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时空】吴楚克 | 现代社会分工背景下的边疆经济与边疆社会治理
【边疆时空】陈建樾 | 单一民族国家还是多民族国家:近代中国构建现代国家的解决方案之争
【边疆时空】陈海忠 | 国民革命的话语与实践——东征前后的潮梅社会(1925—1927)
点击上方“边疆时空”关注我们
点击右上角“...”,分享精彩文章给朋友们
作者简介
白利友
云南弥渡人,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对国家的边疆及边疆治理来说,大数据不仅催生了新的边疆形态,同时也丰富了边疆治理的资源,这一资源在边疆治理中大有可为。大数据时代,需重视边疆治理的大数据资源,中国的边疆治理须有大数据思维。为此中国应着力构筑自己的数字边疆,加强对包含数字边疆在内的边疆治理谋划。
关键词:边疆 大数据 数字边疆 国家治理 边疆治理
近年来,大数据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一些国家甚至已开始在国家战略层面来谋划大数据战略。如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就曾于2012年3月29日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同时宣布组建“大数据高级指导小组”。在中国,大数据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务院在2015年8月31日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则明确提出要使“大数据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2017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更是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从边疆及边疆治理的角度看,大数据一方面催生了新的边疆形态,另一方面则丰富了边疆治理的治理资源。大数据时代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研究,既要关注新形态边疆的构建与维护,又要探讨利用大数据资源来助力边疆治理。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加强对包含数字边疆在内的边疆治理谋划,利用好边疆治理的大数据资源,就成了边疆及边疆治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大数据时代数字边疆的凸显
早在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就曾称赞大数据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但由于受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遮蔽,大数据最初并未引起应有的关注。随着云计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蕴含的信息和数据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11年5月,麦肯锡环球研究院在其发布的大数据报告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中,系统阐述了大数据的概念,列举了大数据的核心运用技术,分析了大数据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明确提出了政府和企业决策者应对大数据的策略。2012年末,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研究所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维克托·尔耶·舍恩伯格出版了《大数据时代》一书,并指出:“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
近年来,大数据研究也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一批推介大数据和探索大数据应用的成果纷纷面世。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如涂子沛的《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徐继华等的《智慧政府:大数据治国时代的来临》等。值得注意的是,政治学及相关领域的一些学者,已开始将目光投向大数据时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和政府治理领域的相关实际问题。许多学者纷纷将大数据引入到社会治理、政府决策等领域,一些地方政府或高校还成立了大数据研究机构。随着政务数据的开放和国家利益在数字空间的凸显,一些学者则开始将研究聚焦于“数据主权”“信息安全”“信息边疆”等重要领域,并开始审视大数据时代的“数字边疆”(Data Frontier)。凡此种种都表明:在大数据时代,需重新认识边疆。
首先,大数据催生了数字边疆,推动了边疆形态的多样化。边疆形态是一个不断演进和不断丰富的过程。大数据实际上催生了一个与传统实体空间不同的数据空间,而围绕这一空间实则形成了另一种新的、更加宏大的边疆形态——数字边疆。有学者指出:“新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爆炸性的发展导致了数据空间的产生。这些的确创造了一个新的领土,也就是说开拓了一个新的边疆。”随着新的边疆形态不断出现,国家的边疆也变得越来越立体。大数据催生的数字边疆,实际上也大大拓展了国家的虚拟边疆,使得国家的边疆形态更加多样化。数字边疆同样承载着具体而现实的国家利益。在国家的边疆日益立体化的今天,全方位提升国家的边疆治理能力和补齐边疆治理的“战略短板”,关乎国家的整体发展。
其次,大数据时代需要在数字边疆内建构和嵌入权力。民族国家间传统意义上的边界,乃国家主权范围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主权国家间独立而清晰的主权边界。就传统的边疆而言,“历史上任何一次围绕资源的占有和控制的斗争都表现为打破边界和控制边界两个方面,为获取资源要打破原有的控制边界,为控制资源要加固资源的控制边界。”大数据在国际政治意义上也赋予了国家主权新的内涵,“在大数据视角下,没有所谓的地缘格局,只有大数据逻辑之下的大数据网络。”与承载国家主权的传统边疆不同,数字边疆的主权边界将变得更加模糊和隐秘。若仅沿用传统的边界控制方式,已很难有效管控好数字边疆。维护和管控数字边疆的关键,是要重新审视权力资源,通过技术赋权在数据空间内建构和嵌入权力。
最后,数字边疆的“疆域”范围在不断延伸。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数据资源的聚积,数字边疆的疆域范围呈现出了较强的延展性。在民族国家时代,那种基于国家间条约和主权认定的疆域范围基本已成定局。国家间的“拥挤”,将使得民族国家间生存发展空间的争夺越来越激烈。相较而言,数字空间的拓展要更加隐密和频繁得多。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大数据时代数字虚拟空间权力边界的模糊,更在于这一空间的延展性。具体来说,一方面是在大数据时代,数字边疆的“疆域”范围会随着数据体量的增长聚积而拓展延伸。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水平提升和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拓展“数字疆域”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从这一意义上说,民族国家的传统政治地理空间虽会受到主权规制,但数字边疆的“疆域范围”却可以不断拓展和延伸。
大数据时代的边疆治理需重视数据资源
在看待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问题上,既不宜片面夸大大数据的实际价值,将大数据视为无所不能的数据资源,也不能轻看大数据甚至否认大数据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中的作用。从国家及国家治理的角度看,大数据在本质上是国家治理可资利用的“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对边疆治理来说,大数据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理资源,具有传统边疆治理资源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大数据治理资源的优势就在于大数据本身蕴含着海量且有价值的涉边数据资源。早在20世纪初,瑞典、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就开始对我国的西北边疆和西藏等地开展了所谓的“考察”。其中的一些“考察”,就曾窃取了大量的涉边数据。在与边疆和边疆治理相关的大数据中,实际上有着海量的涉边数据资源。其中的许多数据资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利用好这些数据资源,完全可实现对传统边疆治理的增益乃至超越。如利用人口数据、陆地卫星遥感数据、人口空间分布网络数据、全球夜间灯光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道路数据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不仅可对比不同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还可实现对边境虚空化的观测和预警。而一些极其重要的涉边数据资源,更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信息安全和边疆安全,管控好这些数据资源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
大数据治理资源的优势还在于大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现有边疆治理资源的不足。传统的边疆治理资源,要么在存量上相对有限(如自然资源),要么在供给上不足,且这些资源往往还存在着区域和地域差异,这种差异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边疆治理的能力。如在陆地边疆的治理上,有学者就指出:“今天的陆地边疆治理面临着治理资源不足的困扰。经济资源匮乏、社会资源短缺、政治资源不足等,已经对全面加强陆地边疆治理形成掣肘,致使陆地边疆治理的目标难以达成,制约了陆地边疆新功能的形成和发挥。”大数据治理资源则不同,这类资源的利用,不仅能在时空上实现对传统治理资源的超越,而且还能在资源的整合、利用等方面助力边疆治理。如成功的大数据战略和大数据产业,有助于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边疆治理的绩效。
在看到大数据资源优势的同时,也要留意大数据自身的风险。事实上,大数据也意味着大噪声,信息的增长却赶不上噪声的增长。数据越多思维就越片面,“在复杂问题的分析判断上,大数据的过度渲染会影响人们对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判断”。大数据预测也解决不了不确定性问题,工具更不能代替智慧思维。要利用好边疆治理中的大数据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优势,还需看到大数据时代的边疆治理与传统边疆治理的差异。
首先,边疆治理所面对的边疆形态更加多样而复杂。传统的边疆治理,面对的往往是传统的边疆形态,对应的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边疆治理模式,因而形成了丰富的治边思想。然而,大数据对边疆形态变迁的影响将是显著和深远的。对数字空间来说,这种影响甚至是时代性的。这就预示着大数据时代的边疆治理,将面临着传统边疆治理中未曾有过的边疆形态,同时也将面临着基于大数据战略博弈和大数据技术竞争的数字边疆争夺。而这些争夺,将会使得民族国家间的边疆争夺更加激烈。
其次,边疆治理的权力运行方式发生了变化。“边疆治理是一个运用国家权力并动员社会力量解决边疆问题的过程”。因此边疆治理本质上仍然是一个权力运行过程。然而在大数据时代,边疆治理过程中的权力运行显然超出了国家权力的范畴,也超越了民族国家的主权边界。那些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上掌握着命脉或核心技术的国家(如美国),由于得益于技术所赋予的权力,事实上掌握着全球数字空间的压倒性权力。受国家利益的驱动,这些权力甚至会变得愈发桀骜不驯。而那些在技术上后来居上的国家,也试图通过技术创新抢占至高点,以此来影响或重构既有数字空间的国际秩序,在数字边疆的战略展开国家间的博弈。
再次,边疆治理思维的差异。与传统的边疆治理不同,我们须以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维来审视大数据时代的边疆治理。如在资源的分配和管控方面,大数据资源的“边界”变得模糊,这就要求现代民族国家需以一种全新的治理思维来管控好数据边疆,维护好边疆治理大数据资源的安全边界,同时还需转换传统的边疆治理思维,整合用好边疆治理的大数据资源。因此大数据时代的边疆治理,除需依靠先进的技术支撑外,还需建立健全大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设计,在国家层面来谋划大数据发展的战略,最终筑牢国家的“数字边疆”,推动边疆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最后,大数据时代的边疆治理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边疆治理能力。大数据在带来数据红利的同时,也在考验着现代国家的边疆治理能力。大数据在边疆治理中的基础性和战略资源地位,充分说明数字边疆的安全实际上也是边疆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应有之义,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利益。然而,数据安全问题恰是大数据的软肋之一,数据安全中存在的隐患也给各国政府带来了挑战。应对这些隐患及挑战,是在大数据时代谋划边疆治理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大数据时代中国的边疆治理,更需在研究中把握好大数据自身的适用度,处理好大数据理念、思维、技术和资源之间的关系。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大数据只是工具,政府要做好公共服务,不必去做新技术的探索者。”对此,需辩证理性地看待大数据,绕开大数据的陷阱和误区。
大数据在边疆治理中大有可为
目前大数据在国家治理或公共部门中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公共政策、危机管理、公共安全、“互联网+政务服务”、智慧政府以及大数据产业等领域,在运用上大致有如下特点:一是政务大数据的开发与运用远远滞后于商业大数据,而那些著名的互联网企业则掌握着海量的数据资源,政企合作开发共建政务大数据平台成了许多地方政府的选择;二是政务大数据的共享难题和管控悖论依然存在。即一方面是要“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另一方面则是不敢公开、不愿共享的顾虑,客观存在的信息壁垒,以及数据开放共享面临的安全问题;三是地方政府的大数据意识在不断增强,不少地方政府已开始建设政务大数据平台,布局大数据产业,并有意识地利用大数据来推动政务服务的转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不少边疆地方政府开始了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探索,一些边疆地区还纷纷组建了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并开始着手建设政务大数据平台。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内蒙古自治区的“云上北疆”大数据平台、云南省的“云上云”项目、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反恐维稳大数据建设工程”等。这些大数据项目的实施,都表明已有不少边疆地方政府开始了加快借助大数据提升自身治理能力的探索。大数据作为边疆治理的基础性战略资源,蕴含的潜力巨大颇大、应用前景广阔,在边疆治理中大有可为。从当前边疆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和现实需要来看,大数据至少可在如下四个方面助力边疆治理:
第一,构建数字边疆,推进边疆整合。基于政治地理空间的传统边疆,由于受地理空间、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开发历史、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边疆与内地存在较大差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虽实现了对边疆的有效整合,但广大边疆地区同内地之间、不同边疆地区间的差距仍不同程度的存在。中国国家发展的历史表明,国家对边疆的整合程度越高,则国家就越是统一稳固。大数据在推进边疆整合的同时,实际上也为构建数字边疆提供了契机。国家和边疆地方政府在推动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发展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可结合边疆地区的实际重点加强边疆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并消除边疆地区的数字鸿沟,进一步探索运用大数据提升边疆治理能力的模式和机制。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都已在精心谋划和超前布局大数据战略,力争掌握大数据时代的主动权。这种谋划和布局,最终将会推动本国数字边疆的构建。而那些坐失数据主动权的国家,未来的数据空间势必会被压缩。
第二,边疆治理中的大数据辅助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辅助政府决策,是大数据在当今政务运用中的一大优势。大数据之所以受到政务运用的青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可用大数据辅助政府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边疆治理中的大数据辅助决策,就是要发挥“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的辅助作用,借助于对边疆大数据的科学分析来弥补传统决策模式的不足。在保障数据安全的情况下推动边疆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和汇聚整合,最终形成辅助决策的边疆大数据。与大数据的商用价值相比,大数据的政务运用价值虽潜力巨大,但克服因政府部门条块分割而形成的“数据门槛”远比数据资源整合的技术门槛要难得多。对边疆治理来说,边疆大数据除涉及一般的政务数据外,还牵涉边疆安全、边防边务、口岸、外交、出入境管理及边界等数据资源,在数据资源整合上仍面临不少困难,要形成实际的决策支撑力仍有待时日。
第三,基于边疆大数据的边疆治理绩效评估。边疆地方政府是实施边疆治理行为和承担边疆治理责任的主体,边疆地方政府的治理绩效直接关系到国家边疆治理的总体水平。当今中国的边疆治理,亟需构建起一套完备的边疆治理绩效评估体系,这是强化边疆地方政府治理责任和提升其治理能力的客观需要。在边疆治理实践中,可针对不同边疆地区的实际、不同层级边疆地方政府的运行和边疆治理的具体事务,来构建以大数据为支撑的边疆治理指数。通过科学构建边疆治理指数,对边疆地方政府的边疆治理绩效进行动态、科学的评估,为考核边疆地方政府提供科学依据,运用边疆治理指数来规范和引导边疆地方政府的治理行为。由于在边疆治理中,边境县一级政府承载着国家最基本的边疆治理责任,使得边境(县)治理事实上介于“边治”与“县治”之间,兼具双重属性。因此,着力构建以边境县为中心,涵盖边疆省区、辖有边境线的边疆州市的边疆治理指数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陆地边境治理中的边境管控数字化。边境管控一直是陆地边境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接壤邻国最多的国家,分别与14个国家接壤,有长达2.2万公里的陆地边界线。许多边境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边民守土固边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一些边境地区甚至还存在着由于边民逐渐迁离而直接导致的边境虚空化隐患。从我国陆地边境治理的实际来看,边境的巩固既需要改善边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引导边民抵边居住,扎根边陲守土固边,同时也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大数据手段来提升加强科技控边的能力。如早在2010年10月,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就牵头建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信息管理系统”。这一系统,为全面提升我国边界的管理水平提供了操作性强的业务信息平台。但与国外许多拥有漫长陆地边界线的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陆地边境管控的数字化水平仍有待提升,而科学运用大数据构建立体的数字化边境数据库则可助力边境管控。
大数据时代的边疆治理应有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之所以开创了一个时代,主要就在于大数据重塑了人类的思维,因此“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必须是基于大数据之上的思维”。大数据既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更是一种新的治理思维。大数据时代,需要在边疆治理中引入大数据思维。这种思维,具体来说就是如何维护好新形态数字边疆,以及在边疆治理中如何利用好大数据资源的基本思维。
将大数据思维引入边疆治理,在边疆治理中善用大数据,是推动边疆治理现代化的途径之一,也是大数据时代对边疆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大数据既是重要的治理资源,也是重要的边疆治理手段。在边疆治理中引入大数据思维,就是要重视大数据、借力大数据,充分挖掘大数据在提升边疆治理能力和水平中的潜力。就治理资源来讲,边疆治理既需要在大数据战略上作好长远谋划,又需要掌握大数据的核心技术,牢牢把握数据空间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从而将大数据资源整合充实到边疆治理资源中来。就治理手段而言,边疆治理的大数据思维最终需用于指导边疆治理的实践,转化为边疆治理的实际能力。边疆治理实践需引入大数据思维,以及用这一思维方式来影响政府运行方式、推动治理方式的变革、创新边疆治理的手段。很显然,大数据思维的缺失,势必会拉大数字鸿沟,坐失边疆治理中的数据资源。
引入大数据思维的关键是重构边疆观。传统的边疆观,多在实体空间来建构对边疆的认知,多将边疆视为有别于核心区的远僻之地或边缘地带,在边疆治理资源上难免形成对传统资源的路径依赖。而大数据时代,边疆已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政治和地理空间,还囊括了附着于这一空间之上的虚拟数据空间,且这一空间的边界变得更加难以管控,那些受制于传统疆域体量制约的国家,却可以通过发展大数据技术、制定科学的大数据战略等举措来拓展本国的“边疆”,最终在边疆争夺中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从这种意义上说,数据鸿沟的拉大实际上也意味着国家间数字边疆的盈缩。边疆治理中要引入大数据思维,关键就看能否及时更新边疆观念并重构边疆观。具体来说,就是要将数字边疆的知识、概念和规则充实到现有的边疆观中来,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姿态来更新中国的边疆观。
民族国家体系建立后,国家间的边界被赋予了主权内涵。除争议地区外,民族国家间传统的地理边界均得以用主权边界的形式确立下来。民族国家时代是新的边疆形态层出不穷的时代,同时也是国家间边疆争夺最为隐密而激烈的时代。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它新的边疆形态必将不断出现。因此对任何一个国家的边疆治理来说,不仅要适时更新和重构边疆观,还需要在传统边疆治理的基础上优化边疆治理的模式,只有这样方能维护好新形态边疆。边疆治理模式须适应国家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传统的边疆治理模式,是在国家的边疆经略与国家整合的过程中形成的。这种治理模式在推动国家整合、实现国家对边疆的统合,以及应对传统边疆问题等方面固然功不可没,但若单用这一模式来应对形态繁多的新边疆和边疆治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在边疆治理中引入大数据思维,就是要克服传统边疆治理模式的不足,掌握大数据时代的主动权和话语权,适应大数据时代边疆治理的需要,推动边疆治理的现代化。
大数据思维最终需转化为边疆治理的能力。利用大数据推动政府治理方式的变革和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乃大数据时代的一大发展趋势。将大数据思维引入边疆治理,归根结底还是要将这一思维转化为边疆治理的能力。因此,除国家在大数据战略层面的的谋划、布局和引导之外,对广大边疆地区的地方政府来说,能否抓住大数据时代的新一轮发展机遇,变数据资源为治理资源,将大数据思维转化为边疆治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考验着边疆地方政府的能力。边疆地方政府要将大数据思维转化为现实的边疆治理能力,不仅需重新认识大数据的治理资源价值,还需将大数据的先进理念、技术和资源创新性地运用到政府治理中来,创新数据资源的管控方式,探索建立健全大数据政务运用的方式和机制。
加强大数据时代的边疆治理谋划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在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央政治局历次集体学习中,还分别专门就“网络强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了集体学习。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的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就指出“我们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 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又指出,我们“要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和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建设,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和论述,对谋划大数据时代中国的边疆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首先,要着力构筑中国的数字边疆。大数据时代的边疆治理,离不开对数字边疆的谋划。对中国来说,谋划数字边疆的关键是推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建立数字空间的秩序与规则,构筑好中国自己的数字边疆。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快了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步伐,但仍有观点质疑中国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尺度与幅度等问题。事实上,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在大数据问题上,我们仍面临着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影响全球数据空间规则、强化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构筑好中国自己的数字边疆,是实现数据资源开放和共享的基本前提,否则将本末倒置而得不偿失。与实体空间不同,“一个虚拟的数字空间可以穿越国家领土边界,无限扩大。”如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就开始谋划在全球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跨边界数字边疆,并将全球都纳入它的数字边疆范围。从美国开拓和经略数字边疆的实践来看,美国实际上通过先进的科技创新、控制国际互联网和强化知识产权来“掌握数字疆域的管理权和游戏规则”,通过政府与相关的互联网企业联手来经略数字边疆。这也说明,谋划数字边疆,不仅要掌握核心和关键的数字及信息技术,还需要建构数字空间的规则并牢牢把握数字边疆的话语权,构建中国的数字边疆话语体系。
其次,要着力整合适应边疆治理需要的边疆大数据资源。大数据时代的边疆治理,还需要把边疆治理的大数据资源变为能切实推动边疆治理的宝贵资源。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国家战略层面汇聚整合边疆的数据资源,在国家大数据中心的架构内构筑服务国家边疆治理战略需要的边疆大数据。中国的边疆治理,最根本的治理主体都是党和国家。在谋划大数据战略时,不论是实现数据的统一接入,还是推动数据融合、打破数据信息壁垒,最终实现数据资源的汇聚和共享,都需要国家在战略层面统一谋划和部署,需要边疆地方政府去落实方能实现。大数据资源的价值不仅在于数据,还在于数据本身的体量,但最终取决于海量数据资源背后的数据关联。只有建立健全边疆大数据对接的机制,才能最大限度挖掘这一数据资源在提升边疆治理能力中的潜力。只有建立起边疆大数据在中央与边疆地方、不同层级边疆地方政府、以及不同部门之间顺利对接的机制,方能实现数据资源的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整合。
最后,要着力构建边疆治理研究的大数据平台。边疆治理研究的大数据平台本质上是一个进行边疆和边疆治理研究的学术数据库。一切有利于推动边疆及边疆治理研究的数据资源,都理应纳入到这一平台中来。建设边疆治理研究大数据平台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旨在推动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研究,为中国的边疆治理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因此这一平台至少应具备如下功能:一是文献数据库功能。将古今中外和边疆研究相关的经典文献、边疆地方史志、边政边务文件、边界事务条约等文献资料纳入到边疆治理大数据平台中来,为边疆治理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二是决策咨询功能。整合全球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国边疆基础数据、口岸通道(含便道)数据、中国及接壤国家的边情信息数据、边疆治理案例等数据资源,打造边疆治理研究的智库平台;三是数字化调查功能。打造智能的边疆社会调查平台,真正使边疆治理研究的大数据平台成为边疆社会调查的智能后台;四是边疆治理能力的评估功能。即在边疆治理研究大数据平台下,科学构建边疆治理指数或指标体系,依托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数据、边疆社会调查的一手数据资料等来对边疆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进行科学评估。
总的来说,大数据不论是对边疆还是边疆治理都将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大数据时代中国的边疆治理,不仅要正视大数据资源在边疆治理中的重要价值,还应有大数据思维,加强大数据时代中国的边疆治理谋划。同时,还应当走出大数据的种种误区,辩证看待大数据的优势与风险。从边疆治理的实际需要出发,用好大数据资源,探索运用大数据推动边疆治理的可能路径。
【注】文章原载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责编:李静
声 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章已获得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说明,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