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边疆时空】崔明德 | 关于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的几点看法

边疆时空 2019-12-18

【新朋友】点击上方“边疆时空”关注我们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精彩文章给朋友们


崔明德

山东省莱西市人,烟台大学民族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认为中国边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当前的学科建设应该在凝练研究方向、汇聚研究队伍、搭建研究平台、培养人才、产出标志性成果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中国边疆学  学科建设  努力方向

从学术史和学科发展史来看,毫无疑问,中国边疆学将会占有其应有的地位。但从当下来看,中国边疆学又面临着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学界对边疆学的体系、内涵及特点等诸多问题还缺乏一致认识,另一方面,中国边疆学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多次印发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无论是一级学科还是二级学科,迄今都没有“边疆学”的名分。因此,深入研讨边疆学的相关问题仍然很有必要。这里我想重点谈谈中国边疆学的学科建设问题。

关于这一问题,我的基本看法是,中国边疆学既不是某一学科的分支学科,也不是与边疆地区相关学科研究内容的简单拼盘,而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虽然目前学界对中国边疆学的学科功能、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基本内容、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等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但边疆学毕竟有着上千年的持续不断的学术积累,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成果比较丰硕,学术水平显著提高,尤其是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都从各自角度聚焦边疆学的相关问题,这些足以说明,边疆学目前已基本具备了成为独立学科的条件。

现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实需求、社会进步和学科发展,都在呼唤尽快构建起边疆学的学科体系。尽管边疆学在“学科、专业目录”中还没有“户口”,但我们不能坐等,我们应当按照学科自身规律和学界已经形成的一些共识,借鉴国内外其他学科建设的经验,扎扎实实地做好边疆学的基本建设。与其费心费力去争取“名分”,不如先把事情做起来。只要对国家、民族和人民有利,一定会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我们应当有这点自信。

既然边疆学是一门学科,那么,应当归属于哪一学科门类呢?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云南大学在研究生招生目录中,都把边疆学放在历史学门类中。我个人觉得,仅就中国边疆史而言,放在历史学门类非常恰当,但从边疆学来看,放在法学门类更加合适。因为历史学门类下面有考古学、中国史和世界史等3个一级学科,各个二级学科也只是历史学的细化,很难涵盖其他学科。如果把边疆学放在历史学门类,只有边疆历史非常吻合,其他分支学科因关联度不强很难进去。但是,考虑到悠久的边疆历史研究传统和深厚的学术积淀,在边疆学还没有正式“户口”的情况下,作为权宜之计,暂时放在历史学门类也未尝不可,但从长远来看,未必合适。而法学门类中包括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安学、国家安全学等7个一级学科,涵盖的范围较广。前面提到,边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吸收了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其突出特点是综合性,涵盖面比较宽。如果把边疆学放在法学门类,那么它就与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安全学等一级学科有着更强的关联度。从操作层面来看,放在历史门类,边疆学下面的分支学科只能与历史有关;放在法学门类,边疆学下面的分支学科可以与政治学(边疆政治)、经济学(边疆经济)、历史学(边疆史)、民族学(边疆民族关系)、社会学(边疆社会治理)、安全学(边疆安全)等学科联系起来。

那么,如何建好边疆学学科呢?我认为,当下应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凝练学科研究方向。边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民族学、生态学、文化人类学、语言学、宗教学、社会学、法学、军事学等很多学科都有密切联系,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都有助于边疆学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当前,应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重点建好边疆政治、边疆经济、边疆历史、边疆民族、边疆文化、边疆安全等分支学科,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研究范围,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二是汇聚学科队伍。学科建设的基础是研究队伍建设。一门学科的发展,研究队伍是最重要的事情。建好边疆学,首先要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培养造就一批学术骨干、学术带头人、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为学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搭建更多的研究平台。目前在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带有“边疆”标签的研究平台不少,与边疆学相关的研究机构就更多了,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等研究平台,是全国较早建立的边疆学研究机构,在国内外学界颇有影响,有的始终起着引领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原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是我国边疆研究的重镇。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成立于2001年,是教育部在全国高校中设置的最早的边疆民族问题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强的边疆史地教学研究学科梯队,推出了一批颇有影响的成果。2012年,四川大学与云南大学、西藏大学、新疆大学、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组建了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3月,陕西师范大学在原西北民族研究中心(2001年9月建立)基础上组建了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2015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成立了中国边疆学研究中心。这些都是带有“边疆”标签的研究机构。有些研究机构虽然没有挂“边疆”的牌子,但在边疆问题研究方面集聚了一定力量,积累了不少成果,如兰州大学对西北边疆的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武汉大学牵头的国家领土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历史地理所等平台,都对边疆问题有深入研究,都有自己的特色,有些研究领域还处于领先地位。为了更好地建设边疆学学科,还应当建立更多的研究平台,各个平台都应当有自己的优势、自己的特色。众多的实力强的研究平台,都会凸显边疆学的地位。

四是搭建更多的合作交流平台。一个学科的发育及成熟,尽管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支持,但合作与交流必不可少,搭建交流平台尤其重要,建立全国性的边疆学学会,办好边疆学刊物,定期召开学术会议,都是非常重要的交流平台。相对而言,办好刊物和举办学术活动这两方面做的不错,但目前还缺全国性的边疆学学会这一学术团体。在办好刊物方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一直走在前面。可以说,《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是目前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边疆学方面的学术期刊,已得到学界与社会的广泛认可,对推动边疆学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边疆学能有今天的局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功不可没。为推动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又搭建了一个以书代刊的新平台——《中国边疆学》(集刊)。其他一些学术刊物也刊发了大量的边疆学方面的论文。在学术会议方面,近年来尤其活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和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已经举办了多期中国边疆学论坛,有些高校和科研机构也举办了不少边疆学的相关学术会议。今天我们又在这里举办“新时代中国边疆学学术讨论会”,围绕“中国边疆学学科话语体系建构”等重要问题进行探讨,这些都有助于我国边疆学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的单位和更多的学者参与进来,贡献力量,如果能有更多的学术刊物发表更多的高质量论文,能有更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举办更多的高层次学术会议,边疆学将会根深叶茂。

五是培养边疆学人才。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人才,学科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人才。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边疆历史系,招收中国史中国边疆史地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招收“中国边疆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还有一些高校也开展了边疆学相关的教学活动,也在培养相关方向的研究生。但这些与现实需要相比,与边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任务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这就需要更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这方面的人才。鉴于目前研究生专业设置的限制,可以在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专业中先培养与边疆学相关的研究生,毕业后授予相应学位。目前,较为迫切的工作是组织编写边疆学的基本教材,这既是培养边疆学人才的基础工作,也是边疆学学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教材编写方面,客观地说,我们做得很不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我们加倍努力。

六是产出更多的标志性成果。现在关于边疆学方面的成果不少,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质量很低,至今仍然存在“炒冷饭”现象。这种成果再多,不仅无助于边疆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相反倒能损害边疆学的学科建设及学术繁荣。建好边疆学学科,需要产出更多的原创性、能够传世的标志性成果,为边疆学学科大厦添砖加瓦,打好基础。

尽管目前对边疆学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分歧,只要经过深入研究和讨论,就会逐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共识。我想,只要各方面共同很努力,边疆学大厦一定会矗立在学科之林。

【注】文章刊登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8年第3期

责编:李骁勇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章已获得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说明,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