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收益率下一步
本文分析美债收益率此番骤增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美债收益率上行的节奏与空间。我们认为:
1、 近期美债收益率为何骤增?2月12日以来,美债收益率上行的驱动力从“通胀预期”转为“实际利率”,而促使10年美债收益率在2月25日骤升至1.54%的,正是美联储对美债收益率上行的乐观表态。2月24日鲍威尔在出席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听证会时表示,“美债收益率的上升是由于预期通胀和经济增长将会复苏”。美联储开放式QE是2020年美债实际利率显著为负的关键所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美联储持有中长期国债占比从2020年2月的16.4%骤增至7月28.2%,2021年1月进一步增至29%。如此大规模的量化宽松举措下,尽管2020年6月以来美国经济预期就显著转好,但美联储购债致使美债实际利率进一步探底至-1%左右。可见,美联储政策转向的快慢,对于美债实际利率能在何种程度和时间内保持低位,至关重要。
2、 美联储为何乐见美债利率温和上行?美联储之所以没有急于引导预期使美债收益率保持在低位,有三个原因:一是,目前美债收益率仍处于很低的水平,对股市估值还有较好支撑性。按照Shiller计算的Excess CAPE Yield,目前美股的实际超额收益仍有3.1%,处于2008年以来的波动中枢附近,美股依然拥有良好的性价比。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的展开,美股盈利将逐渐消化美股估值,美股对利率温和上行的承受力也会有所增强。但需注意,当美债收益率上行超过1.5%之后,比照2018年以来的Excess CAPE Yield,美债收益率进一步上行将接近触碰到美股的安全边界,金融市场动荡或将促使美联储调整对利率上行的“口风”。二是,美国房地产销售已接近触顶,对实际利率上行的敏感度下降。三是,美联储在当前时点扩大国债购买或实行扭转操作,属于顺周期调控,可能进一步加重通胀压力。
3、 美债收益率上行的空间还有多大?首先,目前美债收益率所隐含的通胀预期,已经比较充分。我们预计极端情形下,通胀预期最多还可能有42bp的上行空间。其次,美国经济复苏推动实际利率上行,但美联储QE购买决定实际利率上行的节奏。我们认为,美债收益率上行突破1.5%后,上行斜率会明显放缓,直到美联储开始释放削减QE的信号时(时点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实际利率会开启新一轮上行,向0.5%的前期中枢水平回归。
我们判断,本轮美债收益率上行的高点在2.5%-3%,时间预计在2023年之前;下一波上行最快的阶段或在2021下半年,之后上升斜率放缓。理由如下:1)从信用利差角度来考虑:考虑到美联储加息时点将滞后于缩减QE时点,按照去年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公布的点阵图,市场预期在2023年之前都不会有加息。1990年以来,10年-2年美债收益率的利差经过了三轮周期,每轮周期的高点都在2.5%-3%之间。按此幅度,在2023年之前10年美债收益率的上限或在3%左右。2)从实际利率修复的角度考虑:实际利率回到0.5%的此前中枢水平附近,加上2%的通胀预期(需要注意,通胀预期是先期反应的,当实际利率显著回升时,大概率伴随通胀预期高位回落,因此此处取2%的美联储通胀目标值),也意味着10年美债收益率回到2.5%左右。综上,我们认为本轮10年美债收益率的上限在2.5%-3%。3)考虑到2021年是美国经济疫后修复最快的年份,2022年之后经济增长预期大概率会减弱;再参考2015年美联储加息之前,10年美债收益率已经有所回落。我们预计,下一波美债快速上行的时间点在2021下半年,2022年上行斜率放缓,并在2023年之前到达高点。
2021年初以来,伴随新冠疫苗如期推广,全球资本市场围绕“再通胀”交易展开,美债收益率从2020年末的0.93%,加速上行到2月25日达到1.54%。美债收益率骤升在全球资本市场掀起波动,2月25日和26日,LME铜、ICE布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拐头调整,美股、欧股和新兴市场股市普遍大跌,美元指数甚至也受到美债利率上行的影响,从90反弹到了91。本文分析此番美债收益率骤增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美债收益率上行的节奏与空间。我们认为,美债收益率上行突破1.5%后,上行斜率会明显放缓,直到美联储开始释放削减QE的信号时(时点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实际利率会开启新一轮上行,届时本轮美债收益率上行的高点将在2.5%-3%。
近期美债收益率为何骤增?
2月12日以来,美债收益率上行的驱动力从“通胀预期”转为“实际利率”(图表1),而促使10年美债收益率在2月25日骤升至1.54%的,是美联储对美债收益率上行的乐观表态。2月24日,鲍威尔在出席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听证会时表示,“美债收益率的上升是由于预期通胀和经济增长将会复苏”;随后,数位美联储官员表示赞同这一观点,圣路易斯联储行长布拉德表示“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收益率的上升可能是一个好兆头,因为它确实反映出美国经济增长前景和通胀预期改善,并促使后者更接近委员会的通胀目标”。美联储官员的这一态度,是导致2月25日620亿美元7年期美国国债拍卖认购异常疲弱,进而带动二级市场10年美债收益率骤升的主要原因。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美联储开放式QE是2020年美债实际利率显著为负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美债实际收益率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市场对经济增长的预期。考察2008年以来10年美债实际利率与花旗美国经济意外指数的关联,可以发现当经济意外指数持续为负时(意味着经济表现弱于市场预期),往往对应美债实际利率大幅下行。这在2008年到2013年,以及2019年到2020上半年实际利率趋势下行的过程中,均有突出体现(图表2上)。二是美联储的国债购买行为。考察2010年以来美联储持有的中长期国债占美国存量适销中长期国债的比例,可见2010年四季度到2011年上半年,美联储持有中长期国债占比从12%提升到21%,此后稳定在20%平台附近,在此阶段叠加美国经济增长疲软,10年美债实际利率大幅下行至-0.8%左右的历史低位。2020年以来的情况与彼时相近,新冠疫情影响下,美联储持有中长期国债占比从2月的16.4%骤增至7月28.2%,2021年1月进一步增至29%。如此大规模的量化宽松举措下,尽管2020年6月以来美国经济预期就显著转好,但美联储购债仍致使美债实际利率进一步探底至-1%左右(图表2下)。
2013年5月伯南克公开提出结束债券购买计划的想法,导致“削减恐慌(Taper Tantrum)”,10年美债收益率从-0.64%快速蹿升,到6月转正为0.53%,上行超过100bp。这是上一次美债实际利率从历史低位回归的方式。尽管后来美联储直到2013年年底才宣布缩减QE购买规模,但正是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超预期,叠加2013年美国经济增长的显著修复(2013年美国实际GDP年化增速从二季度1.26%升至四季度2.61%),才造成了美债实际利率迅速调整修复。
由此出发就比较容易理解美联储“乐见利率上行”的表态,何以引起实际利率的快速反弹。新冠疫苗推广见效,拜登1.9万亿财政刺激即将推出(如此,美国为对抗新冠疫情推出的财政刺激将达到5.4万亿美元,占其2019年GDP的25.2%,并远超OECD测算的美国2020年6%的产出缺口),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光明。而一旦美联储对财政政策的配合度有所减弱,势必会造成美债实际利率向正值回归。换句话说,美联储政策转向的快慢,对于美债实际利率能在何种程度和时间内保持低位,至关重要。
我们认为,美联储之所以对截至2月25日的美债利率回升给予乐观解读,而不是急于引导预期使美债收益率保持在低位,有三个原因:
一是,目前美债收益率仍处于很低的水平,对股市估值还有较好支撑性。历史上,当经周期调整的Shiller PE超出长期美债收益率的倒数(可理解为债券的PE)时,均预示美股的大级别调整,包括1929年、1969年、2001年、2018年。2020年美联储重启降息+量宽之后,长期美债收益率的倒数大幅蹿升,按照2月26日10年美债收益率1.44%计算,在本轮美债收益率快速调整之后,其倒数明显下降,但仍然处于近年来高位,对美股在相对估值上的支持尚不弱。按照Shiller计算的Excess CAPE Yield,目前美股相对美债的实际超额收益仍有3.1%,处于2008年以来的波动中枢附近,美股依然拥有良好的性价比(图表3上)。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的展开,美股盈利将逐渐消化美股估值,美股对利率温和上行的承受力也会有所增强。
2018年的经验是,当10年美债收益率从2016年10月1.5%低点,逐步上升至2018年1月3.15%高位时,美股实际超额收益从3.83%下滑至2%(后随着美股进一步上涨,最终在2018年9月达到1.51%的最低点)。随后美股的波动性就显著增大,2018年四季度标普500指数出现了高达14%的大级别调整(图表3下)。此后,随着美国长债收益率的回落(伴随当时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增强),美股超额收益才获得修复。虽然目前美债收益率对美股仍具支撑性,但比照2018年以来的10年美债收益率倒数和Excess CAPE Yield,美债收益率进一步上行将接近触碰到美股的安全边界,金融市场动荡或将促使美联储调整对利率上行的“口风”。
二是,美国房地产销售已接近触顶,对实际利率上行的敏感度下降。首先需要指出,房地产在美国经济中的占比不像中国这么高,2019年占比在12.2%,房地产景气度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约束远不及股票市场。2020年美联储快速降息,带动美国抵押贷款固定利率降至2.66%的历史低位,叠加新冠疫情导致购房需求上升,触发了美国房地产销售的爆发式增长。截至2021年1月,美国成屋销量接近于2006年达到的高峰(图表4)。
不过,2020年房地产销售骤增,对成屋库存的消耗较大,2020年1月成屋库存在140万套,到2021年1月下降到104万套,创历史新低。目前美国成屋库存水平已经不支持房地产销售继续保持高位。2021年美国开始进入房地产投资上行周期,2021年1月获得批准的新建私人住宅年化值达到188.6万套,比2020年1月增长22.8%,也在向2006年的高峰靠拢(图表5)。在此情况下,美国房地产行业对整个产业链的拉动将有韧性,而利率温和上行对房地产销售的影响不是主要矛盾。
三是,美联储在当前时点扩大国债购买或实行扭转操作,属于顺周期调控,可能进一步加重通胀压力。如果美债收益率上行是对美国经济复苏前景的映射,那么美联储通过扩大QE规模,或者拉长持有美债的久期(扭转操作),去干预美债实际利率上行,就将形成“更宽财政+更宽货币”的顺周期政策组合。这在当前原油、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高涨的情况下,将属于“鸽上加鸽”,必然进一步催化通胀预期。
3
美债收益率上行的空间还有多大?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未来美债收益率的看法如下:
首先,目前美债收益率所隐含的通胀预期已经比较充分。按照我们中性预测(假设2021年美国PCE每月按照2016-2019年PCE月环比平均值0.15%匀速增长),2021年美国PCE同比将在4-6月超过2%(高点在2.46%),这个值与2018年7月的高点一致,而当时美债收益率隐含的通胀预期并未超过当前水平。极端情形下,如果比照2011年美国PCE同比触碰3%的情况,当年美债收益率隐含的通胀预期最高为2.57%,目前该值为2.15%(图表6)。也就是说,美国通胀预期最多还可能有42bp的上行空间。
其次,美国经济复苏推动实际利率上行,但美联储QE购买决定实际利率上行的节奏。随着新冠疫苗如期推广、疫情切实好转,加之财政政策加码和房地产投资上行,2021年美国经济复苏具有较高确定性,从而实际利率保持有上行驱动。但去年以来美联储QE资产购买规模巨大,目前仍然保持每月800亿美元国债和400亿美元MBS的购买操作,并承诺持续到“在实现最大就业和价格稳定目标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个购买规模尽管比去年大大减小了,但仍然高于QE2和QE3的购买速度(当然这也是由美国国债发行量上升所决定的,体现了货币对财政政策的配合),美联储所持有的存量中长期美国国债占比也在持续上升(图表7)。简言之,美联储QE购买仍将对美债实际利率保持压制。
考虑到:1)美债收益率上行突破1.5%后,美国股票市场的脆弱性将有所加大,美联储“乐见美债利率上行”的口风有可能做出调整;2)今年二季度美国通胀超过2%,且新冠疫苗普及、经济复苏态势得到扎实验证之后,下半年美联储可能会开始考虑削减QE规模,届时,美债实际利率或将开启新一轮上行,真正向0.5%的2013-2018年中枢水平回归。我们认为,美债收益率上行突破1.5%后,上行斜率会明显放缓,直到美联储开始释放削减QE的信号时(时点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实际利率会开启新一轮上行,向正值回归。
最后,我们判断本轮美债收益率上行的高点在2.5%-3%,时间预计在2023年之前,下一波上行最快的阶段或在2021下半年,之后上升斜率放缓。理由如下:
1)考虑到美联储加息时点将滞后于缩减QE时点,按照去年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公布的点阵图,市场预期在2023年之前都不会有加息,因此,短端利率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0.25%附近。那么,分析本轮10年美债收益率上行的空间,可从期限利差层面来考虑。1990年以来,10年-2年美债收益率的利差经过了三轮周期,每轮周期的高点都在2.5%-3%之间。按照这个幅度来看,在2023年之前10年美债收益率的上限或在3%左右(图表8)。
2)从实际利率修复的角度考虑,实际利率回到0.5%的此前中枢水平附近,加上2%的通胀预期(需要注意,通胀预期是先期反应的,当实际利率显著回升时,大概率伴随通胀预期高位回落,因此此处取2%的美联储平均通胀目标值),也意味着10年美债收益率回到2.5%左右。综合以上,我们认为本轮10年美债收益率的上限在2.5%-3%。
3)考虑到2021年是美国经济疫后修复最快的年份,2022年之后经济增长预期大概率会减弱;再参考2015年美联储加息之前,10年美债收益率已经有所回落。我们预计,下一波美债快速上行的时间点在2021下半年,2022年上行斜率放缓,并在2023年美联储最终加息之前到达高点。
海外市场跟踪系列
三大交易齐蓄力,全球市场迎“新春”——海外市场跟踪(第4期)
美股相对于美债的高性价比是如何造就的?——海外市场跟踪(第1期)
免责声明
此报告旨为发给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证券”)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未经平安证券事先书面明文批准,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任何其他人。
此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平安证券认为可靠,但平安证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报告内容仅供参考。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此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而负上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并不能仅依靠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
平安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及该等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分析员于发出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此报告所指的证券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为免生疑问,此报告所载观点并不代表平安证券的立场。
平安证券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参与此报告所提及的发行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或投资其发行的证券。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1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