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DW | Fabrizio Gurrado:撕掉建筑的风格「标签」,用设计回应未来
从商业空间到办公室,
从住宅到零售,
无论主题如何,
我们总是尽力讲述故事,
而不仅仅是建筑。
——
—— IS architecture & design——
(意思建筑设计公司)
Fabrizio Gurrado:
建筑风格怎么可能预设呢?
它是随着个体的需求变化的。
Fabrizio Gurrado
意思建筑设计公司 亚太地区创始人
Fabrizio Gurrado 来自意大利,是一名建筑设计师,也是意思建筑设计公司亚太地区的创始人。2017、2019和2021年连续三届入选安邸 AD100 ——中国最具影响力 100 位建筑和室内设计精英榜单。
▲2021安邸AD100暨(安邸AD)10周年盛典 图源:《安邸AD》杂志
来自意大利的 Fabrizio Gurrado 对中国文化与北京胡同生活有着浓郁的热情,多次受邀参与北京国际设计周,策划以四合院为主题的设计展览。2016年他曾在《暖暖的新家》节目中对北京施兴胡同四合院进行设计改造,屋主赵老先生是一位年迈的画家,通过改造,Fabrizio 让原本潮湿阴暗的胡同老屋,变成了有自然采光的生活空间,也给赵老先生创造了一个更舒适的创作环境。
▲施兴胡同改造 图源:IS architecture & design
在他的设计中,建筑风格没有固定模板,更无法提前预设。因为设计最终服务的是不同的个体,设计师要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将室内设计的整体风格融合。
▲IS architecture & design 设计作品
在确定加入本届「苏州国际设计周」之后,Fabrizio Gurrado 赴苏州湾文化中心及桃源森林国际旅游度假区进行实地考察,我们也与他进行了一次对话。
Q & A
Q:
是什么契机让你选择留在中国?
这是你第一次见到苏州湾文化中心吗?和我们聊聊你的印象和感受吧。
在意大利,“保护历史(past preservation)”是几乎所有文化活动的关键词;但在中国,“畅想未来”才是每个人的日常。而对于一个建筑师来说,应对未来的变化与未知恰恰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组成。
我记得第一次抵达北京首都机场的时候,立刻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所具备的积极、开放与包容:它正以惊人的能量和对未来的乐观面对着每天都在发生的变化。我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一切,所以我想留下来,成为这里的一部分。
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苏州湾文化中心,不得不承认,我喜欢上了太湖吹来的微风。
▲Fabrizio Gurrado 参观苏州湾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规模也很雄伟。更重要的是,我很欣赏这个“∞”(莫比乌斯环)结构所散发的活力:尽管整个建筑结构体量庞大,但它却像飘带一样,似乎轻盈得可以在水面上飞翔。
▲苏州湾文化中心
Q:
你如何看待疫情给您的设计工作和生活带去的影响?
尽管很多人说,疫情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空间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但我并不认为这种改变会持续下去。很多媒体描述渲染的“新常态”,可能和我们的“旧日常”没有那么大的区别。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时期。但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必要”回到曾经的常态,而不是一味地被限制在当下的“困境”中——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正常外出,在公共空间正常工作与社交,重新享受生活的乐趣。
▲为苏州国际设计周定制作品《一米距离》概念图
图源:IS architecture & design
事实上,我们也能够看到,在科技和医学的帮助下,人类已经从这次疫情中学到了如何及时应对这类全球性事件。希望我们能够提高警惕,以更好的方式面对疫情。
▲设计作品 - 南阳医院 图源:IS architecture & design
Q:
作为一个在中国工作的意大利人,
如何看待这两种文化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的体现与融合?
作为一个触觉敏感的设计师,环游世界、阅读书籍、观看各种电影、接触新的文化,都是获取灵感和拓展思维的方式。
▲设计作品 - 位于米兰 图源:IS architecture & design
刚到中国的时候,我就被这里“本土”的设计元素惊艳了:纷繁的色彩、多种多样的材料、图案和纹理,以及他们丰富的搭配和应用,都给了我很多灵感——我希望在设计中,能用自己的方式展现并诠释这种迷人的文化。
▲设计作品 - 位于北京国贸大厦 图源:IS architecture & design
也是因此,我的设计和构思变得更包容且多元,对于不同场景和诉求的感知更灵敏,设计思路更温和,也更多地去考虑“人”本身的需求。
▲北京净土胡同改造 图源:IS architecture & design
Q:
在你过往的作品中,无论是零售空间、工作室,还是住宅,都会遇到很多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你是怎样看待现在设计中“定制”与“个性化”需求的增长的?
定制化需求,是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面临的课题,也是时代发展不同阶段的体现。
回溯 1920 - 1970 年,那是建筑史上一段“特殊时期”:建筑师不仅要帮助政府和社会探索新的生活方式,还承担着掀起一场空前革命的重担——从各个层面改变并优化人类的生活。
▲以色列/加拿大建筑师 Moshe Safdie 的作品 Habitat 67
这时候,“标准化”的出现为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供了答案,标准化的建筑方式、预加工组件、集成系统的发展,都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整体的提高。
而现在,社会向建筑师提出的要求是摆脱标准化的束缚。
因为这个阶段,人们更需要的是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是更适合自己且更有同理心的设计。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基础的需求,也要适配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化需求,甚至能够推动个体潜力的拓展。
▲设计作品 - Salon 图源:IS architecture & design
Q:
你是怎样看待建筑的“社会属性”呢?
建筑是一门社会艺术,建筑设计所承载的社会价值比单纯创造力的表达更为重要。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现在的建筑师常常被要求解决个人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所以我们会看到有一部分建筑师专注于原创、 别致的造型,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他们热衷于展示自我,而不是用设计的力量,推动社会的前进。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设计,从埃及的金字塔时代开始,就一直存在。
遗憾的是,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如此。发达国家在经济和发展压力的驱使下,放弃了对新生活方式的探索,似乎我们已经满足于现在“标准化”的优质生活。
▲设计作品 - 位于北京山水文园 图源:IS architecture & design
现在,“绿色革命”开始了。很显然标准化的建筑方式并不是可持续的,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建筑变成再造能源的绿洲,而不是消耗资源的黑洞。而所有国家都在齐心协力、积极应对全球变暖,这也更让我坚信:建筑需要重新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角色,再次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
▲设计作品 - 河北大唐发电厂 图源:IS architecture & design
Q:
你曾多次受邀参与城市设计周活动,你认为国内外的设计周有哪些不同?
你眼中“理想”的设计周又是怎样的呢?
我以前常常参加米兰设计周,过去的设计周有浓厚的商业氛围,更像一个家居交易博览会。90年代后期,设计周才逐渐发展为奠定趋势、引领全新生活方式并给予设计师更多发挥空间的创意盛会。也正是这样的转变,才让真正的创意人和家居品牌产生关联。
▲2020米兰国际家具展
而我在中国参加的设计周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商业背景或具体的交易目的,它不仅仅是在展示产品的设计,更是在多维度诠释设计本身的力量。因此,不管是设计大师还是无名之辈,年轻人还是年长者,设计师个人还是工作室,都有机会来设计周表达自我。
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周值得在全世界推广,我也希望设计师能更多地参与到社会议题中去,提出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用设计带动思考。
-END-
编辑 | BOBO_pig4
关注
@苏州国际设计周
长按添加「苏州国际设计周」 官方微信
长按关注 @苏州国际设计周 官方微博
长按关注 @苏州国际设计周 小红书账号
长按关注 @苏州国际设计周 微信视频号
前往 抖音 搜索关注 @苏州国际设计周
-苏州国际设计周媒体中心-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著作权归属原作者所有
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