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想起了劳动模范时传祥
时传祥是一名掏粪工人,也是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
1915年9月20日,时传祥出生于山东齐河县一个农民家庭。15岁那年来到北京,做了一名掏粪工人。
这是一份又脏又累收入又低的活。掏粪工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社会地位非常低下,受尽欺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掏粪工人不再被人叫作“粪花子”,而是被称为“工人同志”。这让时传祥很开心,对工作也充满了干劲,很快就成为单位的先进人物。
1956年,时传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时传祥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1959年10月26日,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时传祥等各行业的先进工作者。
临别时,刘少奇还将随身携带的一支英雄钢笔赠送给了时传祥当礼物,鼓励他学习文化、努力工作,为人民服务。
《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对时传祥的事迹进行了报道,时传祥也成为了那个时代家喻户晓的劳动模范。
1966年,一场运动开始了。刘少奇被打倒。受那张与刘少奇握手照片的影响,时传祥也被打成“工贼”、“粪霸”。
之后的时传祥就被经常游斗(游街+揪斗),他经常被押上汽车,脖子上挂着写有“工贼”、“粪霸”字样的大牌子,拉至京城各大街小巷亮相、游斗。
在不足半年的时间里,时传祥被各处揪斗达200余场,最多时一天达四五场。如此频繁的游街、批斗,令52岁的他身心健康遭受严重伤害。
到1971年时,被连续摧残五年的时传祥,已是形销骨立,大小便失禁,身体极度虚弱。
于是,时传祥被遣送回山东老家。因为顶着“工贼”的帽子,当地的诊所都不敢给他治疗,家属也受到牵连,小儿子不能参军,闺女没资格升学。
由于缺医少药,延误治疗,1972年秋,时传祥已变得四肢瘫软、说话困难了。在极度痛苦中,时传祥精神失常,神情恍惚。他经常扬起手中的拐杖,东倒西歪地蹒跚于街口,有时立足未稳便踉跄摔倒,断断续续地念叨:“俺时传祥是个好人,不是工贼……”
当听到时传祥的遭遇时,周恩来非常气愤地说:“难道你们要打倒一个掏粪工人吗?!”
1973年,在周恩来的过问下,时传祥被接回北京治病。一年多以后,1975年5月19日,时传祥辞世,时年60岁。
三年后,1978年6月30日,北京市总工会、市环卫局和北京市崇文区委联合举行大会为时传祥昭雪平反。
2009年9月,时传祥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名单。
2019年,时传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生的那场运动,虽然中央早就已经有了定论,但是在网络上,一直有各种各样的错误观点。
比如,就有人说,在运动中受到“冲击”的,只有老干部和知识分子,而对广大的工人农民来说,却是一段“无限风光的好时代”。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关于那个时代的回忆或者反思的文章,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关于干部和知识分子的。
这也使得一部分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年轻的底层百姓,加深了这种误解,甚至一些人渴望那场运动能重来。
是这样的吗?
时传祥是一位掏粪工人,出身贫苦,新中国成立后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时传祥的文化程度也不高。在受到刘少奇接见以后,从未上过学,已经44岁的时传祥,才开始学习认字写字。
被接见两个月以后,1959年12月26日,在别人的帮助下,时传祥用刘少奇送给他的钢笔,写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封信。在信中,时传祥用朴实的语言写下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此后一定会更加听党的话,更努力地工作,一定要把北京市清洁得更加的漂亮整洁。”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时传祥都是“根正苗红”的工人,历史上也没有任何“疑点”。但是,运动一来,仍然遭到“冲击”,被“游斗”。
在今天的网络上,关于那个特殊时代,仍然能看到大量的错误言论。
发出这些错误言论的人,大致分两类,一类人是无耻。这些人故意混淆事实,呼唤人们回到过去,气焰嚣张甚至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还有一类人是无知。这类人单纯幼稚,误以为改革开放前是中国最好的年代,是普通劳动者的“美好时光”。他们对过去充满向往,于是也跟着第一类人,大声鼓噪。
这些人不知道的是,时代的巨浪打过来,受到冲击的绝不仅仅是“老干部”和“知识分子”。普通劳动者,包括那些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普通劳动者,同样无处可逃。
中国只能继续前进,继续深化改革。
今天是劳动节假期的第三天,祝大家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