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4设计消费季·非遗|冯婷 吴旭:在大众生活中延续非遗的生命力
2020苏州国际设计周“Q4设计消费季”从创新设计的角度出发,围绕“人居、家居、 美食、旅宿、健康、时装、汽车、亲子、艺术、非遗、动漫、智慧”等十二个消费领域,打造一系列跨城市、跨产业的文创活动,提振设计消费信心、释放文创消费活力,共同见证创意产业的更多可能。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已不仅是一种群体记忆的载体,更关乎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文明的文化自信与综合竞争力。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家对非遗的保护传承也不可谓不重视,但仍有不少非遗技艺与文化面临着无人问津、濒临消失的窘境——非遗,与我们今天的生活仿佛正渐行渐远。
▲ 不少非遗文化产品以高奢品、高档礼品形象示人,除了让普通人望而却步的价格,也少了些与日常生活的交集
如何让非遗走下"神坛"、回到人们的日常视野中,或已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破局关键。为此,2020苏州国际设计周“Q4设计消费季”非遗版块将携手北京国际设计周运营总监冯婷与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博览会传统文化创新板块策展人吴旭,希望以“跨行业、跨主题、跨生活”的跨界思维将非遗文化融入更多生活场景,让非遗衍生产品下沉到更多元、更年轻的群体中,为苏州非遗的传承、传播、活化创新开拓新的疆界。
▲北京国际设计周运营总监、"Q4设计消费季"非遗板块负责人冯婷
▲设计博览会传统文化创新板块策展人、“Q4艺术消费季”非遗板块策展人吴旭
作为该板块中的核心内容之一,非遗主题展览将以更加包容的方式,分享国内外的艺术家、设计师、手艺人和企业,基于中国地域不同⺠族传统文化及不同文化形式上所做的非凡探索,尤其是体现创作者在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生活上的努力,展现传统文化在商业赋能上的能力和可行性,让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经济永续、社会繁荣上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冯婷
北京国际设计周运营总监
“Q4艺术消费季”非遗板块负责人
2012年起深度参与并负责
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项目,
及大栅栏、白塔寺、天桥片区改造升级项目;
曾任《新视线》市场总监;
2018年任北京国际设计周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北京设计博览会”项目总监及执行策展
吴旭
设计博览会传统文化创新板块策展人
“Q4艺术消费季”非遗板块策展人
天工开物出品人
2019年策展北京坊劝业场万杯展
2018年策展国家大剧院“纯净星空 生态中国”视听艺术展
2016-2018年联合策展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一块黑板报”、“COLOR SEAT”公共空间营造项目、“朝阳门TALK”城市更新演说
2016年策展“茶饼的梦想”
传统对话现代
为非遗活化照亮前方路
SuDW:苏州是一个兼具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城市,您认为苏州的非遗文化元素应如何在这两者的碰撞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吴旭:苏州有着强大的制造业基因,这座城市的文化传承中也一直有着“苏作”的概念;同时,临近上海的区位,也让它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承接与引进了不少高科技制造业。强大的制造业背景,就是苏州在非遗产品转化中的独特优势之一。
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不少在苏州的非遗传承人并不一定了解现代制造工艺和技法,对两者间能产生怎样的碰撞与结合也没有太多头绪。如何让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相匹配,让传统文化与当代场景相匹配,在我们看来是非遗文化抓住机遇的关键。
SuDW:可以分享一下您对苏州非遗文化发展现状的看法吗?
吴旭:苏州的非遗文化历史悠远、资源丰富,像刺绣、罗扇、桃花坞年画等门类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传承与应用体系,也早已闻名海内外;同时,就当下来说,也出现类似繁华姑苏、浮生集等优秀的非遗创新案例。
▲ (左图) 缂丝团扇 @嗜闲居团扇工作室;(右图)桃花坞年画 @乔麦年画
同时我们也留意到当下发展现状的局限。一方面,即使是丝绸这样知名度高、发展较好的门类也更多依赖于原有的产业基础和传统的消费需求,短时间难以实现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苏州仍有很多非遗文化内容无法在有限的社会资源中得到足够的曝光与支持,也很难在现代生活中匹配到合适的应用场景。
回归生活
为非遗注入更多生命力
SuDW:非遗活化一直是全社会话题,在您看来非遗活化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冯婷:作为传承者,很多人仍保持着相对保守的心态,并不一定能理解或认可传统工艺与新兴技术、现代生活场景结合的意义;同时,在产品和市场方面,不少非遗工艺本身确实存在活化应用门槛高的问题。它们在人工、材料、制作上的成本高昂,难以下沉到大众消费市场。
但其实面对非遗工艺,我们不一定要以规模大、建制全的形式去活化,即使是小到服装上的一个元素,如果能将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故事传达完整,就是一次成功的“活化”。
▲文创品牌@妙手回潮 以1981上影厂剪纸片《猴子捞月》为灵感设计的中秋礼,以活泼、有趣、年轻化的设计语言尝试突破传统文化衍生产品的刻板套路
吴旭:“成本高”确实是一个难点,非遗的保育和传承人的培养都有着比较高的成本,这点还不太好破局。在另一方面,非遗活化的产品系统尚不健全,很多设计师对于“非遗”的了解和参与经验尚浅,也缺少配套型生产企业支持,而这些对于非遗的活化都是阻碍。在这一点上,制造业比较发达的苏州其实是具有优势的。
SuDW:有报告指出,2019 年非遗消费已成为当代消费新风尚,但还是面临着产品相对单一,客单有限等诸多问题,您认为非遗文化产业在消费领域应该如何蓄势突破?
吴旭:目前非遗相关的产品还是以溯源的路径为主,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产品重复而单一的情况。客单有限的原因还在于非遗消费与日常生活的脱节,排除与非遗文化相关的饮食消费,非遗相关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不高。
要促进非遗消费必须要调动起大众的热情。各地的传统节日、祭祀活动就是很好的例子,一场节庆活动可以引领一系列相关的文化产品消费,它会涉及服装、饮食、用品、习俗在内的多个方面。对于苏州这样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来说,通过像苏州国际设计周这样的新兴文化IP结合、引领一些传统的、民间的文化事件,也不失为促进非遗文化和消费回潮的一种路径。
冯婷:不只是苏州,全国各地也都在为振兴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重回人们生活做着各种尝试。比如北京国际设计周在去年就与插画师合作,以二十四节气为节点为天坛制作祈年历,这既是对天坛传统祭祀功能的呼应,也是在尝试与大众今天的生活找到联系点。
▲ 图为天坛2020《祈年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插图
非遗的无数种
“打开方式”
SuDW:能否请您根据经验,分享下非遗文化应该如何实现“跨行业、跨主题、跨生活”的合作和发展?
冯婷:我们也接触过不少的非遗项目,无论是非遗传承者,还是研究者,更多的都是关注非遗本身。我们更希望的是做到真正的非遗活化和传统文化创新,让这些非遗的文化、记忆走出博物馆,重新回到大众的生活中。
▲ 互联网直播的火爆也为非遗重回大众视野提供了契机
这是我们希望做“跨界”的原因。从设计师、品牌的介入,到拓宽线上线下的传播和销售渠道,再到我们在非遗主题的展览中正在尝试的新科技新手段,其实都是在做跨界。跨界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能够让大家更能接受,更去喜爱这些东西。
▲图为四时应物参展作品南郊窨花水罐(左上);多萝西“仙草精灵”系列(右上);汝山明月光宝兔茶具(左下);痣birthmark蒙古包香具(右下)
吴旭:我觉得“跨行业,跨主题,跨生活”是传统文化真正的生存之道。今年,我们希望促成一个类似“苏州+”的概念:以苏州本身作为产品的附加值,通过非遗的元素和现代生活中的产品做结合。比如音箱上面的蒙布是不是可以使用刺绣和工艺?野餐时垫的布是不是可以是中国元素的?
从音乐到家居再到出行,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主题都可以讲这样的故事。通过触发这些主题,我们希望传递的不是沉重的责任感,而是传统文化融合现代生活的可能性,将年轻人对非遗的兴趣、创意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共同参与到非遗传承活化的过程中来。
SuDW:能否请您分享一下,在“Q4 设计消费季”非遗版块的“苏州+”计划规划中,还有哪些非遗文化的主题活动内容值得我们期待?
吴旭:我们提出“苏州+”的概念,就是希望以苏州为核心连接全国设计师的力量,结合新的科技手段和表现形式,与苏州非遗行业产生多元互动。
我们将主打一个沉浸式非遗文化展,为苏州观众展示全国乃至全世界,优秀的、年轻化的非遗创作。展区的整体设计理念,将结合中秋的概念,让人们以一种梦幻穿越的形式,去体验古时中秋的传统仪式。
同时,我们还将分享展览中新创非遗产品的背后故事。我们希望借助这个展览,创作人可以找到自己的创作方法,我们普通大众可以找到把传统文化和非遗内容纳入自己生活的理由。
撰文 | Pan
编辑 | 邹奕羯 Valerie
设计 | 刀刃
策划 | 苏州国际设计周媒体中心
点击下方链接
了解更多关于"Q4设计消费季"信息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著作权归属原作者所有
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