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时评】是谁培养了孩子的“血腥”?|胡常艳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是谁培养了孩子的“血腥”?
●胡常艳近日,“今日头条”推送了一则新闻《大连13岁男孩虐杀10岁女孩》。一个11岁的女孩放学途中被一位14岁男孩残忍杀害,事后男孩的父母竟然若无其事的帮孩子收拾案发现场,擦拭血迹。孩子的残忍令人恐怖,家长的冷酷更令人愤怒。孟子有“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四种“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 ”。教育就是发展生来的带着四种“善端”。教育就应该正确引导,让孩子们分清楚是非对错。教育的力量在于,引领和帮助孩子朝着向上向善的方向发展。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父母的榜样引领则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土壤。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肯定有一个可做榜样的父母,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就是孩子最鲜活生动的“教科书”。我的身边曾经有一个男孩,他的妈妈是美术学院的老师,在他小时候有意无意便会给他买一些绘画方面的涂画册、彩笔。他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使妈妈很忙,没有很多时间为他辅导绘画的知识,但他也会经常自己涂涂画画,在他六岁的时候,已经能将喜欢的奥特曼画的和印刷的作品无出其二了。但是,也有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带大的。放假的时候,或者放学的时候,爷爷奶奶总是在麻将馆里,孩子在经常的耳濡目染中,学会的竟是玩麻将,悲矣!父母的情绪和性格所表现的气质,直接决定着孩子的脾气和态度。有的家长彬彬有礼,对老师很尊敬,孩子们在幼儿园也很听话,是积极向上的状态,孩子们若是有什么问题也愿意沟通。有的家长傲慢无礼,总是吹捧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优秀,事实上这类孩子都有一种过度自满的心态,并不太热衷学习。久而久之,家长的性格和脾气就直接传承给了孩子。问题孩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他们的视而不见。教育中,总会存在差生现象,也是一些老师们不待见的群体。还有一些“熊孩子”,更是缺乏完整和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成了家庭中被遗忘的对象。正是如此,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的方向,走向了沉沦和堕落。其实,很多悲剧,往往是老师或是父母亲自缔造的,冷落造成了冷酷。用加德纳的智力多元论来看,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作为教师和家长,要相信孩子的向善向上天性,多赞美。毕竟孩子只是发展中的个体,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实属正常现象。我们不能戴有色眼镜去对待他们。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什么样的教育便会成就什么样的人生。(作者单位:松滋市新江口镇小天使幼儿园)推荐阅读:
1.【随笔】聆听 “小词”送“春芳”|山栀子
2.【时评】暖心“作业吧”何以寒心?|山栀子3.【时评】重拾“戒尺”,让教育更完整|山栀子4.【随笔】“换位”,你的职业不简单|胡常艳5.【时评】刻苦学习是宝贵的人生起点|王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