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择校】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专业报考难度分析及复习指南

国科大辅导员团队 材子考研 2022-06-09

中国科学院材料专业考研介绍

1

中国科学院简介

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949年11月,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中国科学院提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想,先后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创新2020”、《“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提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创新促进发展,科技引领未来》、《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等战略研究报告。

据2018年1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全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上海市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1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承担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正式职工7.1万余人,在学研究生6.4万余人;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一些领域方向也具备了进入世界第一方阵的良好态势。在解决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批科学家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发挥了关键和中坚作用,并作为我国科技界的代表活跃在国际科技前沿。

同时,截止2018年,中国科学院已连续六年位列自然指数全球首位。

2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学(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国科大”,是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科教融合、独具特色的高等学校。国科大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培养了中国的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经教育部批准,国科大从2014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

截至2018年底,学校由京内四个校区(玉泉路、中关村、奥运村、雁栖湖)、京外五个教育基地(上海、广州、武汉、兰州、成都)和分布在全国的116个培养单位组成;除7个校部学院(系)外,还依托京内外高水平培养单位,相继成立了38个科教融合学院,其中京内23个,京外15个;研究生学科分布在理学、工学、医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全校有教师3000余名,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11737名,其中两院院士283人,博士生导师6000余名;在学本科生1541名;在学研究生4.7万名,其中博士生占52%,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理学博士生占全国三分之一;在学外国留学生1571人,来自100个国家,其中外国博士生1050人,外国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一;所培养的学生有108名当选为两院院士。

3

中国科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门涉及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计算科学、工程学和材料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以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质及使用性能、测试与表征等四个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与制约规律为研究对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涵盖了冶金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科学与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技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技术、复合材料科学与技术、焊接科学与技术、宝石材料科学与工艺、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稀土科学与技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技术、生物材料科学与技术、电子材料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材料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科学与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科学与技术、资源循环科学与技术等研究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本学科的学术实践活动成果最终将成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本学科获得学位的人员将成为社会高素质人力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将服务于:科研领域、高等教育领域、能源行业、信息行业、半导体行业、仪器仪表行业、航空和航天行业、造船行业、冶金行业、机械行业、建筑行业等多个社会领域和行业。

中国科学院早在 1950 年代,就成立了针对金属和无机非金属两大材料领域的专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培养单元),奠定了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坚实基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大学相关培养单元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均已有了长足发展,一些方向已领跑国际研究,多个领域成为国际研究的重要组成,整体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伴随我国的军事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成果被多项国家工程所采用,出色地完成了所担负的社会使命,获得了优异的社会声誉。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已发展成为涵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等五大研究领域范畴。其中,“材料物理与化学”以数学和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从电子、原子、分子等多层次上研究材料的物理、化学行为与规律,致力于先进材料与器件的开发研究。“材料学”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致力于材料的性能优化、工艺优化以及材料的开发与合理应用。“材料加工工程”侧重于研究控制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经济、优质、高效的加工技术以及相应的设备与自动化控制问题。“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研究高分子材料制备、结构、性能、成型、服役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为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制造、使用及循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高分子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侧重于产品或材料生命周期评价,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性评价,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研究。

目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材料学科,拥有20多个各具特色的研究单元,具体如下:

1.力学研究所

2.物理研究所

3.近代物理研究所

4.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5.理化技术研究所

6.化学研究所

7.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8.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9.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0.过程工程研究所

11.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12.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13.半导体研究所

14.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15.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6.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7.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18.广州能源研究所

19.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

20.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丹学院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

21.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22.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23.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24.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科学学院

25.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26.上海有机所

27.青海盐湖研究所

…………

4

近三年年中科院各院所简介及分数线


物理研究所

物理所是以物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方向以凝聚态物理为主,包括凝聚态物理、光学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软物质物理、凝聚态理论和计算物理等。物理所是北京物质科学与纳米技术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筹建的牵头单位,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的共建单位。现有超导、磁学、表面物理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光学物理、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纳米物理与器件、极端条件物理、软物质物理、清洁能源前沿研究、凝聚态理论与计算7个院重点实验室,固态量子信息与计算、微加工实验室2个所级实验室,它们与国际量子结构中心、量子模拟科学中心、北京散裂中子源靶站谱仪工程中心、清洁能源中心、超导技术应用中心、功能晶体研究与应用中心、量子计算研究中心7个研究中心共同构成物理所的研究体系。技术部及各实验室、各研究组的公共技术平台共同构成全所的技术支撑体系。


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组建于1999年6月,是以原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为主体,联合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和化学研究所的相关部分整合而成。全所现有在职职工50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87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56人。设有物理学、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材料学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动力工程、化学工程、光学工程、材料工程4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化学、物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600余人。

理化所是以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为学科背景,以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研究为职责使命的研究机构。主要研究领域为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低温科学与工程、功能晶体与激光技术、仿生智能界面材料、特种功能材料与生物医用技术。全所现有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所级重点实验室,若干研究中心和研究组。

中国感光学会、中国化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制冷学会低温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委员会光催化材料及应用分会等挂靠在理化所。负责编辑出版《影像科学与光化学》学术期刊。


化学研究所

化学研究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1年首批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首批批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首批批准按一级学科(化学)授予学位,1997年首批成为中科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2008年获材料学博士授予权。现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科学院先进高分子材料创新工程中心,1个分析测试中心;有六个招生专业: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学、材料工程(专业型硕士);有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优秀科技队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招生博士生导师110余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3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7人。现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3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10个。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筹建能源领域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含11个研究部。我所还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四个国家级研究中心。我所围绕国防安全、分析化学、精细化工和生物技术广泛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工作,设立五个研究室。我所与国外著名大学、公司和研究机构联合设立十几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我所可以在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四个一级学科授予博士学位。自建所以来,我所先后有19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位当选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目前,在所工作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引进国家“千人计划”6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15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40人。博士生导师151人,硕士生导师195人。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建于1958年,经过6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具有持续科技创新与发展能力、特色鲜明的国家西部“资源与能源化学和新材料高技术创新研究基地”。现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个中科院与甘肃省共建的重点实验室、一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和两个所级研究单元。在实施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形成了资源与能源化学、新材料和生态与健康三大研究领域,目前承担着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课题、攻关课题、基金课题及与企业和地方合作项目。我所是中科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现有院士2名,研究生导师106名,在学研究生330余名。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以“先进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学科方向,现已成为以基础性研究为先导,以高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研究为主体的综合性研究所,形成了“基础性研究——应用发展研究——工程化研究、产业化工作”有机结合的较为完备的科研体系。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结构陶瓷及复合材料、无机功能陶瓷、人工晶体材料、无机涂层材料、特种玻璃材料、生物与组织工程材料、环保与能源材料、空间材料与工程、中国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无机材料分析检测与表征等。 研究所具有先进的科研条件,大规模的园区建设使实验室的工作环境焕然一新;知识创新经费的支持,促进了科研设备的现代化;国家级无机材料测试中心的建立使材料的性能与表征具有可靠性和权威性;图书、情报、刊物良好的支撑系统,充分显示了追求信息动态的高效率。主办发行的《无机材料学报》已进入核心学术期刊,并为SCIE收录引用。


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原名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2001年4月7日更名),在我国著名科学家叶渚沛院士倡导下于1958年正式成立,目前已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一所从事过程工程科学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所。本所始终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致力于物质在化学、物理和生物等转化过程中的流动、传递、反应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前沿研究。发展过程工程,支撑过程工业,发挥骨干与引领作用。以时空多尺度结构为核心,加强过程强化与系统集成研究,突破过程工业中共性关键问题;从工艺创新、过程量化、工程实施三方面开展工作,创建高效清洁的物质转化工艺、流程和设备,解决实验室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与工程和工业部门合作,输出集成技术,从而推动我国过程工业的绿色化和信息化进程。 过程工程所现有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绿色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人员76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08人。


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为高技术基地型研究所,主要从事能源环境、先进材料和绿色化工三大领域的应用基础与高技术研究及开发。迄今为止,研究所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等各项成果奖180余项,获准国家授权专利630多项,其中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已经在企业得到推广应用,为国家获得数十亿元的经济效益。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海西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简称:福建物构所)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卢嘉锡院士(已故)于1960年创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福州西区闽江之畔。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福建物构所在结构化学基础研究、纳米材料研究、新技术晶体材料科学研究和晶体高科技产业化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特色,在国内外具有相当的影响,是结构化学和新晶体材料的重要综合研究基地之一。福建物构所科研实力雄厚,无机化学学科排名国际第一,结构化学和晶体材料两个领域引领国际科学发展。SCI论文被引用篇次连续10年“表现不俗”论文数连续3年居全国研究机构前10位。是中科院33家A类优秀研究所之一。 2015年,以福建物构所为基础和法人依托,筹建的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通过验收,下设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材料工程研究所、先进制造与技术集成研究所、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5个研究所,研究所到研究院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契机。


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化学学院),是学校主要基础学院之一,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化学学院现有校部教授和副教授2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14人。从2000年至今已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4人,美国李氏基金会杰出成就奖获得者1人。 近年来,学院校部教师科研成绩显著,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如Scienc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学术专著多部,获国家专利多项,完成和正在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部“973”项目、“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各类基金70余项。2017年度在研项目共计44项,科研经费共计 2000余万元。


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成立于2008年12月。由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作为主承办单位,国家纳米科学研究中心、理化技术研究所、光电研究院、物理研究所4个研究所联合共建的科教融合学院。目前承担着中国科学院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相关学科领域二十余个培养单位的近千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北京集中教学阶段的培养工作,以及国科大校本部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领域硕士、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全过程培养等工作。学院专业领域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四个一级学科的材料学、光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等十一个二级学科。


半导体研究所

半导体所拥有两个国家级研究中心—国家光电子工艺中心、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半导体所区);三个院级实验室(中心)—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半导体照明研发中心和中科院固态光电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此外,还设有半导体集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光电子研究发展中心、高速电路与神经网络实验室、纳米光电子实验室、光电系统实验室、全固态光源实验室、元器件检测中心和半导体能源研究发展中心。并成立了图书信息中心,为研究所提供科研支撑服务。 半导体研究所现有职工690余名,其中科技人员480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正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09名,“百人计划”入选者及国家“杰青”获得者44人次、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6名。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 上海光机所重点学科领域为:强激光技术、强场物理与强光光学、信息光学、量子光学、激光与光电子器件、光学材料等。 上海光机所现有职工9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700余人,正副高级科研人员300余人,并先后有9位专家当选为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在读研究生500余人。


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西安光机所 www.opt.ac.cn)创建于1962年,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的首批博士、硕士培养单位。多年来在新型光学成像方法、空间光学成像技术、精细光谱成像技术、光电跟踪与测量技术、图像与信息处理技术、高性能光子功能材料与器件等方向培养一流科技人才,成为引领和发展光子信息技术的重要国家科研力量。


广州能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2001年作为高新技术研究与发展基地型研究所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是我国唯一从事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领域综合研究与开发的国立研究机构,其战略任务是开拓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和技术集成。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的主要挂靠单位。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2003年由中科院、北大和清华联合发起并组建成立的科研机构。现有博导55名,其中“杰青”14名,“百人计划”27名,硕导54名,是一支年轻而富有生机的科研团队。 中心现有7个学科培养点,包括:纳米科学与技术、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材料学、生物物理学、材料工程和生物工程,现有在学研究生418名。中心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有包括与清华、北大联合培养计划,中丹、中沙、中澳和中欧等多个联合培养项目。


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成立于2004年4月,是中国科学院在浙江省唯一一个直属研究所。14年来,宁波材料所始终坚持“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的理念,以“把高端科技转化为高效生产力”为目标,建立了以新材料开发为核心、向上游规模产业化装备技术和下游新材料应用技术延伸的创新链条,成为长江三角区域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人才培育、企业孵化于一体的新型的创新研究机构。发展中的宁波材料所,将再迎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学院2018年底将正式开工建设,校区占地100亩,预期在校研究生2000人;启动宁波材料所杭州湾研究院建设,预期投入15亿元,聚焦突破关键技术,形成工程化研发能力,输出产业化技术,最终就地实现技术转移,引领相关产业发展。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简称青岛生物能源所)成立于2006年,是目前国内在生物能源与生物过程领域唯一系统布局的国家级科研机构。领域定位为基于生物资源,以工业生物技术和物理化学转化技术为手段,研究开发生物基能源、生物基材料的产品、工艺或技术,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在资源开发、能源利用、清洁过程等领域的需求。 研究所拥有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生物工程、材料工程、化学工程等三个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形成了涵盖生物、化学、化工、材料等领域的比较完备的学科培养体系,2017年获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6人、“千人计划”7人、万人计划3人、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5人。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国务院三峡办、重庆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中科院直属事业单位。以智能化、绿色化、产品化为方向进行学科布局,下设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三峡生态环境研究所。我院立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己任,形成了3D打印、水质生物转化、微纳制造等20余个研究团队。目前我院全职职工350余人,全职导师50余人,在院学习的各类研究生共200余人。


未来技术学院

未来技术学院“未来科技领军人才综合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旨在围绕未来技术提前布局培养具有前瞻交叉思维的复合型科技领军人才。将于2019年面向全国高校招收150余名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突出、热爱科研工作的本科生攻读研究生学位。招生的学科有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报考“实验班”的学生需要参加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和未来技术学院组织的复试。通过初试和复试的考生将在“实验班”的招生专业范围内由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录取。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是中科院和北京市共建的新型科研单元。2012年2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正式开始筹建。2018年5月17日,北京市与中国科学院正式签订共建纳米能源所协议书,同年11月被纳入北京市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名单。纳米能源所将于2019年整建制搬迁至怀柔科学城,研究所将是科学城建设以来首个整建制迁入的研究机构。

纳米能源所定位是以纳米能源与微纳系统核心技术为研发目标,在压电电子学、压电光电子学及纳米发电机等相关领域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以重大原始创新为驱动,以自驱动微纳系统等重大核心技术突破及其在传感网络、环境基础设施监测、便携式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为牵引,带动相关技术的转移转化与产业化。研究所高度重视产业化工作,产业化工作不断取得突破

目前研究所拥有一支包括2名院士在内的100余人的高水平科研队伍,拥有原创的学科(压电电子学、压电光电子学)和原创的核心技术(纳米发电机、自驱动传感系统、海洋蓝色能源、新型高压电源)。纳米能源所在本领域处于国际研究领头羊地位,目前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430多个研究单元、近4000多人在跟随王中林所长和纳米能源所做相关研究。研究所发起了两个国际性的品牌会议已经成为,即“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国际会议”(NENS)和“纳米发电机与压电电子学国际会议”(NGPT),第四届NENS2019在2019年6月在北京召开,NGPT2020于2020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召开。

根据谷歌学术2018年12月最新数据,王中林院士在纳米领域H指数达222,论文的总引用数19万次,继续排在纳米领域世界第1名和材料学领域前列;他获得了2018年国际能源与环境领域最高奖、被誉为“能源领域诺贝尔奖”的埃尼奖(Eni Award),成为获此领域性最高奖的首位华人科学家。(2019年1月)

对于仅招收材料工程的研究所,就不在详细的介绍了。

仅招收材料工程研究所名单如下:

力学研究所,

近代物理研究所,

广州化学研究所,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青海盐湖研究所,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注:①分为两栏者,上栏为材料学硕,下栏为材料工程专硕.

②因作者水平有限,可能未能收录全部材料方向院系名单,如有遗漏,敬请谅解。

中国科学院每年通过统考在材料方向招收大量的学生,除个别所分数较高外,很多数研究所录取线为国家线,比其他985,211高校分数线要低很多。在考研难度逐年上升的情况下,中科院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时中科院研究生待遇要远好于普通高校,很多研究所待遇已经到达3000元上下。

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

5

专业课指定教材

825物理化学(乙)适合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学术型)、080502材料学(学术型)、070301无机化学(学术型)、070304物理化学(学术型)、085204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型)、085238生物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型)专业(备注:唯一不适合085216化学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型))。指定教材为:天津大学出版社《物理化学第四版上下册》,但历届考生均发现天津大学物理化学太过于基础,不能满足上硅所825物理化学(乙)的考试要求,均采用南京大学出版社傅献彩编写的《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及配套指导用书,而且近几年发现有辅导书原题出现,真题中会详细说明题目,故在此将南京大学版作为指定教材,天津大学版为辅助教材。(特别提醒:南京大学版带*号的章节均不为考察内容,考生不需要花精力看)

6

物理化学乙考试大纲

一、气体的PVT关系

1.【√】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掌握混合气体的性质(道尔顿分压定律、阿马加分容定律)。

3.【√】了解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

4.【√】了解实际气体的液化和临界性质。

5.【√】了解对应状态原理与压缩因子图。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混合气体的性质(道尔顿分压定律、阿马加分容定律)。了解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了解实际气体的液化和临界性质。了解对应状态原理与压缩因子图。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1.【√】明确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体系、环境、状态、功、热、变化过程等)。 

2.【√】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内能的概念。

3.【√】熟知功与热正负号和取号惯例。 

4.【√】明确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的意义及特征。

5.【√】明确U及H都是状态函数,以及状态函数的特性。 

6.【√】较熟练地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压、绝热等过程中的ΔU、ΔH、Q和W。 

7.【√】能熟练应用生成热、燃烧热计算反应热。

8.【√】会应用盖斯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进行一系列计算。

9.【】了解卡诺循环的意义。

明确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体系、环境、状态、功、热、变化过程等。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内能的概念。熟知功与热正负号和取号惯例。明确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的意义及特征。明确U及H都是状态函数,以及状态函数的特性。较熟练地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压、绝热等过程中的ΔU、ΔH、Q和W。能熟练应用生成热、燃烧热计算反应热。会应用盖斯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进行一系列计算。了解卡诺循环的意义。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

1.【√】明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及其与卡诺定理的联系。 

2.【√】理解克劳修斯不等式的重要性。 

3.【】注意在导出熵函数的过程中,公式推导的逻辑推理。 

4.【√】熟记热力学函数U、H、S、F、G的定义,明确其在特殊条件下的物理意义和如何利用它们判别过程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 

5.【√】较熟练地运用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和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

6.【√】掌握熵的统计意义。 

7.【√】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明确规定熵的意义、计算及其应用

明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及其与卡诺定理的联系。理解克劳修斯不等式的重要性。注意在导出熵函数的过程中,公式推导的逻辑推理。熟记热力学函数U、H、S、F、G的定义,明确其在特殊条件下的物理意义和如何利用它们判别过程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较熟练地运用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和克老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掌握熵的统计意义。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明确规定熵的意义、计算及其应用。

四、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1.【√】熟悉溶液浓度的各种表示法及其相互关系。

2.【√】掌握理想溶液定义、实质和通性。

3.【√】掌握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

4.【√】了解逸度和活度的概念,了解如何利用牛顿图求气体的逸度系数。

5.【√】明确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意义。

6.【√】掌握表示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方法。

7.【】了解稀溶液依数性公式推导和分配定律公式的推导。

8.【】了解热力学处理溶液问题的一般方法。

熟悉溶液浓度的各种表示法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理想溶液定义、实质和通性。掌握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了解逸度和活度的概念,了解如何利用牛顿图求气体的逸度系数。明确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意义。掌握表示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方法。了解稀溶液依数性公式推导和分配定律公式的推导和热力学处理溶液问题的一般方法。

五、化学平衡 

1.【√】掌握反应等温式的应用。 

2.【√】掌握均相和多相反应的平衡常数表示法。 

3.【√】理解∆rGm的意义,由∆rGm估计反应的可能性。

4.【√】熟悉KP0、KP、KX、KC的意义、单位及其关系。 

5.【√】了解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关系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组成的影响,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6.【√】能根据标准热力学函数的数据计算平衡常数。

7.【√】了解同时平衡、反应耦合、近似计算等处理方法。

掌握反应等温式的应用。掌握均相和多相反应的平衡常数表示法。理解ΔrGm0的意义,由ΔrGm0估计反应的可能性。熟悉KP0、KP、KX、KC的意义、单位及其关系。了解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关系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组成的影响,并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根据标准热力学函数的数据计算平衡常数。了解同时平衡、反应耦合、近似计算等处理方法

六、相平衡

1.【√】掌握相、组分数和自由度的定义。 

2.【】了解相律的推导过程及其在相图中的应用。 

3.【√】掌握杠杆规则在相图中的应用。 

4.【√】在双液系中以完全互溶的双液系为重点掌握p-x图和T-x图。 

5.【√】在二组分液-固体系中,以简单共熔物的相图为重点,掌握相图的绘制及其应用。

6.【√】对三组分体系,了解水盐体系相图的应用,了解相图在萃取过程中的应用。

掌握相、组分数和自由度的定义。了解相律的推导过程及其在相图中的应用。掌握杠杆规则在相图中的应用。在双液系中以完全互溶的双液系为重点掌握P-X图和T-X图。在二组分液—固体系中,以简单共熔物的相图为重点,掌握相图的绘制及其应用。对三组分体系,了解水盐体系相图的应用,了解相图在萃取过程中的应用。

七、电化学

1.【√】掌握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其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2.【√】了解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

3.【√】熟悉迁移数与摩尔电导率、离子迁移率之间的关系。

4.【】掌握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5.【√】了解电解质溶液理论(主要是离子氛的概念),并会使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6.【】掌握电动势与∆rGm的关系,熟悉电极电势的符号惯例。

7.【√】熟悉标准电极电势及其应用(包括氧化能力的估计,平衡常数的计算等)。

8.【√】对于所给的电池能熟练、正确地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并能计算其电动势。

9.【√】明确温度对电动势的影响及∆rHm和∆rSm的计算。

10.【√】了解分解电压的意义。

11.【√】了解产生极化作用的原因。

掌握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其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了解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熟悉迁移数与摩尔电导率、离子迁移率之间的关系。掌握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了解电解质溶液理论(主要是离子氛的概念),并会使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掌握电动势与ΔrGm的关系,熟悉电极电势的符号惯例。熟悉标准电极电势及其应用(包括氧化能力的估计,平衡常数的计算等)。对于所给的电池能熟练、正确地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并能计算其电动势。明确温度对电动势的影响及ΔrHm和ΔrSm的计算。了解分解电压的意义。了解产生极化作用的原因。

八、统计热力学初步

1. 【√】了解用最概然分布的微观状态数代替整个体系的微观状态数的原因。

2. 【√】明确配分函数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3. 【√】了解定位体系与非定位体系的热力学函数的差别。

4. 【√】了解平动、转动、振动配分函数及其对热力学函数的贡献

了解用最概然分布的微观状态数代替整个体系的微观状态数的原因。明确配分函数定义及其物理意义。了解定位体系与非定位体系的热力学函数的差别。了解平动、转动、振动配分函数及其对热力学函数的贡献。

九、界面现象 

1.【√】掌握表面吉布斯函数、表面张力的概念。

2.【√】了解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

3.【√】掌握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其与曲率半径的关系,会使用杨-拉普拉斯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弯曲表面上的蒸气压,学会使用Kelvin公式。

5.【】理解气-固表面的吸附本质、吸附等温线的主要类型和吸附热力学。

6.【√】了解液-固界面的铺展与润湿现象

7.【√】理解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及各项的物理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8.【√】了解表面活性物质结构特性、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其应用。

掌握表面吉布斯函数、表面张力的概念,了解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掌握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其与曲率半径的关系,会使用杨—拉普拉斯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弯曲表面上的蒸气压,学会使用Kelvin公式。理解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及各项的物理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表面活性物质结构特性、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其应用。了解液—固界面的铺展与润湿现象。理解气—固表面的吸附本质、吸附等温线的主要类型和吸附热力学。

十、化学动力学

1.【√】掌握等容反应速率的表示法、基元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等基本概念。

2.【√】掌握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的速率方程和特征,并能够由实验数据确定简单反应的级数。

3.【√】明确温度、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阿仑尼乌斯经验式中各项的含义,计算Ea、A、k等物理量。

4.【√】对三种典型的复杂反应(对峙反应、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掌握其各自的特点,并能对其中比较简单的反应能写出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的微分式。

5.【√】掌握稳态近似法、平衡态法和速控步骤法等近似处理方法。

6.【√】掌握链反应的特点。

7.【√】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

8.【】了解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溶剂、电解质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9.【√】了解光化学反应的特点。

10.【√】了解催化反应的特点和常见催化反应的类型。

掌握等容反应速率的表示法、基元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等基本概念。掌握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的速率方程和特征,并能够由实验数据确定简单反应的级数。对三种典型的复杂反应(对峙反应、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掌握其各自的特点,并能对其中比较简单的反应能写出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的微分式。明确温度、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阿仑尼乌斯经验式中各项的含义,计算Ea、A、k等物理量。掌握链反应的特点。掌握稳态近似法、平衡态法和速控步骤法等近似处理方法。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了解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溶剂、电解质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催化反应的特点和常见催化反应的类型。了解光化学反应的特点。

十一、胶体化学

1. 【】掌握胶体分散体系的动力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方面的特点,能利用这些特点对胶体粒子大小、带电情况等方面分析并能应用于实践。

2. 【】了解溶胶稳定性特点及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能判断电解质聚沉能力的大小。 

3. 【√】了解乳状液的种类、乳化剂的作用及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了解大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异同点。

5. 【√】了解唐南平衡。

掌握胶体分散体系的动力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方面的特点,能利用这些特点对胶体粒子大小、带电情况等方面分析并能应用于实践。了解溶胶稳定性特点及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能判断电解质聚沉能力的大小。了解乳状液的种类、乳化剂的作用及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大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异同点。了解唐南平衡。

7

考试题型

考试题型及分值如下:
1. 判断题(15分)
2. 选择题(60分左右,有些年份有多项选择,有些年份没有)
3. 简答题(15分左右)
4. 计算题(60分左右)

欢迎加入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交流群:679187255

2020中国科学院825《物理化学乙》考研初试指导上线啦

上册(历年真题及答案)纸质版资料目录:

下册(知识点及考点汇总)纸质版资料目录:

购买资料请复制以下链接浏览器打开

https://m.tb.cn/h.eWm1rOD?sm=e322bb

或淘宝搜索店铺“材料人考学”


推荐阅读


2020择校1

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四川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材料学院|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重庆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802)|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827)|东南大学| 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含研究所)|兰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经验帖汇总2

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大学2|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1|哈尔滨工业大学2|哈尔滨工业大学3|哈尔滨工业大学4|上海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专业课干货3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教材PDF版|复试电子版资料|毕设PPT模板

免费送书活动4

材料科学基础教材、习题集|朱伟《恋练有词》2020版|高等数学同济七版辅导书|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试题汇编

动一动手转发,支持自己母校招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