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趋势|从“妇女能顶半边天”到“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胡姝 缪斯夫人 2020-09-02

夫人说:


不知道你是不是这几年有和夫人同样的感受:“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句话经常出现在电视荧幕上,也出现在身边周遭的七大姑八大姨口中。


小时候还听过“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的诗句呢,现在都变了?是的,这并不仅仅是你我的感觉,而是悄然发生的事实。


就数据而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逐渐转型发展,1990年到2010年间,女性的在业率一路下滑。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实施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1990年到2010年间,中国城镇女性的在业率从76%下滑到61%,农村女性的在业率则从94%下降至82%。


女性劳动的参与率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我国经济转型中的性别状况。


撰文:胡姝

责编:钱岳


政策环境与就业机会中的性别差距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奉行通过劳动得到解放的马克思主义理念,积极推进女性参加家庭以外的生产活动。在城市,国家承担了家庭再生产的部分责任,通过工作单位为职工提供终身就业保障、托幼服务、儿童保育、住房补贴、医疗、退休金等一系列福利。


这些保障降低了当时女性参与有酬劳动的机会成本,也方便了她们平衡工作与家庭的需要。在那个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非常低,然而女性劳动参与率却远远高出其它许多国家,“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一口号成为我国女性解放和性别平等事业的象征。不过,国家的干预并不彻底,并没有试图改变家庭内的性别分工,女性仍然承担大部分家务劳动和育儿责任。


 

70年代末期经济改革开始,政府不再积极干预社会阶级和性别关系。以工作单位为轴心的福利体系逐渐被讲求效率的现代企业体系所取代。90年代国企改革以来,男女劳动参与率都在下降,但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下降得更快。幼儿照料服务的市场化、生育保护及生育后的工作保障弱化,导致大量学龄前儿童母亲退出劳动力市场(杜凤莲、董晓媛,2010)。

 

性别观念的变化:女性回归家庭?

 

经济转型的同时,精英媒体和大众观念对女性角色的定位也悄然发生了转变。

 

美国马里兰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Sun Shengwei和教授Chen Feinian选择了1995年和2012年间发表在《三联生活周刊》、《南都周刊》、和《新周刊》上的与城市女性议题有关的202篇文章,从议题类别、归因导向、和解决方案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内容分析。以下是她们的主要发现:

 

议题类别

 

精英媒体越来越关注女性的私人生活话题。请看图1,


★ 1995年到2000年排名第一的话题是性别歧视,还有很多文章描述平衡了家庭与工作的职业女性的生活。

 

★ 中间时期(2001-2006年)位居榜首的话题是变革中的性别关系,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冲突变成了排名第二的话题。


★ 而到了2007-2012年,晚婚与恋爱关系类的话题冲进了前四并占据榜首,离婚的话题升至第二,而性别歧视的话题已经跌出了前四。研究者发现那些讨论晚婚与恋爱关系的文章很多都是围绕“剩女”话题进行。


图1:1995到2012年分时期前四名话题(以频数计)排行榜(总频数=242)

 

归因导向


精英媒体越来越多地将议题归因于个人选择,提出的解决方案也越来越强调个人责任。与早期(1995-2000年)相比,个人归因所占的比重在后期(2007-2012年)翻了一番(17%比之35%)。

 

解决方案


有趣的是,虽然媒体分析原因的时候仍然更多地提到结构性因素(比如市场转型,性别不平等),它们提出来的解决方案却更高(两倍)比例地集中在个人的改进和家庭的支持,而不是制度性的变化。

 

此外,让女性回归传统(家庭)这一解决方案所占的比重从1995-2000年的10%上升到了2007-2012年的16%,而让女性留在公共领域这一方案的比重则从10%下降到了7%。

 

精英媒体的观点在多大程度上能体现普罗大众的看法呢?

 

先来看看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结果。图2显示,在2010年,61.6%的男性和54.8%的女性认同“男人应该以社会为主,女人应该以家庭为主”的观点,男性比例比女性高,但两性比例均高出2000年。

 

变化更为剧烈的是对“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一说法的认同。2000年,30.2%的男性和37.3%的女性认为好工作不如好丈夫。2010年,有40.7%的男性和48%的女性认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点。有意思的是,认同这一观点的女性比例高过男性。



图2:男女性别观念变化情况(%)


精英媒体对性别不平等的关注越来越少,恐怕并不代表问题已经不那么严重了。大众认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比例越来越高,似乎折射出工作领域里日趋严重的性别不平等。

 

收入中的性别差距:他赚得比她越来越多


不仅仅男女劳动参与率差距增大,即便在就业人员当中,性别收入差距也在拉大(见图3)。假定城镇在业男性的平均收入为100,1990年的时候,城镇在业女性的平均收入是77.5,到了2010年,城镇在业女性只能赚到67.3。

 

性别收入差距拉大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更加明显:如果农村在业男性平均收入为100,农村在业女性的平均收入从1990年的79.0下跌至2010年的56。

 


图3:各年份平均收入性别比较(以男性为100)


收入中的性别不平等也许是因为男性女性人力资本(比如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等)不一样,也许是因为行业分割、部门分割和职业分割,还可能是因为同工不同酬。

 

邓峰和丁小浩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的数据发现,即使是部门性质一样,职业同类,男女在业者的平均收入也不一样。不管在哪一类部门,男性平均工资收入均高于女性(见图4)。其中,公共部门(政府、事业单位)和国有集体企业的男女工资收入差距最小,私有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家庭户的性别工资收入差距较大。



图4:部门内工资收入(年)


他们还发现,同为单位负责人,男性与女性的工资年收入差距达到13000元,是所有职业中差距最大的,只有担任办事人员的男性女性工资收入水平持平(见图5)。



图5:职业内工资收入(年)


传统的性别分工和社会习惯将大部分照料家庭的责任放在女性身上,再加上劳动力市场上性别收入差距拉大,不难想象有些夫妻可能会选择男方留在劳动力市场赚钱,女方退出劳动力市场全职顾家的安排。

 

无酬劳动中的性别差距

 

与就业机会和待遇性别差距息息相关的是男性与女性在照料家庭的无酬劳动上的不平等。对于女性来说,生育、家务和家庭照料的繁重责任可能会限制她们的劳动力参与和职业选择。

 

Dong和An使用2008年中国首个时间利用调查数据发现,城镇女性每周花在无酬劳动上的时间是城镇男性的2倍多,农村女性的无酬劳动时间是农村男性的3倍多(见表1)。城乡女性的总劳动时间均高于男性,个人时间均低于男性。

 


表1:数据来源:Dong and An, 2012

 

会不会在就业人员当中,无酬劳动的性别差距会小一点呢?从2000年到2010年,城乡两性在业者工作日的平均家务劳动时间都大幅度下降,两性家务劳动时间的绝对差距明显缩小(见图6)。然而,无论城乡,家务劳动时间的性别比例都没有发生变化:城镇在业女性的工作日家务劳动时间是城镇男性的2.4倍,农村在业女性的工作日家务劳动时间是农村男性的2.8倍。

 

图6:分城乡在业者工作日平均家务劳动时间(分钟/天)


结语


当就业机会不平等加剧,工作收入性别差距拉大,而绝大部分无酬家务和照料劳动还是得女人干的时候,传统的性别观念也随之回归。


不过,在离婚率日益上升的现代社会,和好工作相比,好婚姻真的是更好的答案么?

 

参考文献

 

杜凤莲、董晓媛,转轨期女性劳动参与和学前教育选择的经验研究 : 以中国城镇为例. 世界经济 , 2010 (2): 51-66.

 

邓峰、丁小浩,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性别收入差距. 社会学研究 , 2012(5): 24-46.

 

刘伯红、李玲、杨春雨. 2015.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性别平等,联合国驻华系统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全国主要数据报告

 

Dong X, An X. 2012. Gender Patterns and Value of Unpaid Work: Findings from China’s First Large-Scale Time Use Survey. UNRISD Research Paper 2012-6

 

Sun, S., & Chen, F. (2015). Reprivatized Womanhood: Changes in Mainstream Media's Framing of Urban Women's Issues in China, 1995–2012.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77(5), 1091-1107. doi:10.1111/jomf.12219


胡姝

新加坡国立大学

社会学研究员



她还有很多好文章,戳这里就可以看到啦!


女生学不好数学,偏见还是事实?

如何减少大众对女性领导力的偏见?


权威、严谨、客观我们带你体验不一样的情感婚姻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