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散文】家里有个“白衣战士”|谢 清
家里有个“白衣战士”
● 谢 清自从家里的“白衣战士”上了抗疫前线,我就有了些许“变身”的本领。
我最先变的是一只“勇敢的海燕”。在只停了交通工具,还没有开始封城封小区的正月初四早上,浓雾弥漫,天地就像罩在一个密不透风的木桶里,让人怀疑盘古当年就是在这样的混沌中,一冲动就用一把板斧开天辟地的。偏偏,我要去燃气公司交费,家里的燃气仅仅只有六立方了。
尽管双腿发颤,还是勇敢地迈出了家门。
沿江大道还没有修好,到处用障碍物拦着,应该人不多,我这样想。从小区出来,我瘪着身子从一处障碍物的缝隙挤了过去,成功跨上大堤。
就像一个盲人在天地间穿行,瞬间不知南北,如稠粥一样的大雾模糊的不仅是我的视线,更给人孤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那种惊悚。更可怕的是,平时那般熟悉的玉带园小区那些高大的楼房,竟在我一路上行进的途中,完全没有看见。现在,我究竟在哪里?莫不是我已经走过了玉带园?正在发愁该怎么办,突然前面传来“咳咳”声音,吓得我魂飞魄散,连忙用围巾捂住口罩。定睛细看,前面隐隐约约有个身影在向前缓慢地移动,看那佝偻的姿态,似乎是个老年人。一边在心里“咒骂”这个天气还出来吓人的老者,一边只得轻手轻脚,走走停停,和他保持一段距离。
那天,我好羡慕那些有老公陪伴的女人。
宅家的日子,老老小小一大家人每天消耗的物质不少。随着北山超市配送群里“货物到了,快到岗亭拿东西”的一声喊,我连忙“全副武装”,拖着两个大四轮拖箱,迅速下楼,这时,我摇身一变,成了那个吃菠菜的“大力水手”。一个拖箱硬塞进去60斤重的三袋米,还有一个拖箱放了40斤面粉,大包小包的各种蔬菜以及一些必需品。我就是使出了吃奶的劲,一只手也无法拖动一个箱子。只得反背双手,放在一只拖箱的拉杆上,弓腰往前迈动步伐。从小区门口到楼下,一路上都是蜿蜒的上坡路。每往上走十步,就要停下来,再倒转回去拖另一个箱子。就这样慢慢地往坡上挪动。箱子真沉哪!额上的汗水流进了口罩,又流进了嘴里,只能咽下去。还没有走到三十米远,衣衫都已汗湿,嘴里开始“呼哧呼哧”大口喘气。反正戴着墨镜,捂着口罩,谁也不认识我,便一屁股坐在地上歇一会。这时,我真盼望老公那双有力的大手拎起这些东西,然后笑着说:“哈哈哈,看你现在的样子,好好笑啊”……走走歇歇,200多米的路程,足足用了40分钟。
我变成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老衲”,是因为那天老公给我发了一张照片。那是一张在人民医院城东院区,他正召集一群医生护士开会的照片。城东医院是定点收治确诊病人的,家人战斗在一线的情景是那样真实,看得人心惊肉跳。从此,每当母亲打开电视,看到里面是医护人员抗疫的一些镜头,我都会给她换成江苏台的“非诚勿扰”。仿佛这样,巨大的心理压力才被欢乐祥和的节目冲淡一些。从此,不听也不看新闻,我变成了一个心静的“老衲”。
可以想象,最后,我变作了一个经常半夜在阳台看风景的“夜猫子”。从疫情发生到现在,老公已经40多天没有回家了。他嘱咐没有重要的事情不能打电话,因为太忙。我打的几个电话里,听到的不是在和各级领导开会,就是在会诊;不是马上准备抢救危重病人,就是正在送紧急抽调的医生去城东收治点……隔着听筒,我都能嗅到前线紧张忙碌的气息……
后来,他给我发了几个链接,那是一些媒体对他事迹的一些报道。我从中零零续续知道了在医院抗疫大会战中,他规范了发热救治流程,科学管理临床医生团队,到目前为止做到了医护零感染;还知道了他的一只脚丫红肿溃烂多天,却没有空去处理;也知道了正月初一整整一天只吃了几颗花生米;更知道了因为日夜奋战,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几个小时,有一天开车去城东,有一瞬间突然没有了方向感……
睡不着的夜晚,站在北边阳台看风景。楼下兴业路的路灯每天都很明亮。街上空无一人,静悄悄的,仿佛在上演现实版的“空城计”。身处十几层高的阳台,可以看得很远。黑色的天幕下,散落的民居里,不少窗户透着光亮。看来,今夜无眠的人有很多。他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在祈盼:明天,疫情就会好些了吧?
在这个不一样的春天,那些“白衣战士”的家属们,你们的感受和我是不是一样呢?(作者单位:松滋市实验初中 )推荐阅读:1、【随笔】封城之下(连载之一)|山栀子2、【致辞】以梦为马,诗意芳华 | 山栀子3、【随笔】封城之下(连载之二)|山栀子4、谢清:我有一本枕边书5、【树人1+X】见字如面,读懂战疫家书中的“家国情怀”|刘婉露 刘晓艳 黄斌 曾玉清 镇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