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题评论】新时代劳动教育,怎么看?|山栀子 非常关注 李远谘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让“劳动”回归教育本质

● 山栀子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提出,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在其他课程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每学年设立劳动周,以集体劳动为主。

教育,从未离开过实践;劳动,是教育的最肥沃的土壤。劳动教育,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也一直占据一席之地。但进入21世纪后,整个社会劳动教育的意识逐渐淡薄,劳动教育的地位被动摇。特别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00后”享受着从家庭到学校和社会更加优越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劳动观念日益淡化,劳动习惯日趋弱化。应试教育背景下,原有的“劳动技术”课程被文化课程挤占和挪用,名存实亡;安全管理的压力下,原有的“劳动体验”活动被逐渐取消,课外劳动基地形同虚设。甚至于一些条件好的学校,连校园卫生保洁都已被专职专人替代。

重提劳动教育,落实“五育并举”,这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体现了四个最鲜明的属性。提升了课程地位。劳动教育课程一直是有的,但因其被列为“地方课程”而从来没有得以落实。地方课程是很多专题教育课程的统称,没有专业师资,没有固定课时,也没有相应的考评机制,课程自然会“流产”。在很多地方和学校,劳动教材都成了“循环使用教材”,循环使用,就等同于不使用。将劳动教育课程上升为国家课程,在地位上保障其与语数英等文化课程同等,“开齐开足开好”的管理要求才可能落地落实。凸显了教育属性。过去的劳动教育课程,有的称“劳技”,有的称“职业教育”,从“技术”“职业”到“教育”的改变,体现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的根本变化。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不是过去简单的技术层面,而是“劳动观”的教育,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诚实劳动的意识和风尚,摒弃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劳而获的思想。厘清了学校边界。学校教育中的“劳动成分”越来越薄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组织实施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和尴尬。家长对孩子的适当校内劳动有非议抵触;学校对学生走出校外劳动有风险忧患。《意见》明确指出: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每学年设立劳动周,以集体劳动为主;要求学生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这些,都以法规的形式对学校行为划出了清单和边界。划定了关键标准。劳动教育怎么实施,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这些都是劳动教育的主要范畴。《意见》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16个字进行了明确要求。“出力流汗”尤其关键。这一标准,是对过去劳动教育的形式化、碎片化、泛化的断然否定,体现了切实让学生在汗水和辛苦中接受劳动教育和磨炼,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一鲜明导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从小塑造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教育及时“回归”,教育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本文刊于4月1日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详见左下阅读原文)


劳动教育也是一剂人生疫苗

● 非常关注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很简单的道理:劈柴才能生火,烧火才能吃饭。学习掌握技能,工作才有报酬。劳动是一种文明的延续。从钻木取火撒网捕鱼、刀耕火种狩猎采集、冶金成器造庐群居,一直到渔轮下海银鳞闪耀,卫星上天遨游太空,人类无不是通过劳动,将文明之光传遍世界。马克思的《资本论》,从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出发,诠释了劳动价值论的精髓。劳动可分为具体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能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价值。每一种发明,每一件商品都凝结着人类劳动。劳动,创造了人、社会与文明,升华着人类价值追求,也延续着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劳动是一种济世的本领。李宝民,一位山东司机,疫情期间,他嚼着煎饼、喝着冷水,开着大卡车昼夜为武汉送菜,偶遇记者现场采访,质朴的汉子质朴的话:“没钱可以出力是吧?!”恰有媒体组织活动,给他颁发2万元奖金,没想到铁汉子哭得像个小孩子:“非常感谢你们,帮我把钱捐给没有爹娘的孩子吧,我四五岁就成了孤儿,我受过的罪,我知道。”一个山东汉子,两次感动中国。司机的技能,让他拥有纵横疫线的机会;济世的美德,却源自他成长的力量。劳动是一种兴邦的力量。这次战疫中,火神山医院建设尤令世人瞩目。几千名建设者,24小时轮班作业,十天十夜,3万多平米的医院,从图纸基建到设施配套到拔地而起,刷亮世人目光。许多外国网友留言:“太不可思议了,这在加拿大要花4年。”“要是在英国,光决定是否要建一所医院就要花7年的时间。”或许盛赞有些过誉,但劳动在全世界都闪耀着人类特有的光辉,只是中国劳动者更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硬核能量。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0%的人口、海量境外务工的中国人能受到普遍欢迎的根本原因。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劳动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合一,缺一不可。教育重点应在孩子人生的起步阶段,譬如从孩子能胜任的劳动能力入手,让劳动伴随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强化劳动意识、增强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感悟劳动意义、收获劳动价值。我们常说“穷人孩子早当家”,与其说这是生存环境逼迫之无奈,不如说是其劳动本能的即时激活。“打得赤脚吃得苦,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从中闪耀出民谚的智慧与亮色。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愿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事实证明:掌上明珠,自私地消耗着“六个钱包”;啃老一族,无望地浪费着大好光阴。此次疫情,武汉作为重灾区,许多家庭父母染病住院,失去宠溺呵护只身独居的年龄并不小的孩子不会自理,基本生活一塌糊涂,也给人警醒。当此时,怎样眺望民族的未来、培育祖国的花朵?如何担负教育的责任、家庭的希望?为长远计,青少年的劳动教育与作为需要深思与统筹。搞好劳动教育,不误育人春播。劳动教育,也是一剂人生疫苗。疫情对家庭和社会的劳动教育拷问是极其深刻的。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唯有劳动教育,才能避免重蹈悲剧。因此,《意见》在抗疫期间发布又多了一层特别的意义。我们要依据《意见》五个原则强力推进,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劳动品质,不仅成为我们立世做人起码的素养,更彰显中华民族立世长兴的不朽智慧。(作者系荆州新闻网特约评论员,本文刊于3月28日荆州新闻网“荆江评论”)


为劳动教育拍手叫好

● 李远谘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我为这一英明决策拍手叫好!劳动教育在中华民族造就人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就是"劳其筋骨"之说,热爱劳动是中国人民传统美德之一。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从原始人群的"刀耕火种"到今天的"电脑自动化办公",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它是人生幸福的基础,它不仅强身健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集中基础。长期以来,党中央早就从培养人材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切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劳动教育,将"劳"放到重要地位,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坚持立德树人,从学校到家庭,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材培养的全过程,把握育人导向,让学生动手实践,从少年时代人抓起,让学生从小出力流汗,在劳动实践中进行教育,从而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关爱的劳动精神。近几年来,中国青少年成长的国情令人担忧。由于"应试教育"一度风行,片面强调"升学率",大多学生沉醉了考试之中,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衣食无忧"小公主""小王子"的生活,哪有时间去劳动劳动呢!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的英明决策,非常及时。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在疫情结束之际,应该及时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课程、课时、师资的调整方案和实践基地,才能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尽早落实。(作者系松滋市杨林市镇退休教师)推荐阅读:1、【黄老师讲作文61】写出不一样的2020, 抗疫主题该如何“表达”|山栀子2、【散文】上世纪八十年代,只有两个字的“童年”|小 满3、【树人1+X 】第7期:沙子与珍珠|罗 媛 刘婉璐 刘艳丽 彭倩倩 黄斌 易煜4、【树人1+X 】第6期: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罗 媛 王盼 黄斌 李宗宝5、【树人1+X】第5期:“生命摆渡者”汪勇:非凡之勇 大爱之行|张雨薇  镇 冰 黄 斌6、【诗歌】武汉,一座城市因爱无憾| 碧 川



点击在看

送你小花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