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番花信风 · 迎春】是谁说你浪得世上迎春名?
二十四番花信风 · 迎春
立春 一候迎春
绘图/白胖燕
“我是寄居北平的人,这个印象,便是北平的春光所给予我的。”
不同于老舍深爱北平的秋,张恨水好像更爱北京的春天——
“你若是顺着东西长安街的马路,一直向中央走,到了天安门外市民花圃里,你便可以看到左边平地堆起一片红色,是榆叶梅,右边一片黄色,是迎春花。其间杂以点缀的叶子,真个如锦绣铺地一般。加上绿亮黄瓦的高楼之下,是双耸玉阙,四绕红墙,画师也画不出这伟大美丽的景致来。”
从北平走到北京,也会在路上不经意看见一丛黄花开满绿枝,像倾泻了一墙的阳光,让人觉得不是寄居在哪座城市,而是寄居于四季之中。
立春一候当令,那一片黄色,就是张恨水说的迎春花。
按照气候学来说,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2月立春时,中国北方其实远没达到这个温度,但我们偏偏要在立春之后就唤作春季,或许是种迫不及待的偏爱吧。
迎春,别名黄素馨、金腰带。因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花生长在去年生的枝条上,枝条柔软,给了园艺师们任意蟠缠的创作空间,因为这个特点,迎春别称金腰带。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值得讲讲——
大禹治水时遇到了一位姑娘,这姑娘给他们烧水做饭,帮他们指点水源,又成了亲,大禹临别时把束腰的荆藤解下来,递给姑娘。姑娘说,我就站在这里等,一直等到荆藤开花,洪水停流,人们安居乐业时,我们再团聚。自大禹走后,姑娘就每天立在这山岭上张望,变成了一座石像,她的手和荆藤长在一起了,血浸着荆藤,不知过了多久,荆藤竟发出了新的枝条。等到江河疏通,洪水归海后,大禹上前呼唤着心爱的姑娘,泪水落到石像上,那荆藤竟霎时间开出了一朵朵金黄的小花儿。大禹为了纪念她,就给这荆藤花儿起名叫“迎春花”。
好吧……还是说点靠谱的。迎春确实产于中国,大致在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区,在中国大概有一千多年的种植栽培历史了,白居易有诗为证: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凭君语向游人道,莫作蔓青花眼看。(《玩迎春花赠杨郎中》)。
看来唐人的眼光与今天的我们相差无几,枝多、花黄,可以算是迎春的两大特点吧。
不过说实在的,迎春花虽然花多,花期长,但多少还是有点单调的,百花齐放的春天,摄影师们也很少在它身上耗费时间,总觉得拍不出许多美感。怪不得宋人刘敞在《迎春花》中写道:秾李繁桃刮眼明,东风先入九重城。黄花翠蔓无人愿,浪得迎春世上名。虽然迎春美得不尽如人意,但最重要的还是她报春的使命。
曹雪芹在为贾府二小姐取名的时候,是不是也深谙迎春花的宿命呢?如果说迎春花是一年中最早开放花朵,那么迎春也恰巧是大观园里最早出阁的女儿。她们只是开启春天的大门,自己便匆匆退场……
几千年来,即便有了公认的历法,人们还是喜欢从风物中感知季节。古人以鸟鸣春,周作人认为,水和花木,更能感到春的印象。张恨水在《北平的春天》里写北京“常常可以看到一位满身村俗气的男子,或者一身村俗气的老太太,手上会拿了两个鲜花盆子在路边走。六朝烟水气的南京,也没有这现象吧?”北平的花木当然不及南方繁多。大概,他真正爱的不是北平的花木,而是处处可以感知美的北平人。只是不知今天的我们是否依然如此。
不过,对于周作人的说法,溯源君只认同一半。要想尽快收到春的消息,还是要去春游吧!这样看来,一些国家会放春假,真是种人文关怀呢。(此处宜抄送你的老师、你的领导)本文版权归中华文化溯源(gmrbjzb)所有,转载须经授权。
编辑 | 杨旗 陈陆寒
二十四番花信风
立春:一候迎春 二候樱桃 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 二候杏花 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 二候棣棠 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 二候梨花 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 二候麦花 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 二候酴醿 三候楝花
(↑ 点蓝字,寻花期)
中华文化溯源
追问与寻觅 开启一段自我确证的旅程
中华文化溯源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光明日报记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