亮色,使眼睛有晶莹、通透之感。

在绣制金鱼时色彩过渡要柔和、自然,绣线平整,粗细适度,这样绣制的金鱼才能跃然画面,令人赏心悦目。


虫的绣法

在满族民间刺绣中,虫是指点缀在花草上的飞虫,主要以蝴蝶为主。蝴蝶美丽漂亮,往往与花草或猫等动物形影相随,互为衬托,使绣品的艺术性更强,给人以无限的乐趣和遐想。蝴蝶的种类繁多,色彩斑斓绚丽、体态轻盈,羽翼薄如婵娟。在绣制实用品中的蝴蝶时多采用平针、短针、连针、疙瘩针等绣制,绣面光洁、平整,颜色对比强烈,形象略有夸张,装饰性较强。

绣制蝴蝶时,首先采用黑色的绒线以等距的短针绣出翅膀的轮廓,线要平,边缘齐而密实。用浅白色丝线以直针绣制翅膀,绣线也可用至二分之一股,铺完白色绣线之后,用浅蓝色绣线参差绣制第二层。将翅膀绣满之后,用斜针在翅膀上以粉色或深蓝的丝线绣出几条花斑,然后用疙瘩针在翅膀的斑点处打上几粒。选几种颜色,用铺针按两种颜色深浅相替绣出腹部。将眼睛用疙瘩针绣出,然后用黑色丝线以接针绣出弯曲的触须,在绣完的触须上用浅白色丝线等距离点上白色,让图案更显生动、活泼,对比强烈。

在绣制欣赏品的蝴蝶时,要观察蝴蝶颜色的明暗,以丝线的粗细、浓淡融合过渡,通过光线的折射产生出仿真的效果。先用黑色绣线将翅膀上的脉络采用接针绣出来,线要转折圆润,一挥而就。勾好之后,在翅膀上铺针,由里向外、由深到浅用施针排线,绣线由二分之一绒到四分之一绒逐步加细,绣到里面深处宜用黑色加少许蓝色,在翅膀外部加入深黄、浅黄,在深黄之中加绣赭红。铺翅的时候要留出中间的斑点,铺完翅膀后,用蓝色与青灰色的一丝绒加在绣完的脉络上,使翅膀颜色丰富,隐隐透出光泽。以短针绣出翅膀的斑点,依据蝴蝶的图案可绣成红色、黑色。蝴蝶的腹部用深褐色与浅褐色丝线,以灰色勾出腹部轮廓,用短针绣出。眼睛可用黑线短针紧密绣制,针迹依稀可见,稍有一些鼓起。触须与脚用接针以一丝绣出,线要均匀,长短一致,这样才能使蝴蝶光洁绚丽。

总之,无论是绣制花鸟,还是绣制鱼虫,都要细心审视,仔细体察,灵活运用各种针法,才能绣出好的作品。满族的民间刺绣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民间手工艺,它不仅是满族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满族民间刺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会满族刺绣的人越来越少,因而急需抢救和传承。我们在这里对满族花鸟鱼虫刺绣方法加以简要介绍,就是要使更多的人来了解满族民间刺绣,学习其绣制方法,这样既能丰富我们的生活,又可以使满族民间刺绣得以发扬光大。

【注】 本文经作者授权,文章刊登于《满语研究》2012年02期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章已获得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说明,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