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栀子:兴趣班,“好菜”还需对“胃口”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兴趣班,“好菜”还需对“胃口”

/ 山栀子

“爸爸给我报了奥数班、作文辅导班、英语辅导班,周末还要学画画和口琴。”“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爸爸妈妈还经常给我增加额外的学习任务,基本没有休息时间,我特别不快乐,希望父母多了解我的感受,不要报那些我根本不想去的班。”这是兰州市城关区东岗小学一项主题为“还我真正的幸福童年——我想对你说”的 3.15打假伪教育活动上学生的“心声”。(中新网315日)

愈演愈烈的中小学生课外兴趣班,已成为当下教育的焦点,也成为民生的痛点。就在不久前,更有家长报料“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课外兴趣班,不只是家长的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而且已成为学生身心不能承受之重。今年1月,江苏南京一位小学生的作文《笨》,真实再现了教育被社会培训机构绑架的乱象;言为心声,也是孩子对学业负担和繁重培训的无声控诉。

课外兴趣班,本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必要延伸和有益补充。一方面,以班级授课制为显著特点的学校教育,注重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统一、同步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明显短板就是,既不能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不能适应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特点。另一方面,现有教育条件下,诸如专业教师、设施设备等学校公共教育资源不足,不能为每一名学生的兴趣发展和特长培养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因此,在学校教育之外,有条件的家庭,家长根据孩子的特长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一个项目进行培训和提高,对孩子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堪忧的是,兴趣班正逐渐悖离它的初衷,褪去它的本色。走进兴趣班的孩子,不再是带着兴趣、满怀热情,高高兴兴地往返。奥数、阅读与作文、朗诵与主持、琴棋书画、体育等等各种名目,赚足了家长的眼球。在社会培训机构招生广告的“轮番忽悠”和“狂轰乱炸”的诱惑下,在越来越激烈的教育竞争现实的倾轧下,再智慧的家长也开始失去理性,盲目攀比,你追我赶,于是,一个班太少,两个班不多,三个班正好,四个五个可以有。家长忙,孩子更忙。

兴趣班越多越好吗?一个人的饮食应该能说明这个问题。一个人,如果每天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再好的菜也会乏味;一个人,面对一桌子的美味,他也只会在其中挑选几样自己喜欢的多吃,其它的至多也就是尝尝而已;一个人,再好的东西如果吃多了,也会吃撑着,暴饮暴食,疾病加身。一个人兴趣发展的规律应该是,在童年时期全面接触、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表现出持久的兴趣和优势。而与日俱增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对兴趣的干扰也会更大。因此,家长应该指导孩子在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坚持和专注于某一种兴趣的发展,即使有多种兴趣,也要做到互不干扰,不成负担。还要意识到,过多的兴趣班,以牺牲孩子的快乐天性、幸福童年为代价,虽然换来暂时的全面发展,但是过度提前挖掘孩子心智的宝藏,不仅会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孩子今后发展潜力的释放。

“好菜”还要对“胃口”,再好也不能“贪多”。中小学生正是身心发育的基础期,也是成长的关键期。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问题”。此前,教育部、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市场的意见。失序的校外培训市场迫切需要治理,而家长的观念也是及时转变。既要对自己的孩子要有合理的成长预期,还要冷静、理智地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善待孩子成长的“时间表”,在学中玩,玩中学,在合理有序的“慢养”中集蓄足够的发展势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他们能有一天飞得更高、更远,走得更好、更稳。

(本文已刊于3月16日《湖北日报网》和《荆江评论》。)

推荐阅读:

1.山栀子:“四勤”写好教育公文

2.永远的山栀子(诗歌散文版)

3.山栀子:“小利是”背后的大情怀

4.山栀子:内外兼修,才能重振“师道尊严”

5.2018,我们迎着春天再出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