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殊学校里的自闭症孩子在干嘛?
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大家好,我是牛牛!
接下来会有更多热爱学前教育的小伙伴“入驻”超级早教专家,他们将会带来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思考!
(欢迎有想法的小伙伴加入我们的原创团队哦!)
作者:乔环环(小乔老师)
学前教育硕士,现旅居美国。
就读应用行为分析,投身自闭症行为干预事业。
家有一儿。崇尚科学,热爱教育事业。
愿为你讲述中美文化,教育碰撞之感。
最近微信朋友圈里被一波自闭症孩子画作拍卖刷屏,很多非特教领域的公众号也陆续发文表达看法。我也来蹭蹭热点,谈谈我在一所小学水平的特殊学校做志愿者的见闻和感想。
这是一所刚刚开办的私立小学,创办人是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妈妈,她的儿子也在这个学校。但是这个妈妈也只是做行政方面的工作,专业方面还是交由专业的老师。学校只有一个班级,6个孩子,5个老师。
6个孩子:典型自闭症有4个:3个男孩和1个女孩。 还有一个唐氏小女孩和一个发育迟缓没有语言的小女孩。
5个老师:有两位已经是工作十多年并取得Board Certified Behavior Analyst,BCBA资质证书的老师,另外还有两位老师正在学习A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项目,还有一位心理专业本科毕业的小姑娘。
拥有BCBA资质的教师在美国有很多,而工作在中国的数量不足20位。
这个小学校使用的是教堂的教室
这个学校一日活动流程是怎样的?
每天的活动是固定时间的,会安排不同的课程。
早会:包括打招呼,说说当天的天气,当天的日期,唱歌,每天的早会内容几乎一样,毕竟多数自闭症孩子喜欢熟悉的内容和流程
个别化学习:一个老师负责一个学生,或者两个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学习数字/配对/计算等。6个孩子学习的内容差距很大,有的可以做数学加减法,有的却还只能配对图片。
在我看来,孩子们学了什么知识不是最重要的,能够在这个时间开始坐下来和老师一起学习是老师最关心的。
艺术课程: 音乐活动(每周一次,有专门的音乐老师来上),绘画涂鸦课,美工课,烹饪课(很简单,一般是现成的拼盘,孩子们可以边做边吃)
在这些课程上,你会发现自闭症的孩子有比较明显的爱好,一个小女孩很喜欢摆弄乐器,另外一个小男孩很喜欢听别人唱歌。
点心时间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吃点心,休息
课间休息:老师和孩子去另外一个很大的活动室,做一些大肌肉的活动。
午餐:孩子们自备午餐,老师会和他们一起吃。
午餐后休息活动
自主活动:自主活动是为了培养孩子自主决定和执行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孩子事先计划想做的事情,然后按部就班地执行。如果一个孩子具备这种能力,未来养成自理能力不会是大问题,最基本的,他知道如何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准备一份午饭。老师在开始会提供视觉提示本,把活动用图片表示,活动是老师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挑选的,在最开始需要让孩子理解这个活动是怎么回事。老师需要手把手教他们选择接下来要做的几样事情,把相应的图片安装顺序贴在“to do”(要做的事情)一栏,每次做完一件事,就把图片放到done(已经做完)一栏。慢慢老师不再辅助,而是在旁边观察,记录孩子们执行的情况。
体育活动:老师带孩子在户外跑步,投篮,每个周五下午他们有很长的时间去附近的一个公园,那里有滑滑梯和秋千,还有高大的松树和奔跑的小松鼠。
社会性活动:社会性活动需要小组进行,三个孩子一起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孩子们等待和轮流,比如玩大富翁的游戏,每个孩子轮流掷色子。他们需要把色子递给下一个同伴,并说:该你了。这个如此简单的游戏,每个自闭症的孩子需要一个老师在一边辅助和提醒才能进行下去。
离校准备。
这样看来,这些活动与普通学校的活动相差不大,但是孩子们的学习内容个体差异很大。既然老师对孩子学会什么文化知识并不是最关心的,那他们的作用在哪里?这个学校运用ABA模式,自然非常关注孩子们的行为,老师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观察和记录孩子的行为,是在应用行为分析框架下进行记录,比如某个活动中,孩子出现了几次主动要求/命名等行为。当一个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或者情绪失控行为,老师会及时记录这些行为发生的ABC,即前因,行为本身和后果。每天的行为记录会被量化,然后在一段时间内分析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变化。
在我志愿者工作的最后一天,全校师生送给我的卡片,上面有小朋友们的亲笔签名
我在这个学校做了将近5个月的志愿者,这5个月里孩子们有什么成长和变化吗?肯定是有的,当然也是体现在行为上。
那个一开始经常大叫(开心和愤怒时都会叫)的男孩,大叫的行为后来少了很多。推测原因可能是教师所营造的学校氛围让他很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他对女性老师有一些抗拒,而且不喜欢别人和他一起玩玩具。当别人想靠近他时,他就开始尖叫。这时候老师教他替代行为,用语言表达:我想自己待一会。他这么说了,大家也都不会去打扰他。久而久之,不仅他的尖叫变少了,还慢慢建立了对老师的信任,反而后来愿意跟女性老师接触,有一天我们外出去公园的路上,一个老师需要拉着一个孩子的手,他还很愿意跟我这个最不熟悉的女老师牵手。
另外一个经常游离于活动之外的小男孩,后来慢慢可以坐下来进行晨会,这是一天当中唯一的集体活动。原因一方面是他慢慢熟悉了这个活动,另一方面是因为老师从来不会强迫他坐下来,而是每次他坐下来哪怕半分钟,老师都会给他一个奖励。而当他跑开要去拿别的玩具玩,老师会收起这些玩具,因为要让他知道现在只有去参加晨会才会更加好玩,而且可以得到奖励。
第三个典型自闭症的男孩,他兴趣点非常狭窄,只喜欢橡皮泥和有触感的小玩具。不主动与别人互动,除非告诉老师:“我想要玩橡皮泥”或者重复老师告诉他的话。他的目光时常游离在上空。但是当我们一起去公园,他看到地上的小松鼠,眼睛仿佛亮了起来,兴奋地追逐着,而旁边的老师大喊助力:抓住它。那个场景,挺让人感动的,会突然感受到他们本质上也是很活泼的孩子。
这是一个类似于小学的机构,孩子们可以一直待到小学毕业。不知道在这个学校读了6年以后,他们会变成什么样。与国内的康复机构不同,或许老师没有来自家长希望立即看到康复效果的压力,老师们做的就是一点一点塑造和改变孩子们的行为,他们或许设立了目标,但是目标的达成不是确定的明天也不是后天,而是由孩子的进度决定。
至少,我也能感受到,孩子们在这个学校是快乐的,心理上感到安全。
以上这些是我这个ABA门外汉的见解,马上要正式开始学习这一门技术。希望日后能更加专业和透彻地为大家分享我的见闻。
今年愿景
超级早教专家(Supe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xperts,简称SECEE)力图为幼儿园教师、家长、高校提供一处留白、共生、和谐可持续的成长空间,竭尽全力集结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引领者与KOL,协同为中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做点事儿,而不仅是活着。
若你觉得和我们一样或想成为一员
随时,欢迎加入
添加下方微信,加入学前教育科创投社群
(需实名制,谢谢)
●幼儿园安装远程实时监控设备,迎合家长还是迷失了教育与法律?
●幼教女博士带你看日本——不要因为太危险而阻止儿童探索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