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校协同教育】化小学“中年段”现象为生命成长的育人课堂

陈琼老师 22号天空 2024-01-09

化小学“中年段”现象为生命成长的育人课堂

——“家校协同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呈现】


小志今年上小学四年级,妈妈发现之前听话懂事的儿子好像越来越不听话了:


从上一年级开始,每晚吃过饭,小志就会自觉地去倒垃圾。但是现在小志倒垃圾的积极性没有那么高了,有时就算提醒了,也会磨磨蹭蹭的;从前小志对于父母的安排言听计从,现在却经常会问:为什么要这么做?甚至还会说“凭什么”;上了四年级,小志坚决不让大人接送上下学,并保证注意安全按时到家。


但是独自上下学一个月,已经有三次因为贪玩没有按时到家的情况了,妈妈本来想收回自己上下学这个“特权”,但是小志一再保证,请求妈妈相信他,再给他一次机会。


小志的变化令妈妈摸不着头脑,孩子大了,亲子矛盾多了,怎样认识他的变化,又应该怎样保持顺畅的沟通?如果您是小志的班主任,家长向您求助,会如何引导家长和学生?


【案例分析支招】


案例中小志的表现以及家长的困扰,是小学“中年段”典型现象。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精神导师,是家庭教育的合伙人,面对这样的现象要善于转“危”为“机”,化为学生、老师、家长生命成长的育人课堂。


那么,班主任到底如何做好家长和学生的引导、沟通工作,实现家校协同育人呢?以下两招希望帮到一线班主任。



一、专业分析,精准定位



案例中小志从一年级自觉倒垃圾变为现在的磨蹭,从言听计从到有自己的认知甚至顶撞,从家长接送到四年级保证安全“独立”上下学的“三次失信”,令家长非常苦恼,这一系列的“变化”需要我们进行专业分析。

“中年段”是孩子道德意识发展关键阶段。那么,中年段孩子的心理特征是如何的呢?

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



我们在沟通的时候要注意:由于孩子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扰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需要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导,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而四年级孩子开始出现小学阶段第一分化,需要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信心。

因此,班主任要真正帮助到学生和家长,就需要借助教育学、心理学或发展心理学相关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专业分析,有了这些作为依据,就能给孩子的表现进行精准定位,用科学的方法去帮助学生和家长。


二、三方协作,家校共育



班主任是解决孩子这一问题的专业“顶层设计师”,需要针对“症结”有针对性地制订家校协同育人的方案。聚焦帮助目标,按方案有节奏地推进落实,过程中班主任做好观察者、引导者、帮助者、评价者、建设者。

对于学生,班主任在校营造安全轻松的交流时空氛围,和孩子进行深度交流,了解孩子心灵深处产生家长所反应的这些变化缘由。班主任此时就是孩子的伙伴、知心朋友,尊重孩子、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相机进行引导、帮助、陪伴、鼓励。

对于家长,班主任需要邀请父母双方一起进行交流。但在交流之前,班主任要根据前面和孩子交流所了解掌握的信息,以及针对这个原生家庭的实际情况,提前做一些与孩子父母沟通交流的关键性问题设计,问题不在多,而在精。


交流目标要直指触及解决孩子出现这样变化的家庭教育原因。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不做评价者、不做教育者,而是家长平等的对话者,家长的教育伙伴,家庭教育的引导者。

班主任分别通过对孩子、家长进行了深度沟通、了解情况以后,就可以进行分析、总结、梳理,甚至借助身边的优秀同行、心理专家等帮助你找到解决的真正策略。

特别是要思考手续干预帮助策略:在学校,班主以后如何携手班科老师、班级同学来帮助这位同学真正改变?在家庭,班主任给父母一些教育孩子方法、策略和技巧,让家长在家和孩子有优质的相处及教育方式。

班主任就如一位桥梁师,修建好“学生、老师、家长”三方畅通的心灵之桥,对话交流的平台,在平台上三方一起协作,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促进孩子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发展。


出现“中年段”现象,家长不要焦虑,班主任不要慌张,要善于化小学“中年段”现象为生命成长的育人课堂,静待花开,倾听孩子生命成长拔节的声音。

【近期文章链接】

1.作业到底谁改?治理之道在这里!

2.【家校沟通公约】历时2个月,制订53条家长公约!干货!

3.一线语文教育:提升语文教育质量的三大路径与策略

4.【班主任有问有答系列1】家校同行,为孩子生命成长赋能

5.让教师管理更有温度的“四个细节”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