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庆祝建党百年 |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刘艳琴、周晔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2022-10-16


推开上海市国福路 51 号西侧的一扇黑漆大门,一幢正面望去呈“凸”字形的绿瓦独栋小楼映入眼帘。房屋共有三层,墨绿色的窗框显露着岁月流逝的痕迹。周围绿树环绕,青苔斑驳。站在门前,整齐的琉璃瓦勾勒出别致的轮廓。围墙内侧错落有致地栽种着桂花树、杏子树、枇杷树,如今均已长大成林,洒下片片令人神清气爽的阴凉。小楼前立有陈望道雕像,雕像下镌刻着“信仰的味道”几个字。



1

绿瓦不墨  望道无弦



在复旦师生心中,“国福路51号”是一个亲切、熟悉又令人心怀敬意的名字,不仅仅是个门牌号。


陈望道(1891—1977 年),字任重,师生们尊称他为“望老”,他既是一位革命家,最早接触、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首部中译本的翻译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起人和早期党员之一;他还是一位教育家和语言学、修辞学家。他曾任复旦大学校长,毕生从事文化教育和语文研究工作,在哲学、伦理学、文艺理论、美学等领域有很深造诣,建立了我国修辞学的科学体系;主编《辞海》,著有《修辞学发凡》《文法简论》《标点之革新》等。


1920 年 4 月,29 岁的陈望道怀揣着救亡图强的理想,一头扎进了家乡浙江义乌分水塘村老宅旁那间破旧的柴房里,把《共产党宣言》一字一句地译成了白话文。随着《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问世,“共产主义”来到了中国这个东方古国,彻底改变了它的命运。水有源,树有根。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是他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结果,同时也是他胸怀家国情怀,把个人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探索解救中国之真理的初心与实践。可以说,历史选择了陈望道,陈望道也选择了历史。


革命与教育,贯穿陈望道的一生。从1919年6月成为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教员,到1920年9月接受复旦大学中文系的聘职,后任上海大学中文系主任、教务长,再到出任中华艺术大学校长,后来成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新闻系主任和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最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复旦大学首位校长直至去世,陈望道一生情系教苑,从未离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岗位。他也是复旦大学校史上主持校务时间最长的一位校长。


国福路 51 号是望老 1956—1977 年在复旦的居所,当时只有三口之家的陈望道,觉得房屋过于宽敞,多次谢绝。后来经与学校协调,将一楼作为语法、逻辑、修辞研究室,望老一家才愿意搬进去。“我信仰马克思主义。”“活着一天,就要为党工作一天。”“在我的观念中,学生总是占第一位的。”


绿瓦不墨千秋画,望道无弦万古琴。这就是陈望道,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上海地区早期发起人之一、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民族谋复兴的真实写照。


2

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述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故事。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京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亲自讲述了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时“手沾墨水口来尝,真理味道非常甜”的故事。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又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和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在陈望道首译的《共产党宣言》展柜前再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将珍贵的史料保存好、利用好。


2018年4月23日,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举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


2020年“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给复旦大学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信中指出,“100年前,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部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勉励大家把这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 “在学思悟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没有人会永远年轻,但总有人正年轻。跟随《共产党宣言》第一部中译本的步伐,我们看到100年前的“90后”和“00 后”的生命状态和思想境界。2020 年,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本问世100周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 100 周岁生日。100 年后的中国青年正成为新时代的生力军,沿着“往圣”之道,走出一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康庄大道。



3

百年筑梦   “星火”相承


2018 年,为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以及《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在上海市委支持下,复旦大学将陈望道旧居修缮一新,并辟建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于2018 年 5 月面向公众开放。


一楼展陈以《共产党宣言》为核心,主题是“宣言中译、信仰之源”,介绍《共产党宣言》从诞生到中译本问世的过程,以及它的传播和影响力。


二楼是陈望道先生曾经的起居室,从中我们可以沿着历史的脉络窥见陈望道一生是如何同我们的党史、国史血脉相连。


三楼设有藏书室,陈列了陈望道生前的部分藏书以及收集的《共产党宣言》其他版本;同时设有特展室,陈列了陈望道的手札信笺、生前用过的物品等。院子内设有石碑名言休息区,展示了陈望道为人、治学的名言,以及他对复旦的贡献。


自 2018 年 5 月开馆后不久,就有一批党员师生自发地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面向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讲述老校长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 


2020 年 6 月初,30 名师生向总书记写信,汇报了从事志愿服务的经历和体会,表达了做《共产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的信心和决心。


目前,这支队伍已扩大到 60 余名队员,迄今已接待 6 万余名参观者。正如服务队的队名 “星火”所包涵的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真理之光、红色基因在新时代赓续绵延


正是如此生生不息的世代传承,中国才会有持久的 “旦复旦兮”。为了旦复旦兮之永恒,革命与教育,犹如日月,互为辉映,任重而道远。


作者

刘艳琴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周   晔   复旦大学党校办公室主任兼《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指导教师



推荐阅读

多维度视角下城市形态与气候韧性的关联

基于环境的犯罪预防指南述评及借鉴:北美国家经验

如何让城市韧性有为

基于行业发展视角的养老机构分布、运营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成都为例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我国城乡规划工作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致力于制定城市规划执业规则、推广规划相关行业标准、搭建行业研究交流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