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数字货币竞赛,我们到底领先3年还是落后100年
我很少见到有人将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谈,但其实这两件事背后的动因,是同一件事:这是人民币和美元对国际话语权的争夺。
美元作为国际霸权货币,已经了统治了世界76年之久。美国通过美元的霸权地位,掌握了整个世界贸易,美国对伊朗、朝鲜,俄罗斯展开的多轮经济制裁,都是通过现有的美元霸权体系实现的。
不夸张的说,货币问题一定是关乎国家安全的问题。
DC/EP是全球第一个进入落地阶段的央行数字货币计划(零售型),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国是领先的,而且至少领先美日欧等发达国家2-3年。
但如果站在国际货币话语权争夺的全局考虑,央行数字货币只是数字货币的其中一种形式,中国DC/EP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Libra,就属于私人数字货币,但二者未来却会在同一个领域产生竞争。
▲国际清算银行(BIS)对数字货币的分类
被形象称为“货币之花”
那么到底什么是数字货币;所谓数字货币如何用技术手段打破美元霸权;这个领域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哪些;中国在这场注定波澜壮阔的货币战争中又处于什么阶段和位置呢?
这都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
我们现在常规所说的数字货币,主要的支撑技术是脱胎于比特币系统的区块链技术,他们最核心的属性,就是“去中心化”。但这中间其实存在一些微妙的“误读”。
2008年11月1日,一篇论文出现在“metzdowd.com”网站的密码学邮件列表中,论文的题目,叫做《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史称“比特币白皮书”。
这篇9页的论文,是我们现在所常说的“数字货币”和整个区块链技术的起源。所谓的“去中心化”功能,在这篇论文的原文表述,其实是“Without the Third Party”,直译过来就是“无需第三方”,更准确来说,是“去中介化”。
我们身处于一个被“中间机构”所统治的时代,上至银行、券商、各类监管平台,下至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从电商到搜索引擎,从社交媒体软件到本地生活服务,你所能想象到的每一个行业巨头,从广义来看都可以归结于某种“中间机构”。
但中间机构不是没有问题的。
首先,中间商永远赚差价,手续费服务费管理费中介费,总之是不找买家收费,就从卖家抽成。
其次,中间商永远会让流程变复杂,如果你没感觉出来,那就是中间商还不够多。
再者,一旦流程变复杂,大概率就会带来成本的上升。
最后,中间商永远只有“相对可信”和“暂时可信”。大而不倒如华尔街作天作地作出了事,你银行里的资产就会变成他们的救助金;而一旦他们破产,你的资产就只能和他们一起归零,哪怕是一个主权国家(请大家参考委内瑞拉)。
在比特币的创世区块里,中本聪就留下了一条信息,内容是当天英国泰晤士报的头版头条,报道内容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时任英国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与财政部讨论对英国银行实施第二轮救助的事情。
▲2019年1月3日泰晤士报头版
在中本聪看来,求助中介只是无奈之下的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能实现点对点的交流和交易,那么流程被简化,成本被降低,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你的资产不必托管于人,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那怎么实现打倒一切中间商的目标呢?
对于电子支付来说,由于没有实体货币,交易只体现在账户数字的变动,因此需要做的主要是两件事,一是“记账”,二是保证账目的安全可靠,做到可追溯查证,且不可篡改。
在传统的支付体系之下,记账的是银行。如果我们要绕过银行,实现点对点的交易,那我们首先就要自己记账。
如果你开了一个杂货店,每当一天结束,你肯定要清点确认一次账目。在比特币网络上也同样,而这个清点确认账目的周期是10分钟。系统每10分钟对所有交易记录打包确认一次,一个打包好的集合,就被称为一个“区块”。
由于账目是连贯的,第一个区块的期末值,就是第二个区块的期初值,依照顺序把所有区块连起来,就是所谓的“区块链”。
但一笔交易仅有交易双方记账是不行的,万一以后你赖账了怎么办?所以每笔交易都要广播出来,让这个网络上所有人一起见证,这就叫做区块链的“广播机制”。
可是广播多了,可能听过就忘,出了问题还是会没人作证。所以在这个系统里,你不光要听广播,听到广播还要马上记下来。
听到广播的每一个人都分别记账,就叫做“分布式记账”;你们用来记账的那个账本各有归属,各自独立,这就叫做“分布式账本”,它们存在不同的计算机/服务器上,就是“分布式储存”。
因为每笔交易都广播,所以账本上就可以查到每一枚比特币的来龙去脉,这就保证了可追溯;又由于每个见证者都会记账,你要想篡改一条交易记录,就要把所有人的账本都篡改一遍,这个难度基本等同于不可能。
通过让网络上的所有人共同见证,比特币初步完成了一个“无需第三方的,点对点的交易交流机制”,但这带来了两个问题:
一是大家为什么要记账。
记账耗费时间、精力、储存空间,而且我每天都趴在小广播边上听广播记账,听到的100个交易,100个都跟我没关系,长期下去是不可能有人维护这个系统的。
中本聪的解决方式是:激励。
他规定,每笔交易的交易双方,在交易达成后都要给记账的人一笔手续费;同时,由于每十分钟要对数据做一次打包,所以中本聪又设置了一笔“打包费”。
二是账目到底以谁为准。
由于网络存在延迟效应,大家听到的交易一样,但顺序可能不太一样。你先听到A,我先听到B,那以谁为准呢?
中本聪的解决方法是:做题。
它会在打包之前让你做一道数学题,这个数学题非常难,难到根本无法用任何捷径算出来,只能采用穷举法把数字一个一个带入进去试。这样一来,谁的机器计算能力强,谁就能更快地做出这道题。做题越快就证明能力越强,所记的账目就越准确。这样,大家就公认以你的账目为准,这就是区块链的“共识机制”。通过做题争夺打包费的过程,就叫做“挖矿”。
比特币采用的共识机制是PoW工作量证明法,此后还衍生出了PoS股权证明机制(以太坊),DPoS授权股权证明机制(EOS),BFT拜占庭容错共识算法(Libra)等等。不同的“共识机制”各有其优缺点和侧重,但根源都是为了解决上面两个问题。
总之只要解决了上面两个核心问题,这个点对点的交流交易系统就完成了。中本聪在那篇论文中论述的核心,并不是比特币本身,而是如何用技术实现“无需第三方的点对点信息交换”。这是区块链技术最核心,甚至是唯一的要义。
基于这种理念诞生的数字货币,则天然地拥有了“绕过一切权威”的可能性。
比特币的出现,给人类提供了一种完全颠覆性的思路去思考财富和金融体系,堪称一场伟大的社会试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试验”的阶段正在过去。数字货币产业在2019年的那个夏天,开始迈入了新的时代。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主导的加密数字项目Libra白皮书1.0发布,极大地刺激了全球各国对于货币主权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秩序的担忧。
反应在行动上,就是各国一边给Libra施压,一边明显加快了研究本国数字货币的进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
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开始得很早,其中关键的有三个节点。
一是2014年央行成立专门研究小组开始论证可行性;二是2016年成立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并开始了封闭开发;三是2018年到2019年,由于国际关系出现的变化开始加速推进。
2019年8月10日,中国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明确表示“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呼之欲出了”。此时距离Libra白皮书1.0发布仅仅52天。
6个月后,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在农业银行APP测试的截图,登上了各大财经媒体的头版头条。
仅仅时隔两天,被全球各个监管部门足足蹂躏了一年的Libra就发布了Libra白皮书2.0。
这并不是巧合,在可预见的未来,DC/EP和Libra将会是彼此最重要的对手,一如国际政治经济关系里的中国与美国。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既然已经知道了对手是谁,那我们就来看看Libra到底是什么东西(以新版2.0白皮书为准)。
概括来说,Libra是一种基于联盟链的稳定币。众所周知,比特币的问题是它背后没有任何主权信用背书或实物资产为锚,因此价值难以衡量,且容易暴涨暴跌。导致了比特币只适合风险投资,不适合作为资产储备长期持有。
于是,市场相应地产生了稳定币。目前全球最大的稳定币USDT(泰达币)就是和美元直接挂钩的,发行USDT的Tether公司遵守USDT对美元1:1的准备金保证,每发行1个USDT代币,其银行账户都会有1美元的资金做抵押。这样就获得了间接的主权信用背书,防止了币值的大幅波动,将市场稳定了下来。
▲Tether公司的官网
Libra的机制更复杂一点,它分为两种类型:
单货币稳定币LibraXYZ(XYZ可替换为任一货币代号)
多货币稳定币LBR。
前者类似USDT,与单一币种存在1:1锚定关系。后者则锚定一篮子货币,每发行一枚Libra币,对应的是一份由多种货币资产共同构成的抵押物。这个篮子的构成:美元(USD)50%、欧元(EUR)18%、日元(JPY)14%、英镑(GBP)11%和新加坡元(SGD)7%。
注意,不论哪一种,都没有人民币的身影。它甚至有新加坡元,但没有人民币。
在1.0版本中,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亨利基辛格有一句名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全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全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Facebook想发一个全球性的超主权数字货币,也就约等于把“我要统治世界”写在脸上了。
这直接导致了Libra公布之初面临了极大的监管压力,反应尤其激烈的就是美国自己,但在过去一年的反复磨合之后,Libra修改了自己的定位来拥抱监管,态度从“我要统治世界”,变成了“我来帮你统治世界”:
在2.0版本中,这个使命变成了“建立一个简单的全球支付系统和金融基础设施,旨在使数十亿人受益。”
从“无国界货币”到“全球支付系统”,Libra的潜在竞争对手,也从各国的法定货币,变成了——是的,支付宝。
美国现阶段实现美元霸权两个最重要的工具,一是石油美元体系,二是Swift全球货币结算系统。前者保证所有人都要用美元,后者保证所有人用美元的时候都要让美国经手。美国对伊朗、朝鲜,包括乌克兰危机后的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都是通过后者实现的。二者累加,美国就控制了国际贸易和全球资本流动。
但现有的美元霸权建立于大银行时代,基础是传统的银行账户体系。在目前越来越快的数字化进程中,这个体系已经肉眼可见地开始落后。Libra现在的目标定位,就是要给现有的美元霸权体系做一次系统性的升级。它成为了数字时代美联储收割世界的一把镰刀。
现在明白为什么特朗普政府要把矛头指向阿里和腾讯旗下的支付系统了么?美联储手里的这把刀,直接竞争对手就是本在数字支付领域有着明显领先地位的中国企业。
而如今,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先进最抗压的电子支付系统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也有了全世界第一个进入落地阶段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那我们就真的领先了么?
回顾上面我们讲到的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进程,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目前世界各国央行的进展阶段。
把这张表和中国的那张放在一起看,美国、欧洲、日本,都还处于对央行数字货币可行性进行研究的阶段,对应的大约是中国2014-2016年的阶段,距离2019年开始的规模性落地测试阶段,基本上还有3-5年的时间。
考虑到中国对于金融货币政策一贯慎之又慎的态度,我们取其最小值,中国至少在央行数字货币应用领域领先了美国和欧洲2-3年的时间。
但如何认识这2-3年的领先是个重要的问题。
在技术层面,现有数字货币所用到的技术比如哈希算法,电子签名,非对称加密等,这些技术普遍不是什么新事物,而是一些比较成熟的密码学技术,以一种颇具天才性的构想组合在了一起。
单从数字货币这个产品本身来说,技术壁垒并不是太高,大家的研发重点,主要都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不断地提高数字资产的安全性;二是如何提高对高并发交易的处理能力。
安全性就不说了,大家各有各的解决方案,而其中主要依赖的密码学,我国的研究实力也数一数二。
至于高并发交易处理的问题,我们是存在一定优势的。我们上面说过,区块链为了系统的安全性,要让每一笔交易都排排坐,坐好了才能往下进行,因此必定无法同时处理大量交易。
以双十一为例,2019年“双十一”网联的跨机构支付交易处理峰值超过7.15万笔/秒,2018年这个数字是9.2万笔/秒,全球任何一个其他国家都没有经历过这个等级的抗压测试。对于目前的纯区块链技术来说,这更是完全不可能达成的天文数字。Libra目前的处理速度也只有1000笔/秒,作为零售级别的数字货币,肯定很难满足需求。
而DC/EP在这方面的解决方式是,在技术架构上放弃了完全使用区块链,而是集成了一部分我们现有的较为成熟的中心化技术。但央行并没有公布我们目前能达到的并发量水平,具体差距不好判断。
总体来说,现阶段数字货币领域拉开差距的,并不是技术能力,而是基于整个政治经济金融系统进行全局考虑、实现顶层设计,最终推动政策落地的能力。
中国在这个方面,有明显的制度优势。但在理解我们2-3年优势的过程中,也要认清两件事:一是,我们的进度最快,主要是因为我们的需求最为迫切。中美贸易战和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去中国化”倾向,让我们必须尽快开发出自己的数字货币来进行反制。
二是美欧等国虽然在央行数字货币领域进展略微落后,不代表他们在私人数字货币领域没有发展。
比如Libra就是典型的私人数字货币,却极有可能成为美联储的达成目的的工具。这是美国“小政府大市场”理念下的常规做法,近年来最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NASA与Space X在航空领域的合作。一个初创型商业公司,差不多徒手干掉了全球所有的政府航空航天研发部门。
三是我们的DC/EP应用场景首先还是国内,在国际化推行上有先天弱势。中国现在在全球支付结算总份额中占比大约在2%左右,而美国始终占40%左右,欧洲占35%。全球外汇储备中中国的份额大约也是2%,美国则占62%,欧洲占20%。这个比例已经维持了很多年。
如果以美元国际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来看,一战结束之后,美元就已经有实力成为所谓的“世界货币”。人民币目前在国际支付结算中的使用占比,甚至还不如100年前的美元。
领先是存在的,不必妄自菲薄;差距也是存在的,但也不必沮丧。
对外,DC/EP长远来说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技术准备。
对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安全性,推进无现金化社会,以及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可以预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数字人民币的落地,必然会推动新一轮的配套基础设施的研发与建设。
Libra想要建立一个全球支付系统,巩固美元霸权,拿走全世界所有人的数据。而中国给出的答案是:不必了,我们自己就有。
投资人张颖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认为中国经济到了一个节点:从电梯模式切换为攀岩模式。
所谓电梯,指的是那些稳定的、确切的通道。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学历越高,就越能进好单位;进了好单位,就肯定比卖口红的挣钱多……只要搭上方向为上的电梯,就能很确定的往上走,但现在不是这样了。
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没有电梯可以坐了,我们面前的是一场攀岩,要不断找到正确的抓手才能往上爬。数字人民币落地背后,各类新基建的红利就是国产崛起的一个重要抓手。
我们已经取得的进步,足以使人振奋。但与未来我们将拥有的一切相比,今天的一切,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