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栀子:也给老师一道“减负令”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也给老师一道“减负令”

/山栀子

今年的“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减负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我们给学生要减轻负担,要给老师也减轻负担,现在老师负担是很重的,各种填表、各种考评、各种比赛、各种评估,压得有些老师喘不过气来。”教育部长陈宝生的声音戳中的教师的“痛点”,引起广泛的共鸣。

一线教师负担有多重?可以算算他们的时间帐。有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每周的实际工作时间平均值为54.5小时,一些地区的高中主课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长16小时,远超法定时间,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负担沉重是不争的事实。

一线教师负担有多重?可以看看他们的工作量。初中小学教师的周课时数一般在16节左右,乡村学校会更多;高中教师一般都在24节以上。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还要参与教研活动,写作教学手记,安全值日管理等;如果是班主任,还有更多琐碎的工作。也就是说,每天基本是满负荷运转。有教师坦言,如果要问我有多忙,只需看我每天微信上的运动步数记录就知道了,10000步啊。

还有,在有规模的学校,每一次的考试竞争的排名早已成为一种无形压力。县市级一年两三次的大型统考更是推波助澜。

教师的负担还并非如此,教师真正的负担多半来自于非教学因素。

非教学因素的负担有哪些?不妨听听一线教师的“五怕”。一怕开会。时间长、密度大,没完没了。二怕检查。项目多、要求高,一浪赶着一浪。三怕学校成为各种“现场”。师生停课,频繁演练,正常秩序被打乱,学校一片喧闹,教师累得不可开交。四怕泛化形式化的“教育”。填表格、抄笔记、写心得、自查、整改,网上一团抄。五怕“QQ微信群”。班主任群、年级群、教研群、课题群、家长群等各种QQ和微信工作群,不是要开会议,就是上交材料;不是要晒工作动态或成果照片,就是要解答家长质疑。

更重要的是,不断增加和无限扩大的教育责任正在演变成教师最大的心理负担。且不说非职务活动越来越多,非职务的责任也越来越多。看似本很正常、简单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生怕自己有一点疏忽而导致一场意外,让自己身陷其中,或被问责追责。因为,媒体或身边这样的教训越来越深刻,越来越鲜活。

给教师减负,刻不容缓。教育减负,首先要给教师减负。

给教师减负,就要给教师以空间。关键是大力砍掉教师身上被强加和被裹挟的“非教育责任”。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就要厘清教育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学校的责任,清晰地划定责任的边界。教育本是一种有诗意的生活,充满温度和自由,绝不能让无休无止的“负责”捆住教师的手脚,使其步步惊心。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要坚守教师立场,勇敢地对被层层裹挟的分外之责任说“不”。

给教师减负,就要把时间还给教师。教师的劳动主要是智力劳动,除了“坐班”,还有更多隐性的付出。社会各界对学校要怀有“敬畏心”,不要轻易涉足。学校一定要有这样一个“特权”,就是教育以外的行政部门要少进学校,哪怕是以安全的名义。校园内的事情,为学生成长、为学生安全的事情尽量交给学校和教师自己做。部门和社会的责任在校园外,守护校园周边的平安与宁静。即使是教育主管部门,也要革除积弊,修订考核和评价方式,减少名目繁多的“检查”“验收”“评比”,给学校松绑,给教师减负。正如陈宝生部长呼吁,“学校要拒绝各种‘表叔’‘表哥’,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素质、提高质量。”

给教师减负,别忘了关注教师的精神成长。现在强调目中有人,过分强调对学生的关注,而忽略了“教师”。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的精神自由,决定着一所学校的精神气质。在教师负担上做“减法”,还要在教师的精神生活上做“加法”。既要致力于团队建设、共同成长,也要特别关注个体情绪、施以厚爱。

我们一直在提倡教师安心从教、静心从教。可是,只有真正让教师的负担减下来,让喧闹的校园宁静下来,才能够真正维护教育的“生态平衡”。因此,在致力于教育减负的时候,莫忘给教师也下一道“减负令”。

(本文已刊于3月19日《湖北日报》东湖评论和《荆州新闻网》

推荐阅读:

1.作业减负规定,何以成一纸空文

2.山栀子:教师本土化,留住乡村教育的“根”

3.山栀子:兴趣班,“好菜”还需对“胃口”

4.山栀子:内外兼修,才能重振“师道尊严”

5.全面提升党建质量,扎实推进领航工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