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Suzhou·人物|徐挺:传统手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源头开始创新
当我们谈到传统文化,
我们在谈些什么?
在中国现代化与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适应着以西方文化为主流的国际通用文化语境,一方面也在不断经历内部的“自我他者化”。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人们逐渐意识到一味追逐、模仿先进国家产品及服务的产业模式已经走向瓶颈。
突破传统制造业经济模式发展极限,在新格局中实现新一轮增长,真正的“创新”必不可少。
究竟如何“创新”才能真正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
在苏州市姑苏区新生代创意设计产业协会会长、苏州绣娘丝绸第五代传承人徐挺的眼中,传统文化正是驱动创新的关键之一。一个社会内在的文化身份认同和对外的文化综合竞争力,与其设计创新的综合水平密切相关。
▲ 点击视频,了解徐挺更多关于传统产业的创新观点
如何充分利用创新设计,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参与身份认同的构建,并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文明,将是中国企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也是身为苏州丝绸产业传承人之一的徐挺正在积极探索的路径。
即便一种文化身份认同的构建并非一个产业、一家企业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任务,但我们仍可以以小见大,从徐挺的故事中一窥以传统引领创新的丰富可能。
"归来仍是少年"
丝绸传承人的自我找寻之路
“大人在上面卖布,
我就躲在下面的桌子上写字,
对儿时的我来说,
这不是'苦',
是一种属于那个年代的
生活方式与记忆。”
在苏州石路长大的徐挺,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数学系,曾也犹豫过是否回国发展,但在海外目睹中国崛起,同时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的创新潜力,最终他毕业后毅然回国发展。
SuDW:作为传统产业家族的新一代,当初缘何选择去牛津大学学习了数学?
徐挺:我18岁之前没有怎么离开苏州,我的世界就是苏州这座城。18岁那年,我决定去海外求学。当时之所以选择数学,也是基于多方考虑,我比较偏向理工科,而数学是一门宏观科学,是一种思维训练,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辩证能力。我本科读的是纯数学,直到第四年转向了更实用的数学统计。
▲ 徐挺办公室中摆放着的牛津大学留影
SuDW:你回国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到家族企业当中,而是先在上海从事了一年多的咨询工作?
徐挺:在我进入牛津大学的2007年,相比国内,英国的金融领域、咨询领域的平台更大,很多人因此选择留在海外工作。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看到了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经济变化,也意识我们国家的崛起,所以我毅然决然就回国了。
我记得当时连毕业成绩都还没有拿到,5号一放下考卷,7号就已经在上海的咨询公司,开始了我的第一份工作。
SuDW:最终是什么样的契机促使你最后回到苏州,回到家族品牌中?
徐挺:我母亲这一代人并不是很希望我回到企业中,他们认为丝绸产业一直处于较为粗放、低附加值的形态,从业者也很辛苦。在他们眼里,我应该有一个更好的平台和发展;但于我而言,人生中不管有多少理性的判断,许多重大决定依然是由感性那一面最终促成的。
一方面,我从事咨询行业时,目睹了中国品牌的成长,国人购买力的增长,让我确信丝绸产业将来会有更多机会。另一方面,我一直保留着小时候在石路那间六平米绸布店的记忆,对丝绸的情感连接可以说从我出生起伴随至今。
机遇加上情怀,让我在2012年回到苏州,回到我们当时的“瑞富祥丝绸”,开始打造绣娘这一品牌。
"情怀"也能"当饭吃"
传统产业不应自我设限
“不只是基于情怀在做这件事,
手工艺的‘根’,
就是为艺术创作服务”
传统产业发展的滞后,是行业创新乏力,更是人才格局的固化,当越来越多,像徐挺这样具有世界视野、多元文化背景的年轻人进入传统行业,势必带来更多的可能突破与可能。
SuDW:能否分享一下你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为你在企业经营方面带来了哪些改变?
徐挺:我想是对产业更全面的认知和判断。一根蚕丝,无论是作为一个农产品,还是一件成衣的原料,到最后成为一件服装,品牌的打造和设计的介入可以为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一环赋能,由此产生的附加值又可以反哺这个产业。
这一点正是我们希望联合链条内最上游的桑农,中游的工匠,到最终端的销售导购一起构建维系的良性产业生态链。
SuDW:我们关注到绣娘现在有很多跨领域的合作,可以和我们聊聊吗?
徐挺:刚回企业时,我就有了建立一个跨领域合作机构的想法。当时我们已经有了传统的技术端;随着我们对古纺织物的收藏与研究以及面料纤维素材库的积累,我们希望打造一个现代的“江南织造府”。
“江南织造府”在古代是专门为皇室织绣龙袍、凤袍等御用品的顶级工艺机构,而我们的“江南织造府”将会是一个活态的传承空间,不完全是一个古织物藏馆。我们希望它能演绎当代中国的艺术和生活,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三大手工艺工坊(织造、刺绣、皮具)建立至今六年时间,我们以敞开的心态去和很多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合作,比如常沙娜老师的《花开敦煌》展览,其中丝绸类作品的落地就是由我们的团队完成。
▲ 绣娘与常沙娜《花开敦煌》合作丝绸作品在法国展出
这样的合作往往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客观来讲是很难量产的,但我们不只是基于情怀在做这件事。在我们看来手工艺的“根”,就是为艺术创作服务,而艺术则为手工艺发声,让人们意识到保护传统手艺的意义。
▲ 与设计师跨界合作,将建筑图纸变为艺术刺绣作品
SuDW:经过这次漫长的疫情,无论是传统的网购,还是新兴的直播,线上渠道对于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的重要程度越发明显。你如何权衡品牌未来的线上及线下发展策略?
徐挺:在我看来疫情对线下渠道的限制并非问题的关键,中国已经是一个互联网大国,未来线上与线下的界线会更加模糊,重要的还是最好的产品和最对的传播渠道。
作为企业,我们自然会拥抱互联网,也会增加它的权重。但我始终认为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出游旅行,线下社交过程中潜移默化产生的消费场景仍暂时无法被线上取代。
线上线下两者并非冲突,而是应是互补:当我们从线上了解产品,得到的是高频次、数据化的理性解释;而线下体验,则更感性、更具体、更沉浸。通过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了解产品和背后品牌的新方式。
既是"守护者"
亦是"开拓者"
“它(品牌)因丝绸而存在,
只要世上还有丝绸,
丝绸的变革就会付诸它能量”
从一根蚕丝,到一件服装,对徐挺来说,丝绸企业在当下的历史使命,已经不只是如何更好地传承保育传统技术和活化应用,更是一把撬动上下游产业更新的钥匙。
SuDW:从回到企业,到打造现代“江南织造府”,能否可以告诉我们,你的下一步规划是什么?
徐挺:我们会继续守护好传统的工艺,同时也拥抱新兴技术的到来。
从一家传统纺织企业出发,我们的梦想就是进一步追本溯源,不管是农业种植层面的优化,还是探究面料,甚至是纤维背后微观层面的科技化应用,我们希望可以从产业最前端发力,从而推动丝绸大产业的发展,让这个传统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做的更强。
SuDW:如果有一天企业已经自成体系、足够完善,你是否会离开,寻找更好的发展方向?
徐挺:我永远不会离开。这并非是我要扎在这里,而是作为一个传承者,品牌是我基因的一部分,我有义务去走下去。哪怕某一天这个企业的管理已经交由更专业的团队来负责,我仍会将绣娘的故事传递下去,包括我们在做的、已经做的和想做的事。
SuDW:你对苏州未来的创新产业发展抱有怎样的期望?
徐挺:历史上的苏州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在当代的文化创新领域却相对滞后。我们过去总想把姑苏故事讲得很大很全,但一个好故事所需的,或许只是其中某个内容点的爆发。
▲"江南织造府"作为徐挺想讲的"好故事",在他的规划中也将以一个高度融合苏州传统文化及现代生活方式的形式进一步蜕变
我认为想要讲好苏州故事,通过更国际化、多元化、年轻化的视野,重新审视苏州文化的素材库十分必要。无论是苏州国际设计周的出现,还是姑苏区新生代创意设计产业协会的诞生,都是基于这种“刚需”而产生。
前者为苏州带来国际创新设计力量的关注,后者则集合了我们在地创意设计链条中各环节上的“年轻大脑”。结合两者力量重新梳理我们自己的文化资源,是一件潜力无穷的事。
徐挺的经历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少像绣娘这样本土传统手工艺企业的缩影:看过了外面世界的精彩,才深知脚下路途的方向和肩上使命的重量。而无论是个人生活的历程,还是对品牌未来的规划,徐挺也都在身体力行着那种突破事物表层现象、朝着核心问题追根溯源的理念。
追根溯源,就是在创新的同时不忘提升和更新对既有事物的认知。也只有建立在对"旧"的充分认知之上诞生的"新"才可能具有真正的说服力。
撰文 | Pepper Pan
排版 | Lil_Loop
编辑|Zoe
照片 | MAX JIANG
视频 | ORSON袁
设计|刀刃
策划 | 苏朗 Pepper Zoe
点击下方链接
了解更多In Suzhou故事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著作权归属原作者所有
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