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再问宝宝补充剂了!读完这篇攻略,你也是半个营养师

干妈天团 放心选 2020-09-14

在我们宝宝成长群,补充剂一直是热门话题,先来感受下这些花式小问↓


宝宝几个月需要补钙?

益生菌啥牌子好?

宝宝贫血了要不要补铁?

DHA有没有必要补?


日常浏览权威医学及育儿网站,评测过VD、DHA、益生菌等各类补充剂,干妈发现,不少宝妈对该补啥,别补啥尚存困惑,跟风就补的不在少数。今天,咱们就来详细聊聊补充剂的那些事儿。


真·万字长文 建议先收藏再阅读


吃补充剂前,这些问题要搞清


服用补充剂别跟风,这些问题很重要


想要给娃“大补”之前,干妈劝你先stop!知道这个成分是啥么?缺乏了到底会怎样?到底缺不缺?能不能从食物中获得?不能食补,该选什么类型的产品?


没搞清楚前,千万别乱补。接下来,干妈一个一个来解答,内容较长,建议抱好充电宝、准备瓜子花生,慢慢观看。


关于摄入量,这几个指标影响健康


平均需要量(EAR)

满足50%个体每日的营养需求。


推荐摄入量(RNI)

能满足个体(97%-98%)对营养素的需要,还可以保持健康。我们应以这个值作为每天摄入的目标值。


适宜摄入量(AI)

资料不足无法算出RNI时,可以相当于RNI。比如足月儿的营养全部来自母乳,母乳中的大多数营养素的含量就可认为是宝宝的需要量。


可耐最高受摄入量(UL)

每天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低于这个值,是没有安全问题的;高于这个值,可能会有危害。


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

最低的中毒或产生副作用的剂量。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摄入情况下,发现产生危害反应的最低摄入剂量。

此处敲个黑板:可耐最高受摄入量(UL)不等于中毒剂量,目前很多营养素并没有制定中毒剂量。谨慎起见,每天摄入量建议低于UL

字母看完有点蒙?别急,干妈画张图给你捋一捋↓


要不要补充,我们得相信谁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不同的专业书籍、权威网站,对某种成分的作用、补充的剂量等描述可能会有出入。


个人经验、医生建议、教科书还是权威机构的观点...到底该信谁?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概念,循证医学/营养学


什么是循证医学?维基百科上对其解释也不是很清晰。干妈根据自己的消化理解,大致做一个介绍:


循证医学是一套医学评价体系,搜集大量的相关证据,并对这些证据进行质量高低的评价,从而得出结论。


目前医学界认为,循证医学是指导临床实践的金标准。


循证医学是分等级的,其中专家的经验为最低等级。不是说经验没用,只是经验有时没有普适性,有时会滞后于国际权威的科学研究。


所以,干妈会以专业建议作为主要的观点支撑,并平衡收益和损害,给出可行的建议。


最后,本文的建议对象均为健康的足月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需求特殊,在补充时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花式补充剂,来了解一下?


没事儿别乱补


十年前,妈妈们热衷于给宝宝补钙,现在虽然很多人意识到喝奶的宝宝并不容易缺钙,但还是经常有人问这个问题。


这不,前两天还有宝妈在群里问↓



| 宝宝一天需要多少钙?


看表↓


| 需要的钙可以从哪里获取?


母乳:母乳中的钙含量能够满足健康足月儿0-24月的营养需求。


配方奶:奶粉中强化钙,吸收正常的宝宝喝合格的奶粉一般也不会缺钙。


天然食物:丰富来源及含量见下表↓

*虽然一些食物钙含量比奶高,但因为食用量少或吸收率低,整体效果不如奶类,但可做一部分钙的来源。


所以,从上表也不难看出,钙的优质来源是奶类及奶制品,奶中的VD、乳糖可以促进钙的吸收,钙磷比例也较为恰当。


| 正常饮奶,宝宝不易缺钙


0-1岁的宝宝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饮奶正常、消化吸收正常的宝宝不需要额外补钙。

1岁以后,每天饮奶量在300-500ml或者相当钙含量的奶制品,也不需要额外补钙。


但是家里总会有各种补钙“催手”,一看见孩子枕秃,爱出汗,不好好吃饭,甚至指甲盖泛白,甭管三七二十一,就盲目开补,殊不知↓


| 钙补多了,会有副作用


钙会和脂肪酸结合成钙皂,摄入过多,会增加便秘的概率,也会影响钙和脂肪酸的吸收。


此外,钙补充过多,可能会影响锌、铁等矿物质的吸收矿物质同时补充相互影响吸收,所以并不建议同时补充很多种矿物质。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热衷于喝奶或者家长重视喂奶,仍然会有一部分的宝宝缺钙。


缺钙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骨骼病变,严重者可能会导致佝偻病,此外,还会影响牙齿发育,增加患龋齿的概率,缺钙不容忽视。


| 这些情况,宝宝需要额外补钙


第一种:平时饮食中钙摄入不足

如果宝宝不喝奶(例如乳糖不耐受、牛奶过敏、素食)或者喝奶很少,通过正常饮食不容易获得足够的量。


第二种:出现佝偻病症状

主要表现为O型腿、X型腿、肋骨串珠、鸡胸等。注意是肋骨串珠,而不是肋骨外翻。


这俩有啥区别,具体见图↓

第三种:排除维生素D缺乏

有时候缺钙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造成的(VD缺乏导致钙吸收不足),此时,单纯补钙毫无意义,更应该重视的是VD的补充。


如果孩子同时满足上面3个条件,建议去医院进行检查。通过骨矿物质含量检测发现骨矿物质含量不足,就可以判断宝宝缺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钙。

不建议做骨密度和血钙检测


宝宝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阶段,骨密度的检测并不适合。血钙并不能体现骨骼中钙的含量,因此,静脉抽血或者指尖血测钙也不适合。

此外,枕秃、出汗、夜啼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能作为缺钙的判断依据。



容易缺乏,但不被重视


如果要给宝宝最需要补的矿物质排个顺序,干妈认为一定是铁。


| 为什么矿物质里最需要补铁?


第一,发病率高。

《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中提到: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


第二,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影响大。

缺铁性贫血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运动和免疫功能,严重缺铁会影响认知、学习能力和行为发育,并且这种影响并不能被逆转。


| 那宝宝为什么容易缺铁呢?


母乳中铁含量低,出生前4-6个月,宝宝利用自身储备的铁来维持身体所需。4-6个月时,自身铁耗尽,急需从其他食物获取铁。


如果宝宝不能从辅食中获得充足的铁,在6至9个月时就会有缺铁的风险。


要知道,很多人认为肉不好消化,不会很快给宝宝在辅食中引入肉类。而国产或正规进口的米粉,铁含量并不算高。


这也是为什么干妈建议母乳宝宝和配方奶宝宝选米粉要区别对待的原因。另外,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的宝宝也更容易缺铁,建议注意补充。


| 宝宝需要多少铁?


看表↓

*国内因缺少相关数据无法制定0-1岁的UL,不代表可以不限量


| 从哪里可以补铁

母乳里含铁量很低,不过吸收率较高。配方奶中会强化铁,但吸收率低。美国产的奶粉相比其他国家铁含量更高。


强化铁的食物:婴儿米粉是最常见的强化铁的食物。国产和正规进口的米粉含铁量不高,适合以奶粉为主的宝宝;美版和澳版米粉含铁量高,适合以母乳为主的宝宝。


具体如何选择,请戳米粉榜单↓

天然食物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


血红素铁吸收率高,不受膳食因素的影响,平均25%,主要存在于肉类、动物内脏和血液里。非血红素铁广泛存在于食物中,但会受到草酸、植酸、多酚等成分的影响,吸收率1%-10%不等。


发酵的面食和焯水的蔬菜植酸和草酸含量会减少,VC可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干妈梳理了一张常见食物中铁含量的排序,不知道怎么食补的可以参考↓


可见,传说中的补铁神器,什么大枣、菠菜啥的,其实补铁效果很一般。


蛋黄虽然铁含量高,但因为是非血红素铁,并含有影响铁吸收的卵黄高磷蛋白,所以吸收率仅为3%,并不是铁的良好来源。


| 铁剂需要额外补充吗?


先来瞅一眼权威机构的建议↓

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营养学会:健康的足月儿不需要补铁,辅食应提供富含铁的食物。


美国儿科学会:从4个月开始,母乳喂养的足月儿,每天补铁1mg/kg,直到婴儿开始食用含铁补充食品。配方奶粉喂养儿不需要额外补铁(美国奶粉铁含量高)。


世界卫生组织:饮食没有强化铁食物或生活在贫血率高于40%地区的6-23个月的婴幼儿,建议每天补铁2mg/kg。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足月儿纯母乳喂养4-6个月,并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必要时每天补铁1mg/kg。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无需补铁,但也应注意补充含铁的辅食。

干妈更倾向于推荐中华医学会的观点,当宝宝出现食欲低下,易烦躁,面色苍白、指甲脆薄、反甲等情况时,建议及时就医,诊断为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则需要及时补铁。



 

  ❸  

正常不用补,腹泻期可适当补


说到锌,妈妈们的第一反应是影响长个,导致挑食偏食。而这些后果,是家长能够直观感受到的,所以补锌产品在妈妈圈也是很受欢迎。


| 宝宝需要多少锌?


看表↓


| 能食补就食补,通常无需额外补充


首先,含锌丰富的食物容易获取。


母乳中锌较为丰富,奶粉中也强化了锌。锌广泛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如贝壳类食物、红色肉类、动物内脏和坚果等(不建议给整粒的坚果,但可磨成粉加入食物中)。

其次,从婴幼儿锌的需要量来看,每天的推荐摄入量并不高。


此外,在国内常见的大型营养或流行病学调查中,并没有多少关于我国宝宝缺锌的情况。而常见缺乏的营养素为铁、碘、维生素A和维生素D。


| 腹泻时可适当补充


目前中华医学会和WHO支持婴幼儿腹泻时补锌:

*WHO官网《补锌治疗腹泻病》


当然,这也有一定的争议。一些发达国家并没有推荐腹泻时补锌,但循证医学Cochrane关于儿童腹泻补锌的结论是“在缺锌或营养不良率高的地区,锌补充剂对六个月以上的儿童腹泻有益。”


所以,虽然正常情况下不建议补锌,但在腹泻期,6个月以上的宝宝还是可以适当补锌的。


| 腹泻期如何补锌?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建议:每天为腹泻儿童提供10mg至20mg的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建议:6个月以上感染性腹泻,每天补充20mg锌10-14天。


干妈建议


健康状态下一般不需要补锌;

临床诊断判定需要补锌,建议遵医嘱。


腹泻时,6个月以下宝宝,不用补锌;6个月以上宝宝,如果营养良好,可不补锌;如果饮食不均衡或处于锌缺乏率高的地区,腹泻期间每天补锌20mg或在医生建议下补充。


 ❹

维生素A

争议性很大的一种维生素


为啥争议性大?


主要是因为市面上同时存在VD和AD两类补充剂。目前,某品牌的AD已经充斥在医院和药店,而国外产品则纯VD较多,因此关于补不补维生素A(以下简称“VA”)展开了激烈的谈论:


正方

我国6岁以下的孩子VA缺乏率高,AD结合是考虑了中国国情。

国内AD多是广告营销的结果,医院医生推荐AD是因为利益驱使。

反方


看到这儿,感觉都有理,VA到底有什么用,那到底要不要补充VA呢?


| 缺乏VA会有什么影响吗?


VA维持暗光视觉、维持皮肤黏膜完整性、维持和促进免疫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持生殖功能等。


轻度缺乏会导致干眼症(眼睛干涩),重度缺乏会导致夜盲症(黑暗中看不清东西)、免疫力下降、增加儿童感染性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所以对宝宝而言VA是非常重要的。


| 宝宝会不会缺乏VA?


干妈先来介绍下目前我国儿童VA缺乏的现状。


中国疾控中心官网:维生素A缺乏是世界三大微量营养素缺乏性疾病之一,我国呈中度流行(>10%),无明显临床表现、但介于正常和VA缺乏之间的边缘型VA缺乏高达30%~40%。


《中国 0-6 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1982 年-2006 年,5 岁 以下儿童VA 缺乏率为 10%左右,改善不明显。


可见,我国儿童VA的缺乏率还是比较高的。


| 宝宝需要多少VA?


看表↓


*一些产品上VA的单位是IU,属于国际单位

1IU=0.3μgRAE


|  从哪些食物中可获取VA?


母乳:母乳中VA的含量和妈妈饮食密切相关。根据仅有的几篇文献,我国母乳样品中的VA含量在世界范围内较低。所以妈妈们还需要重视自己的饮食。


配方奶:配方奶粉中强化了维生素A,以奶粉为主的宝宝不需要额外补充。


天然食物:动物肝脏中VA含量最为丰富,牛奶和蛋黄中也较为丰富。另外,绿色和橘色的蔬果中含有β-胡萝卜素,也可转化为VA。


强化VA的食物:目前我国强化VA的食物并不多,个别牛奶中有强化,需留意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补充剂:目前VA的补充剂大多是和VD在一起的,主要包括AD制剂和鱼肝油。


| 如何判断我家宝宝是不是缺VA?


同样,通过观察并不容易判断宝宝是否缺VA。你需要做两件事:


第一,回顾宝宝日常饮食,初步判断VA是否充足;第二,如果怀疑VA缺乏,可以进行医学诊断。根据WS/T 553—2017《人群维生素 A 缺乏筛查方法》,如符合以下情况,属于边缘型缺乏和缺乏。

*边缘型缺乏:体内VA可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但是补充VA后血清(血浆)中视黄醇水平上升。

缺乏:体内VA不足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血清(血浆)中视黄醇水平低于判定界限,并可能出现眼、皮肤等的病理改变。


| 我家宝宝要不要补VA?


大多数国家的官方建议是宝宝出生后及时补充VD,并没有给出VA的补充建议。


WHO在《0-5个月》和《6-59月龄》维生素A的补充建议中提到:


不建议0-5个月的宝宝补充维生素A,建议在VA缺乏已经构成公共问题的地区,6个月到6岁的宝宝进行补充。


补充建议如下↓

不过,这个并不针对你家宝宝的情况。如果有以下情况之一,建议补充。


纯母乳宝宝:妈妈饮食不均衡,以素为主,母乳中维生素A含量少。


辅食宝宝:宝宝添加辅食后奶喝得少,饮食中缺VA(肝类、深色蔬果吃得少)。


幼儿:断奶后宝宝通过饮食无法获得充足的VA。


当然,如果母乳妈妈食物摄入维生素A充足、配方奶粉宝宝饮奶量充足、宝宝辅食中维生素A摄入充足(例如,鸡肝20g或猪肝42.5g/周),都不需要额外补充。


| VA补多了会不会中毒?


WHO在《指南:6-59月龄婴儿和儿童补充维生素A》提到,大多数6-59月龄婴儿和儿童对10万~20万IU的维生素A耐受良好。


尽管报告有3%~7%的儿童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副作用。不过,这些症状通常为一过性的,绝大多数在摄入后24小时内发生和消失。


迄今尚无单纯因维生素A ,摄入过量导致维生素A中毒而死亡的病例报道。


但干妈还是提醒大家,VA大量摄入会蓄积中毒,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如果补充,不要超过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维生素D


难以通过食物获取,可一直补到老


相信所有妈妈都知道维生素D。从出生后两周就建议开始补充,但关于维生素D,还是有很多人会有疑问。


维生素D(以下简称VD),又称为“阳光维生素”,是脂溶性维生素,有D2和D3两种形式。VD促进钙、磷的吸收,维持血液中钙、磷的动态平衡。这也是为啥,VD缺乏和钙缺乏的症状很相似。


对于婴幼儿来讲,V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造成佝偻病。主要表现同钙缺乏一样,出现O型腿、X型腿肋骨串珠、鸡胸等症状。当婴幼儿出现骨骼病变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不是缺钙,而是缺VD。


| 宝宝需要多少VD?


看表↓


*0-65岁对VD的每日需求量均为400IU


| VD从哪儿获取?


大于90%的VD来自于日照后皮肤的合成,其余的来自食物。


母乳中含量非常少(这也是为什么宝宝出生后要补充VD的原因),配方奶粉中强化了VD。


天然食物中VD含量少,富含脂肪的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奶油中较多,其他食物中含量很少。


具体的含量可参考美国农业部的数据↓

*以鸡蛋为例,想每天补充400IU,起码得吃10个50g的鸡蛋。


| 不是所有的晒太阳都能合成VD


紫外线分为UVA、UVB、UVC三类,只有UVB可以促进皮肤合成VD。


如果在室外光线不足(纬度高的地区)或者有雾霾再或者露出的皮肤少,都会影响到VD的合成。


不仅如此,即使以上都不是问题,但皮肤较黑、涂抹防晒霜、穿防晒衣、隔着玻璃晒太阳,VD的合成也大打折扣。玻璃可以阻止大部分UVB穿过,防晒霜中的SPF值,不就是屏蔽UVB波段的吗?


所以说,只要你老宅着或者日常防晒,VD真的可以补到老。


| 不建议晒太阳补充VD 


防晒不光是为了防止晒黑,而是能更好的保护皮肤健康,减少皮肤病变和癌变的机率。


小宝宝的皮肤比成人薄,发育不完善,更应该重视防晒。关于如何给宝宝防晒,内容太多,干妈准备单独写一篇。


说了这么多,干妈认为,皮肤的健康重于VD的合成。所以外出注意给宝宝防晒,至于VD嘛,完全可以单独补充。


如果你的宝宝防晒工作做得断断续续,可以选择隔几天补充一次。


| 母乳还是奶粉喂养,补充建议不同


母乳中因为几乎没有VD,所以需要额外补充,每天400IU(10μg)。


奶粉中强化了VD,一般认为如果每天能喝到900ml以上的奶,则不需要额外补充。但实际上,大多数宝宝并不能保证每天这么多奶量的摄入。


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奶粉罐上100ml奶液中VD的含量,再结合宝宝每天的饮奶量,算出通过配方奶获得的VD。然后再用补充剂补到400IU。


举个🌰,每天奶粉摄入300IU,那么一天只需要补充100IU的VD就可以了。


一粒400IU的,怎么给?


因为VD是可以蓄积的,所以可以吃一粒400IU,再停3天。这样平均到每天就相当于额外补充100IU的VD了。


| VD补到几岁?

这个问题,请看干妈答疑(点击传送门


|  如何给宝宝挑选合适的VD?

干妈年初测了市面上主流的几款VD,发现坑还是挺多的。


当然,这个坑也只能通过检测才能发现,而除了实际含量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其他的几点:


为了防止变质,建议选择:食用周期短+棕色瓶身或胶囊型产品+添加了VE或者辅料是椰子油/橄榄油的产品。


为了防止挑食,建议选择:无添加糖或香精香料的产品。


为了防止过敏,建议选择:根据宝宝的过敏原,选择不含此类成分的产品。如宝宝对花生过敏,建议选择不含花生油的产品。


哪款VD比较好?


戳下面小程序了解详情↓



     ➏    

维生素C

不能预防感冒,日常饮食足够


VC是一种很常见的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和脂溶性最大的区别是如果摄入过量,可以随汗液、尿液排出体外,一般不容易蓄积中毒,所以也需要每天补充。


VC的作用大家都不陌生。抗氧化呗!没错,VC确实抗氧化。不过ta还有其他的作用。例如促进铁的吸收、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


| VC并不能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

干妈在流感盛行的年初写了篇文章,这里就不赘述,具体请戳(点击传送门


| 宝宝需要多少VC?


看表↓



| 宝宝可以从哪里获取VC?


母乳中存在VC,配方奶中也强化了VC。

除此之外,添加辅食后,宝宝还可以从食物中获得VC。


按照一天40mg的VC计算,宝宝吃半个猕猴桃或者3、4颗鲜枣就完全满足一天的需求了。


| 宝宝需不需要额外补充?


一般不需要。母乳和配方奶中有VC。新鲜的蔬菜水果中VC很丰富。


当然,蔬菜烹调后VC会被不同程度的破坏,但生吃的蔬菜和水果没有经过加热,是获取VC很好的来源。


➐ 

DHA

不能让宝宝变得聪明,但大脑需要它


干妈生娃没多久,有朋友好心送了瓶DHA,并叮嘱我从3个月开始给妞儿补充。干妈的知识库里没有DHA的补充建议呀,难不成是知识该更新了?


干妈赶紧查资料,发现补DHA并没有依据。虽然很多商家宣称DHA可以让宝宝更聪明,但并没有相关的证据证明这一点。


那是不是宝宝不需要DHA?


当然不是


宝宝的大脑和视网膜中含有大量的DHA,所以即便不能让宝宝更聪明,DHA也是大脑和视网膜很重要的成分。


有人给罗猴喂缺乏DHA的饲料,发现其视网膜中的DHA明显减少,视力受损。而在饲料中补充DHA后,视网膜中的含量增加,视力恢复正常。


DHA维持了脑和视网膜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否则,中国营养学会也不会制定婴幼儿DHA 的需要量了。


当然,每个国家的建议并不相同,比如美国虽然认为DHA很重要,但并没有制定DHA的推荐摄入量,0-1岁只制定了ω-3脂肪酸(主要包括α-亚麻酸、DHA和EPA)的总量。


DHA,学名二十二碳六烯酸,俗名“脑黄金”,是一种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因为有很多不饱和键,所以不是很稳定,保存不当容易氧化变质。


P.S. 所以干妈评测DHA产品时,好几款过氧化值或酸价超标。


高浓度的DHA存在于脑和视网膜的细胞膜中,DHA在视网膜中的积累通过出生完成,而大脑中的积累在整个出生后的头两年持续。


| 宝宝需要多少DHA?


看表↓


虽然没有UL,但并不代表可以越多越好。


DHA摄入过量,不仅浪费钱,可能还有较轻的副作用。


一方面,吃多了浪费,毕竟是脂肪酸,当作能量消耗了。


另一方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认为EPA+DHA的总量每天补充应少于2g,但并没有强调年龄,也没有强调单独补充DHA造成的危害。


况且,推荐100mg的DHA,吃到2g也是很罕见的。EPA+DHA摄入过量可能会造成胃肠道的不适,例如口臭、烧心、恶心、腹泻、头痛和汗臭等。


| 从哪里可以获得DHA?

母乳:母乳中有DHA,但同VA一样,会受到妈妈饮食的影响。


配方奶粉:大多数配方奶粉中会强化DHA。但目前奶粉中添加DHA在国内并不是强制的,而欧盟的奶粉新政要求,所有奶粉均需要强化DHA。


天然食物:主要存在于富含脂肪的鱼类中。不同品种的鱼,DHA含量差别很大,三文鱼、虹鳟、金枪鱼等DHA含量高。在给宝宝选鱼时,除了关注DHA含量,还要了解汞污染程度和鱼刺是否过多。


干妈整理了宝宝选鱼的攻略,请戳(传送门


体内合成:必需脂肪酸α-亚麻酸可以在体内转化为DHA。但是转化的效率非常低,不作为DHA的良好来源。


| 我家宝宝需要额外补充DHA吗?


干妈鼓励优先从食物中获取。当确定食物中缺乏DHA时,再考虑额外补充。


可见,只要哺乳妈妈注意补充DHA,或者选择强化了DHA的奶粉,或者辅食能经常吃富含DHA的鱼类,宝宝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


| 想买DHA产品,怎么选?


安全和实际含量是我们最关心的。但这些不检测真的不好说,具体产品推荐,请移步榜单↓

如果买我们评测外的产品,建议以下几个条件优先:


1、DHA含量多余EPA(鱼油中两者同时存在,藻油则几乎全是DHA)

2、每天推荐量在100mg

3、成分比较单纯,添加剂含量少

4、周期短,深色瓶身或者胶囊型等,可参考VD的选购


益生菌

    营销和使用率已超过实际的用途和好处


如果说10年前大家热衷于给孩子补钙,那现在益生菌代替了钙剂成为补充剂的老大(VD除外)


有事儿没事儿整两包,什么促进消化、缓解腹泻、治疗湿疹的宣传,感觉益生菌无所不能。事实真的如此吗?


| 益生菌到底有没有用?


作为有利于健康的活的微生物,益生菌与身体已有的微生物相同,并经过安全性评估。


在循证医学Cochrane官网上,对益生菌的各个作用进行了综述,干妈摘取了几个和宝宝有关的结论:

结论一: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益生菌用于湿疹的治疗


结论二:有限的证据表明益生菌在治疗儿童持续性腹泻上,可能是有效的


结论三:益生菌可能比安慰剂更有效地预防急性荨麻疹,但证据质量很低


结论四:益生菌证明可降低早产儿(出生体重小于1.5kg)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死亡率的水平。


结论五: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在婴儿食品中添加益生菌可以预防过敏性疾病或食物过敏。


美国国立医学研究院有一段对益生菌的中肯评价:

尽管一些益生菌在研究研究中显示出前景,但缺乏强有力的科学证据来支持益生菌对大多数健康状况的特定用途。


可见,益生菌并不是完全无用,但也不是像商家吹的那么神。而且,不同的益生菌可能具有不同的效果。


目前益生菌公认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1、促进免疫力

2、可能有助于预防由感染或抗生素引起的腹泻


我国目前申报和批准的含益生菌的保健食品,主要为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通便等功能。


等等,益生菌可以治疗便秘?


梅奥诊所提到,服用益生菌可以预防偶尔的便秘,注意,这里是预防。


而北美和欧洲儿科胃肠病学会、肝病学和营养学会在《婴幼儿功能性便秘的评估和治疗》中提到,不支持使用益生菌或益生元来治疗儿童便秘。


这个结论真的颠覆三观。


综上,希望大家要清楚一点,保健品并不是药物。药物可以治疗疾病,保健品只能预防和辅助治疗,并不能治疗疾病。所以我国批准保健品的功能应该在于预防和调节,并不是治疗。


| 益生菌有副作用吗?


关于益生菌长期安全性的信息是有限的,目前认为,益生菌是否安全,取决于你的健康状况。


对于健康人群,安全性很高。一般不容易出现副作用。即使有,也主要是一些轻度的胀气。


但对于经常感染或免疫力减弱的人群,服用益生菌可能会有严重的并发症。


一般益生菌产品的推荐摄入量为10^8~10^11CFU/d,建议最多不超过10^11CFU/d。


| 有没有必要给宝宝补益生菌?


干妈觉得,健康状态下没必要。宝宝需要通过饮食等逐步建立自己的肠道菌群,额外引入不利于自身正常菌群的建立。


那疾病状态下,要不要吃点益生菌?


根据权威医学机构的建议,干妈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没必要吃的。不过在腹泻时,容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儿科医生往往会建议使用益生菌产品。


| 给宝宝选择什么样的益生菌?


我国前卫生部经过安全性评估,确定了《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药品益生菌除外)


在给0-3岁宝宝选益生菌保健品时,要注意是不是含有以下菌株↓


给娃选益生菌,拢共分三步

第一步:看清菌种、菌株号

一些海淘产品,菌种及菌株号不在上述名单内的,不建议选购。


第二步:看菌活总数,在10^11CFU/d下越多越好。

我国规定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在其保质期内的活菌数量不得少于10^6CFU/mg(g)。具体可参考我们的活菌数量检测结果,没测过的品牌,建议选生产日期新鲜的,越近越好。


第三步:看配料表

含有添加糖(0-2岁)、香精(0-2岁)、木糖醇、乳糖醇、硅酸钙、三氯蔗糖等成分不建议3岁以下宝宝选用。此外,如果你的宝宝有牛奶过敏等症状,要留心配料表里的奶粉、乳粉等牛奶成分。


具体推荐,请看榜单↓


Q:要不要给宝宝做微量元素检查?

A:不建议将微量元素检查作为常规的体检项目。


不过如果家长怀疑宝宝微量元素缺乏或者已经出现了相应的症状,建议有针对性地去检查。


例如婴幼儿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如果家长觉得宝宝铁摄入较少或者出现了相应的症状,建议带宝宝去做检查。


你可能还想看↓

宝宝辅食水挺深,营养师私藏笔记拯救你


参考资料:

1. Baker RD, Greer FR.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iron deficiency and iron-deficiency anemia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0-3 years of age). Pediatrics 2010;126:1040-50. [PubMed abstract]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ron Deficiency Anaemia: Assess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1.

3.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中华儿科杂志2008年7月第46卷第7期

4. Iron Requirements of Infants and Toddlers. http://www.espghan.org

5. 《补锌治疗腹泻病》世界卫生组织中文官网 

6.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施行)》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评审规定(试行)

7. Oral zinc supplementation for treating diarrhoea in children. http://www.cochrane.org

8. 《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中华儿科杂志

9. 《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

10.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国务院办公厅

11. 《指南:6-59月龄婴儿和儿童补充维生素A》世界卫生组织中文官网 

12. 《指南:0-5月龄婴儿补充维生素A》世界卫生组织中文官网 

13. 《营养功能成分应用指南》杨月欣、李宁著

14.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8版)》孙长颢著

15. 《中国营养成分表(第2版)》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著

16.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中国营养学会著

17. DIETARY SUPPLEMENT FACT SHEET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18. Vitamin D & Iron Supplements for Babies: AAP Recommendations.AAP

19. 孩子需要服用钙片吗?香港卫生署

20. Vitamin D deficiency: migrant health guide.英国卫生部

21. WS/T 553—2017. 人群维生素 A 缺乏筛查方法 

22. 《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

23.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最后絮叨

              

养娃是个体力活更是个脑力活,妈妈们殚精竭虑却依然有可能选错,干妈能做的就是为你们排坑解忧。


科学的育儿方法、正确的选购姿势,我想远远比推荐商品要更有意义。如果认可我们,就转个发,点个赞,给干妈一点小小的鼓励吧~




下单前必看的小程序

拯救购物车的神器

内有4000+商品评测结果

排雷避坑全部精华都在里面

你还不收藏置顶举高高!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