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眼前人生最可贵---国学六法(22)

2016-08-24 赵士林 赵士林文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1308z2bvhx&width=500&height=375&auto=0

孔子的文化态度培育了中国人专注人间的实用智慧。执着人生,珍爱人间,一个世界,是中国人的基本文化取向。千年等一回,等的也是这辈子。因此民谣说:“只羡鸳鸯不羡仙。”

 “鸳鸯”这种鸟总是出双入对,出来是一双,进去又是一对。人们看到鸳鸯这个习性,就用它来象征恩爱夫妻。“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都是借鸳鸯来憧憬恩爱情侣的美丽诗句。其实,据今天的动物学家研究,鸳鸯这种鸟并没有那么恩爱。它们是出双入对,但是每次出来带的都是新欢,不是原来那位了,是二奶、三奶了。但是千百年来,约定俗成,人们还是把鸳鸯当做恩爱夫妻的象征。“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意思就是只羡慕人间的恩爱夫妻,温暖生活,不羡慕当什么神仙。当神仙又怎么样?苏东坡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是说谁呢?说嫦娥哪!嫦娥偷了丈夫的灵药,吃下去后成了仙,飞到月亮上去了。但是成了仙、飞到月亮上又怎么样呢?孤单、寂寞、凄冷,只有一个叫吴刚的老头儿陪着她,老头每天砍树不理他,她只好养了两只宠物,一只兔子,一只蟾蜍,也就是癞蛤蟆。寂寞难耐,也只好自娱自乐,独自起舞,凄清的影子更显得孤孤单单。因此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诗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应该后悔偷那个灵药呀,成仙飞到月亮上去,无数个漫漫长夜,无尽的碧海青天,多么难熬啊!

就连大革命家毛泽东都很同情嫦娥的寂寞,写词说:“寂寞嫦娥舒广袖”。

老百姓的歌谣是这个态度,大文豪是这个态度。今天的流行歌曲也唱:“在人间已是癫,何苦要上青天。不如温柔同眠。”

最后民间谚语用一句话作了总结:好死不如赖活着。

-----

不谈鬼神---国学六法(21)

生命的价值---国学六法(20)

人的伟大---国学六法(1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