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刊 | 《城乡规划》新刊导读(2020年第6期)


本期导读:工业遗产保护与发展


王剑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城乡规划》特约编辑


工业遗产是工业化进程中的物质载体,承载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印记和文化积淀,也体现了工业文明的生产力与社会发展。


不同历史阶段的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科技和审美价值。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切实保护利用好这些工业遗存,我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与实践,并正在逐步形成自身的发展特点。工业遗产保护、更新与利用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提升,是城市更新与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


2020 年7 月,在上海市建筑学会、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上海市建筑学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历史保护专业委员会、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了“淬炼·重生—工业遗产迭代更新策略研讨会”,就探索工业遗产的迭代更新发展规律和转型思路,重现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与文化价值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期专题共七篇文章,包含了研讨会上的四个主题演讲。


张松全面回顾了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源起与进程,梳理了欧盟工业遗产保护政策和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准则,系统介绍了上海工业遗产保护的机制和规划特色,重点阐述了杨浦滨江岸线由“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转型更新的实践探索,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工业建成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策略。


高丹、蔡青、黄璐探讨了工业遗产的迭代逻辑,梳理了西安工业遗产的变迁与更新,结合西安“大华 ·1935”项目的更新设计,提出内容置换、空间更新、技术整合、跨界融合四个方面的更新对策。薄宏涛就如何在工业遗存更新中开展“针灸式”更新进行了探讨,结合首钢园区北区更新实践,聚焦首钢西十冬奥广场等四组重要锚点建筑,提出“针灸式”更新后重构建筑公共性的思考。


李华治结合上海滨水区的杨树浦电厂更新案例,探讨了如何在前期策划、规划阶段充分考量工业遗产利用与城市发展的融合性,并从风貌保护、建设管控、区域统筹三个方面,提出工业遗产转型开发的更新思考。


另外三篇主题文章中,杨潇、于儒海、游添茸以成都市中心城区工业遗产保护更新为例,提出通过“三步拾遗”建立城市工业历史资源的评价系统,并以“三层拾趣”进一步实现工业遗存与城市发展的共融共享,从系统、政策、设计三个层面提出保护与利用方法。


赵志庆、安庆龙和王清恋立足工业遗产旅游视角,从建构“区域—城市—遗产”发展框架、提升旅游者游憩体验、建立健全工业遗产旅游相关法律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东北地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策略。


吕建昌归纳提炼了我国三线工业遗产的特点和价值,总结了目前我国西部地区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八种模式,针对当前亟待解决的梳理产权和使用权、资金瓶颈等难题提出思考,为三线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与建议。 


目录

工业遗产保护与发展 

工业遗产地区保护更新的上海实践及其启迪/张松

融入城市演进的工业遗产价值再生——西安“大华·1935”更新设计回顾/高丹  蔡青  黄璐

首钢园区北区工业遗存更新的“针灸式”更新及公共性重构/薄宏涛

世界级滨水区工业遗产更新策划思考——以杨树浦电厂为例/李华治

从“拾遗”到“拾趣”,探索工业遗存与城市发展的“共融”之路——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杨潇  于儒海  游添茸

遗产旅游视角下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赵志庆  安庆龙  王清恋

三线工业遗产的特点、价值及保护利用/吕建昌


城乡规划研究

基于文化资本理论的乡村振兴策略研究——以沂南北寨村为例/虞大鹏  纪晓嵩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适灾韧性的城市群协同防灾规划研究/韩林飞  肖春瑶

“三调”成果数据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的应用探索/许军  徐海贤  韦胜

基于“时空过程”的特大城市市域半城市化地区识别及其类型特征研究——以福州市为例(2000—2015)/李志鹏  陈晨

短期人口流动视角下的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组织研究——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对出行数据识别的实证/施澄  田琳  程遥


世博回顾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十年之规划历程回眸与思考/卢柯

推荐阅读

会刊 | 《城乡规划》新刊导读(2020年第5期)

会刊 | 《城乡规划》新刊导读(2020年第4期)

基于 WID 导向的滨水区空间组织模式及设计实践研究

道法自然,师法传统——重庆传统风貌街区保护更新路径探索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我国城乡规划工作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致力于制定城市规划执业规则、推广规划相关行业标准、搭建行业研究交流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