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老师讲作文(15):境由心造 情随景生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更多文章,请点击上面的“乐乡树人”,关注即订阅。


境由心造  情随景生

——写景状物类之“写心境中的景物”

文/ 山栀子

【名家借鉴】

莫怀戚的《散步》中有这样三段文字: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两段景物,简短几笔轻描淡写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选取“新绿”、“嫩芽”、“冬水”三景,这是冬去春到之时典型的景致。“大块小块”、“有浓有淡”、“密”、“咕咕起了水泡”这些修饰语,透露的是春之气息,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是对生命力的礼赞。母亲眼望之处,景物描写无不透露着生命之光。这是生命在呼唤。

看似随意描写,实则匠心独运。每一笔景物描写都服从于“生机”与“生命”的主题。因而,无论是叙事中的景物描写,还是咏物中的景物描写,都要精心取景,选择“心境”之中的景物,只有景物带上了作者的心境与思想,这样的景致才动人。

迟子建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是这样表现春天的:

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的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的山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炸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浪.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浪,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的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做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一是抓住“霜花”,运用拟人手法,将“霜花”的欲走还留之态写得富有情趣。二是抓住“残雪”、“草芽”、“春水”等典型早春景致,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得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写景要抓住特征,有详有略。择其一点,细腻描写,表现景物的特色之美。如选文中的“树”、“花”、“鸟”则一笔带过。写景要妙用修辞,情态毕现。比喻生动,拟人活泼,动词传神。写景要寓情于景,借景抒怀。本文中北国之春迟到的描写中,提炼出“一点一点化开的”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主题,既引人遐想,又意味深长。

【作文医院】

春天的气息

文/胡榕婷

春风轻轻敲击窗户上的玻璃,于是我打开窗子将春姑娘迎进,她告诉我冬已经到了天涯海角。于是我卸下寒冬时重重的棉袄,邀上同伴一起去感受春的气息。

我们走在田间的小路上,放眼望去已是漫山遍野的绿。刚出土的小草的嫩芽使我都不忍心去踩他们。细细地看见它们并不是那种翠绿色。(病句,应改为:细细地看,它们…)正如韩愈所说的“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位观察入微的诗人,将春草初出的模样道得如此之妙。

草地间的各种花儿们,更是一朵朵,一丛丛,一簇簇争先恐后,红的,蓝的,紫的,黄的……星星散散,错错落落,撩人眼目。(生造词语,应为星星点点。)好一个“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随意地寻一处草地,舒适地躺卧小憩。呼吸着清新的野花、泥土的清香,和着春的气息,悠然自得。(因为后文中有“果园春花”,不如此处简笔或干脆不写。)

绿油油的麦苗,随着春风的到来,泛起了层层绿波。金黄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偶尔会露出几个顽皮的小脑袋,田间地头人们正趁着这大好的的春光翻上播种。绿绿的草地上已不再如往日的那般宁静。有许多孩子们在这碧绿的地毯上疯闹,嬉戏,空中的风筝早就有了许多。红的、黄的、蓝的、绿的,春燕样的,蝴蝶状的,蜜蜂式的……飘着丝带,拖着长裙,为这澄澈的瓦蓝的天空增添了几分色彩。(此处描写紧承麦田、油菜田而来。思路顺序有点乱,应单独成段,移到后文“大堤边”描写要好。)

春风使你愈来愈不能忽视了它的存在。春风拂面,不知为什么,蓦地想起母亲,心中腾起一种柔情。(转写“春风”,有点乱,与上下文内容均不连贯,建议移至开篇或结尾处。)

“你看!”随着同伴的手指的方向望去,是谁家的果园,娇柔妩媚。那明媚的秀丽的梨园,不知在哪夜的东风里,造就了“千树万树梨花开”。国色天香的桃花,满目春意,笑闹枝头。白的梨花似雪,红的桃花如霞,蜜蜂们在花间树丛里嗡嗡地飞着,闹着。蝴蝶像花仙子翩翩起舞。(建议来点联想,春花的未来是“秋实”,是丰收。)

走过果园,来到堤上。早已是绿柳成荫,杨柳飘丝。这不正是绿杨荫里的白沙堤,江水绿得发蓝,江边的野花,花上的蜜蜂蝴蝶,(前文已有描写,此处删去。把前文的人物活动放在这里写,更妙。)让人永远也忘不了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房前屋后的春燕,竹间林隙的早莺,依然是这春里不可缺少的胜景。(什么角度和视线观察所得,要交代。)

春雨说来就来,一来就舍不得走了。(有点唐突,前无伏笔。此处也应对春雨的特点加以描绘。)真应了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却也是润物细无声。三月的雨,如晨雾般地温柔,静静地飘洒,洗涤那些轻浮的心。(“清明”与“三月”矛盾,说法欠妥。)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颂了这美丽的春,有多少迁客骚人陶醉在这奇妙的春日里。(语意相同,重复,删去一句。)是的,万紫千红的春,草长莺飞的春,永远也道不尽,说不完。(结尾若能紧扣“气息”一词,照应标题,升华中心,可以增加文章深度。)

医诊处方:

1.调整行文思路,移步换景,顺序合理。2.确定重点景致,详写细描,当省则省。3.即景抒情,合理联想,丰富文章的内容。诗词嵌入是本文亮点,还要衔接自然,圆润通畅。4.融入心境,升华一个美好而有意蕴的主题。

升格手术:你能根据前面的病理提示和医诊处方来完成这篇文章的升格吗,注意融入自己的观察、经历、体验和思考。一试身手吧!

【佳作欣赏】

家乡的味道

文/ 郑 琪

想看到什么,就能看到什么,想看到多远,就能看到多远。

春天,我们在这里,谁都是诗人,就像那些树叶,一夜之间就学会了鸟儿翠绿的语言,这个味道是什么?是宁静的味道。

没有莫扎特的交响曲,没有贝多芬的钢琴声。这些奇妙的东西,不应该在这里,因为这儿没有灯红酒绿都市的繁华,这些即使是再美的东西,在这里也显现不出它的梦幻吧。那这里究竟有什么呢?一阵石破天惊的雷声,带来的是一览无余的春景,那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光秃秃的树枝还在冰雪里沉睡,一下子换了模样,亦或是从南国偷取来的花朵,点缀在发间,但为什么却恰如其分?

我喜欢有一天优雅的早晨,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阳台上眺望,舍去了满口“之乎者也”的学习,进行一场心灵的沐浴。仿佛是从一个诗人眼里搬来的阳光,于是刚好落在我的脸颊上,是那么温暖,照透心扉。门口就是河。河沟的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游鱼;河沟的水,很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河沟的水,很甜,甜得好似九天瑶池里所饮的玉露琼浆……风吹动着水波,也吹动着少女的心思,一粒水珠就是她的眼眸,一片嫩叶就是她的嘴唇,风飘絮,又是一个多美的意境啊!

秋色已晚。我曾看见春天的树叶,在风中萧萧落下。想像着春天它的样子,心中多了思念的味道。

抬起一片湛黄的树叶,细数着清晰的纹路,刻录的是岁月的沧桑。人们说陶罐里酝酿着一坛乡情,古色古香,那这片树叶就酝酿着家乡的心愿,从寂寞的这儿,飞向遥远的那儿。当男女老少涌向都市的时候,却还有很多的人留了下来,守着这块黄土地,守着这条河,守着这个家。桔子早红了,稻香早散了,棉花早白了。老水牛歌着同样的调子,老爷爷呼唤着孙子的乳名催促着作业。夜色降临的时候,那一家家窗棂射出的灯光,有多少是盼归的目光啊?这目光里,有高楼大厦,有车水马龙,有流水线,有建筑场……

如果,你要问我,家乡是什么味道?我不能回答你,因为只有你来了才知道。

简评:这篇习作,紧扣“家乡的味道”,选择家乡的春与秋两个季节,表现家乡的“春”之生机,“秋”之思情。写春景,先用对比,突出家乡的宁静与简朴;再用拟人,突出家乡春之生机勃勃。重点描写静静远眺所见美丽,写暖阳,写河水,运用排比与比喻,层层叠加家乡河水之美。写秋思,再现了打工与留守的乡村现实,运用联想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作者微信号:hhb6811623)

推荐阅读:

1.忠心献祖国,静下来重温这些经典

2.黄老师讲作文(12):以事写人 形随事赋

3.黄老师讲作文(13):好文章还需好“身段”

4.怎样撰写教育信息

5.微评论写作:同一事件,不同角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