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说|一个男人的“土布”与两个女人的婚姻
邰爽秋与第二任夫人胡佩贞
撰文:刘齐
责编:王晓慧
曾经有两位女士,爱恋过同样一位男士。女士们因为男士的一身土布而态度迥异,男士也因为她们的态度而情缘不同。这不是小说,而是真真切切发生的事情。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八十多年前,发生在一个家庭,发生在三个大学师生的身上。这三个人分别是民国时期与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一道被人们称为“教育界四大怪杰”之一的邰爽秋,及其两任夫人:黄季马与胡佩贞。
让我们从故事的第一任女主人公——黄季马的角度来看待这段婚姻。
1922年,当黄季马还在东南大学学习外国文学时,正在读教育学的邰爽秋进入了她的视线当中。两个人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但很快,邰爽秋就大学毕业,前往美国深造。黄季马则留在国内,等待邰爽秋的归来。
1
遵从丈夫:
放弃从医,投身于教育
在大学学习过程中,黄季马逐渐意识到外国文学专业似乎并不实用,与当时很多学生的想法一样,为了救死扶伤拯救国人,她萌生了想做医生的念头,认为哪怕是去指导一般的家庭健康问题也好,这样可以让国人身强体健起来。一念之下,遂转到北平的协和医大读书。但学医是需要花苦功的,而此时的黄季马只身一人,也没人在身边照拂,加之体质太弱,只好又回到东南大学继续修习。大学毕业后,黄季马来到上海。恰巧,上海女子医学院刚刚成立,这又重新燃起了黄季马心中学医的想法。所以,黄季马进入这所学校就读。两年之后,她终于完成了规定的学业,也掌握了一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此时,邰爽秋也在美国攻读完教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后回到了中国。
然而料想不到的是,一对年轻情侣,在如何报效祖国的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黄季马坚持认为医学是一个专门的技术,完全可以为国为民服务,而且她也确信自己可以胜任医生这一职务。可刚学成归国意气风发的邰爽秋显然并不赞同。他希望他的妻子能与他一起,彻彻底底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完全奉献于教育。虽然黄季马不愿违背自己的意愿,但她爱着这位学长,也等了他四年。在纠结无奈之下,她选择了放弃自己所钟爱的医学事业,以此表示对爱情的忠贞。就这样,两人组织了家庭,黄季马开始跟随丈夫邰爽秋一起,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而奋斗。
邰爽秋一回国就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江苏省立南京中学校长,后又历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广州中山大学教授。1932年,邰爽秋携黄季马来到了开封。邰爽秋在河南大学任教,河南省立开封女子师范学校则聘请黄季马执教家事学。原来的家事科,只教授烹饪、缝纫等普通常识,黄季马认为这是不够的,便决定把范围扩大,自编讲义,除了家庭的衣食住以外,更将在医学院学习到的医疗卫生知识融入,强调家庭健康教育问题,这也算是实现了黄季马希望“从医”的心愿。也许正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黄季马在医学上的个人价值,即使邰爽秋一天到晚在外为其教育理想奔忙时,黄亦乐于操劳家务,并且大力支持丈夫事业。比如,她不仅加入了由其夫创建的中国民生教育学会,而且还利用所学知识,从事家庭教育、儿童教育等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并陪同邰爽秋外出讲学。总之,此时,夫妻二人是伉俪情深,出双入对,为共同理想而奋斗。
2
祸于“土布”:
观念不合,终选择离婚
1933年三月,此时担任大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的邰爽秋,发起了“念二运动”,意指由民国廿二年开始的运动,旨在用“土货救国”,“把教育送到民众面前”,提倡人人穿土布、用土布,从而保障和发展民族手工业。邰爽秋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脱下西装,换上土布,同时也要求妻子黄季马穿戴土布,自纺自织。然而,大约是因为夫妻之间长久以来在观念上日积月累的矛盾和冲突,导致了在“土布”这一事情上黄季马有了最大的爆发,总之,半年后,突然有消息传出来,二人已经在律师处签字离婚,黄季马并已经回娘家居住了。
这一桩上个世纪30年代的离婚案,因为邰爽秋的名人效应,遂成为当时舆论的热点。如有人这样评价邰爽秋:“从此把漂亮的西装藏之箱箧,着一身青布短衫裤,出入讲堂和各教育文化机关,风头出得十足”,而对于主动提出离婚的女方黄季马来说,则更是被人诟病,时人甚至这样解读,“原来他的太太黄季马女士是一位最慕虚荣,最讲究穿着的摩登夫人。要她和这位土布大王生活在一起。实在感到许多不便。于是这位盛装艳服,烫发穿高跟鞋的博士太太,不得不想法另谋出路,请了律师和邰爽秋宣告离婚”。
不管舆论如何诋毁式评论,又或者是眼睁睁看着一段姻缘就此破裂的亲戚朋友,总之都将罪责怪于“土布”。也据说签字离婚后一段时间内,怂恿他们复婚者众多,但最终均未成事实。由此可见,黄季马离婚的决心之大。然而,“土布”是否是二人离婚的真正根源?路人未必可知。但无论如何,二人自此陌路。
离婚后,邰爽秋虽心中抑郁,但仍坚持自己的“土布运动”。他不仅继续穿土布短装,躬行不懈,还希望能够再找到一知己续婚。这时,故事的第二位女主人公隆重登场,她就是大夏大学教育学院的学生胡佩贞。
3
缘自“土布”:
父母出面与简约婚礼
再觅红颜,并没有与黄季马那时容易。一是这个时候的邰爽秋名气越来越大,二是在各种“新玩意”、洋货品热销的时代,让未来的妻子不仅要重新穿上土布,还要开始自己动手,自给自足,在当时崇尚“modern”着装风格的都市女性群里找对象,着实不易。此时,一位名叫胡佩贞的女生出现在邰爽秋面前。她不仅仰慕邰爽秋的才学,也非常赞同邰爽秋的土布主张。很快,师生二人坠入爱河,邰爽秋将胡佩贞带回了家中,请母亲审视。因为邰对其母甚孝,凡有介绍来者,必引见给母亲看,邰母所不当意者,无论其品学如何,邰爽秋即加拒绝。邰母见其体格强健,态度端庄,非常满意。
胡佩贞的家庭为皖南望族,其家人对于婚姻仪式,尚未脱离传统观念。胡佩贞的父亲曾问及邰爽秋关于订婚及结婚仪式的意见,邰爽秋试探性地主张简婚,强调“订婚仅登报或发柬通告亲友”等。未曾想,胡佩贞的父亲思想甚新,对“念二运动”主张表示理解和同情,复函赞许。邰爽秋遂登报广告亲友,并拟择期结婚,所有礼物概不接受,惟希望戚友改送现金,捐入中国民生教育学会,为发展社会事业之费用。
就这样,很快,邰爽秋与胡佩贞举办了婚礼。按照邰爽秋的要求,婚礼既要俭朴,也要热闹,特别突出土货、土布,以彰显“念二运动”的宗旨。于是婚礼现场,简单不失隆重,1937年3月28日的《申报》对邰爽秋与胡佩贞的做了如下报道,“到各界士女四百余人,新郎穿土布短衣,新娘穿蓝绸旗袍,到证婚人李登辉代表熊希龄,介绍人王正廷、钱新之夫妇等,行礼如仪后,由熊氏致颂词,主婚人邰母致谢词,并由王正廷演说,略谓此次做媒,未用力量,不过君子成人之美而已。新郎报告结婚经过,先述本人与新娘因师生关系,相知有素,故结婚问题,于短时间内,迎刃而解,继谓念二运动,主张俭约结婚,次新娘起立致谢来宾,至三时半摄影而散”。 邰爽秋并且把这场婚礼,当作个人对“念二运动”的又一次大宣传。
论述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就是这样一位接受了中西方高等教育的教育家,为了当时国家、民族的命运而倡用土布,他终结了一段姻缘,却又开启了另一段婚姻。以“愿意不愿意穿土布衣服,愿意不愿意自纺自织”作为对一个合格妻子的考验条件,这可能也是邰爽秋被称为“教育怪杰”的一个缘由吧!尽管,时人对此也是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举措却直接影响了两位女性的人生路。
时过境迁。今天回顾这段名人婚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当时妇女解放的社会思潮中,同样作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新女性,面临一样的“苛刻婚姻条件”时,一位勇敢的冲破了婚姻的藩篱,选择了与丈夫分道扬镳,去追逐自己期待的生活,这一方面也展示了民国时期妇女解放与实现婚姻自主的成功性。而另一位,作为学生,基于对学者的仰慕与理解,亦是勇敢的追求了自己的老师,在自由恋爱这一点上,可以说她是进步的,但是,在接下来的结婚过程中,又是接受了“父母之命”,尤其是需要通过男方母亲的认可与自己父亲的首肯才得以成婚,可见二人尽管试图以“土布婚礼”的“新”来改变世风,但传统婚姻的“旧”却仍夹杂其中。这又从另一个方面展示了民国时期妇女解放的不彻底性与新式婚姻的局限性。而这两段婚姻,也都彰显了即使邰爽秋是个在尊崇“男女平等”的美国浸润了数年的博士,在面对自己婚姻时,仍然显示出了一定的男权。
囿于史料,时至今日,我们无法更多的展示这两位女性今后的发展之路。但可以想见的是,她们面对婚姻的态度,无论是自由离婚,还是老老实实见婆婆,都是那个时代多数女性在婚恋时所要面临的选择。因为,作为在当时时局日蹙中诞生的新女性,在接受新文化、新知识、新道德、新科学的同时,也依然要面临着为人妻、为人母等这些不同角色之间转换的老问题。所不同的是,逐渐地,她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相夫教子,而也有自己理想和事业的追求。如何平衡和选择,不仅考量着她们的人生智慧,也是对那个激烈变革时代的拷问!愿今天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现代女性,在面临这些老问题时,能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更大范围的自由!
刘齐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博士
更多相关文章:
权威、严谨、客观
我们带你体验不一样的
情感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