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周互动|爱,需要一种仪式感

钱岳 缪斯夫人 2020-09-02


撰文:钱岳




上周520的时候,我邀请大家一起来讨论“什么是爱”。夫人的读者们或是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或是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有些观点很启发我。因此,我想先总结一些精选留言,再同大家讲讲我对爱的思考。


 爱情的定义


有读者把爱情的最初阶段巧妙地比作看一本喜欢的书——


首先是喜欢和心动,就像看一本书,它的文采、情节、叙事吸引你,因为看到闪光点被吸引。然后是与自己三观很符,对待事物的态度能被认同的认同感,能够互相交流。再是理解和宽容,并非无止境的包容,是理解你、支持你、帮助你,从而建立起信任感和依赖感。所以我觉得爱情要想长期活下去要像友情,但是比友情更亲密,因为爱情是身体与灵魂的结合。总之就是:聊得来,三观符,相互欣赏又信赖吧。


类似的,爱情也有三个递进层次——


在一起开心是第一个层次;能够彼此担负对方的压力,雪中送炭一起承受责任是第二个层次;能够互相促进让彼此都变得更好是第三个层次。


还有人引用现在广为流传的爱情三角的理论——


我觉得爱情三角的理论还是蛮靠谱的:亲密、激情与承诺。亲密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彼此是最好的朋友了吧,分享得了彼此光彩的一部分,不甚光鲜的部分能包容甚至觉得可爱;激情就是荷尔蒙啊;唯独承诺可能与婚姻有关,然而又不尽然。


图片来源:pexels


个人理解,爱是互相平等尊重,且能拥有自我,又愿意为对方付出一部分。


有人认为,在爱情上,男女有别——


男性和女性的爱情有很大不同。我觉得男性的爱情可以量化成愿意为女性的付出程度,比如付出生命,付出自己所有财产,付出80%的财产等等……不过这样的划分似乎完全没有理论依据。


 爱情的体验


从崇拜到“暖暖的感觉”——


我原来觉得爱情是类似崇拜的感觉。以前暗恋班上的一个男生,他光环很多成绩优异。我似乎是仰望他的心态。每次见着他,直视他的眼,都觉得无法呼吸不能正常说话。以为这就是爱。后来大学遇到一个学长,每次见到他都特别温柔、耐心乐于给每个人提供帮助,是真诚但又不冲动地处理人情世故。我只是他见过两次的隔壁系学妹,但有一次很偶然找他帮忙,他特别热心的帮忙。每次见他都笑得很开心,心里暖暖的像太阳。和学长特别短暂地相处时光没有意识到对他的这种感觉也是一种喜欢。


正是这些美好的经历让人对爱情心之向往——


和自己的未婚夫相识以来,可以无话不说,无话不谈,一方说话,另一方都会听得津津有味。彼此的任何决定与规划都会得到对方的支持与理解,彼此偶尔的无心之失也都会淡然一笑而处之。当初见他第一面的时候就觉得他就我要找的人,在他跟前,可以让我东冲西突的心安定下来,可以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我爱他。


 爱情与身体


人们说爱情是感性的、冲动的,所以可以用生理来测量爱情——


图片来源:pexels


我觉得,爱情总是跟身体的本能反应连在一起。当你爱一个人时,你会本能地接受对方对你肢体上的接触,当你不爱他/她时,身体也会本能地产生抵触。个人觉得,婚姻可以是爱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水到渠成的结果。有爱情的婚姻才会幸福,即使有可能以离婚收场,但至少那会是一段让人觉得幸福的婚姻。爱情里,也没有那么多的理性,感觉对了就对了。


“所有的两情相悦,都不过是本能而已!”叔本华说得太直白,哈哈!


 爱情与婚姻


读者们在婚姻的问题上,一些观点略有分歧。有些人认为爱情在婚姻中是必要的,爱能维系婚姻;有些人则认为婚姻与爱情并不直接相关,是可以分开的,且婚姻需要的不仅仅是爱情。


婚姻需要爱情:


可能我无法准确描述“什么是爱”,但20年的婚姻生活告诉我,如果无法一起讨论彼此感兴趣的话题,在许多事情上都观点不一致,无法互相包容,无法携手远行,这样的婚姻肯定是没有“爱”的。爱应该是彼此欣赏,互相吸引,有共同的、持久的兴趣爱好和人生愿望。有了这些,就一定会有希望亲近对方、靠近对方,和对方在一起无论做什么都心情愉悦的舒适感。



爱是种极致的好感,爱让人的宽容度大大增加,而宽容是婚姻稳定长久的基础。


婚姻不一定要有爱情:


两个成熟而又有责任心的个体倘若决定在一起,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就不一定必须盖个“婚姻”的章;若盖了这个章就觉得可以一劳永逸从此高枕无忧,那早晚有一天婚姻这个契约会从内部破裂。婚姻并不和爱情直接相关,只是人类社会方便管理及简化流程的一种形式而已,也不排除有向契约外的人宣告的含义。然而若是用这个形式掩盖了真正的内容,或者作为了内容的挡箭牌,大体也就和爱情彻底无关了。


如果把爱情定义成那种脸红心跳的感觉会比较容易进行理性研究。如果把爱情跟平等尊重友爱承诺等等联系起来就没办法研究了。这样把爱情简化成为达到繁衍目的感情,就可以把强烈和短暂作为爱情不同于亲情友情的基本区别。婚姻要求的是长期承诺,自然光靠爱情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人们把爱情当成婚姻的存在的条件,那注定是会增加离婚率的。所以婚姻不一定要有爱情,为了爱情去追求婚姻的话只是缘木求鱼啊。


有读者因为生活消磨了爱情,而陷入了迷茫——


我十五年的婚姻,一直以为和老公是真爱。但是近一年发生了太多事情,什么爱情都会被现实生活折磨没的。我现在不知下一步生活方向。缺少爱情的婚姻要维持吗?爱,真的不好定义。我觉得我老公还是爱我的,我也爱他。可是那么多事情,真的不知道啥是爱!只想让自己多爱一些自己。

图片来源:pexels


还有人对未来的婚姻提出了前卫的假设——


爱情特有的排他性在有的民族地区没有那么强烈。以后说不定出现三人或者多人的婚姻方式。那么爱就是一种情感+生物冲动。


 “爱情”真的存在吗?


除此以外,还有读者站在讨论的外围,质疑“爱情”的合理性——


其实“爱情”不能量化不能科学分析,不是因为它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是因为很多所谓的“爱情”根本就是人类自己的想象、自我满足、自我误解。爱情是一件非常自我的事。很多人做一些过于自我的事会被指责,但是,你只要把这件事披上“爱情”的外衣,就会被允许被同情。




这些经历与思考无一不闪烁着光芒,让我看到,每个人生命都是独特的存在。


最后,关于“什么是爱”、“怎样去爱”,我也想来补上一笔,分享一下我的感悟。


我思考过很久“什么是爱”,直到看到人类学家Helen Fisher的一个TED演讲,我才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Helen Fisher采访了几千个处于恋爱中的人,她综合大家的描述,得到的研究结论是:爱是一种身体和感情上的吸引力,是一种深深着迷甚至上瘾的感觉,也是一种让你觉得平静和安全的感觉(elation, obsession, attachment & sense of calm and security)。不过吸引力、着迷的感觉、安全感,都是多么抽象的词汇啊,那么爱情可以更“有形”、更具体一点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163bvi7gb&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TED] Helen Fisher

Why We Love, Why We Cheat



本科的时候,我读过一本社会学入门的书《见树又见林》,里面有一段让我一直记忆犹新的话:


“因为我们一再重复地使用维持社会真实的某些方法,就使得这些方法往往具有一些仪式性的特征。比如,终生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通常建立在两个人真心相爱的基础之上。但是因为两个人相爱仅仅是一种情感,所以必须通过一定的仪式来体现,而这些仪式又让彼此相爱成为两人日复一日参与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这些仪式可能包括在睡前互道晚安、顺便附送一个吻、在挂电话之前说一句“我爱你”、在临上班分手之前互相吻别。

 

在彼此都视这些行为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可能并不觉得它们有多么必要;可是一旦一方不再这样做,特别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如此时,它们的重要性就得以体现了。每一句“我爱你”、每一次亲吻或者每一声“晚安”本身并不代表爱,却是维系着爱这种亲密关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其缺失可能会给一方带来不安全感,猜测两个人的爱情和承诺是否日渐消逝。就想很多仪式性互动,知道某一方发生变化之后,我们才会意识到这种互动的存在。”——《见树又见林》


我喜欢上面那段话,它告诉我们,任何的感情都需要持续不断的互动来维持。连父母子女之间,都因为存在“代际互惠”的期望,人们才会更想养儿育女。岂止代际之间,任何一种人际关系,都会对对方有期待吧。我们期待朋友在我们失恋的时候陪伴我们,我们期待男/女朋友在情人节的时候有惊喜给我们,我们期待父母在我们走投无路的时候仍然对我们不离不弃……如果他们并没有如我们期待的一样行动,我们会失望,彼此的关系更是会大打折扣吧。


有人说,好朋友是“虽然很久才能见一次,但每次见面,就好像昨天才刚刚一起喝茶聊天过。”我越长大,越觉得这样的话,好像有点自欺欺人。如果是真的,也让人觉得很玄乎。想要永恒的熠熠生辉的友谊或者爱情,还是需要经营呀。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想,其中一个原因,大概是很多人一旦结婚,就不履行那些仪式了吧。仿佛婚礼就是最后的仪式。于是,在婚姻生活中,我们对配偶的那些期待一次次落空,怎么不能让彼此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爱的感觉,也在毫无仪式感的生活中,被消耗了吧?


香港作家张小娴曾经在《那年的梦想》里写:“要挥霍爱情,爱是会耗尽的。”若你有幸得到爱,好好珍惜吧!


图片来源:pexels



参考资料: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40306/

182018429059.shtml


互动原文:《互动|520,和社会学家一起聊聊“什么是爱”》





钱岳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专注研究家庭婚姻

社会性别关系


权威、严谨、客观

我们带你体验不一样的

情感婚姻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