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85”情结
李远谘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长期担任初中毕业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学。一批又一批风华正茂的小青年与我成了“忘年交”。老伴说:“老李只要和学生在一起,仿佛成了年轻小伙,滴酒不沾的他居然端起了酒杯,还三小杯不醉呢!”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当中,来往最亲近的团队就是杨林市中学1985届三(2)班毕业生。现将校友通讯录的名单记载于后,以作纪念:文远杨、文春、文远兵、文波、王定芝、王贤芳、王金辉、王金军、卢宏英、田军、任时海、伍远丽、伍海峰、吕传红、汤勇、吴泽蓉、张玲、张梅、张知权、张俊杰、李琼、李波、李涛、李传文、李达义、杨良成、沈中娥、苏永东、陈波、陈芳、周国文、易发宇、付华、雷红、雷正松、汪勇、裴德平、陈明春……!
曾荣获“全国优秀法官美誉”的法官付华君情真意切地回忆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我们坐在平房大教室里,晚上停电用煤油灯照明,同学老师都没觉得不好,冬天寒冷缺油水,嘴唇裂口舌头肿痛也不觉得生活不好,患红眼病没钱买药几近失眠,人也不抱怨生活不好……人为什么还能奋斗出来?就是因为老师学生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老师不讲名利,不计得失,把全部身心都放在教学上,想方设法鼓励学生跳农门,盼望学生有一个好前程;学生一个个心无旁鹜,专心致志不达目的决不放弃。师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并坚信坚持就是胜利。”正是这种不屈不饶,努力向前的八五届留痕精神,学生吕传红在中考中脱颖而出,以总分562获全县中考状元;语、数、外三科均分分别为全县一、二、三名,人们誉称“栖凤山上飞出了金凤凰”,三(二)班是杨林市中学的核武器。吕传红和张俊杰,初中毕业就出类拨萃。他们放弃当时众人争先恐后拼命争的中专不考,一心只考普通高中,后来他们分别被中南政法学院和江汉石油学院录取,但他们永远不满现状,自学成材,连续“三级跳”以后分别到天津和深圳的证鉴公司云打拼,创建了辉煌的人生。
汪长英和文婷等,大学毕业后就一帆风顺地到大学任教。周国文和李达义不同,他们人生道路就历经坎坷,春读外语单词,夏嚼名作名篇,秋食哲学经典,冬吟古今辛案,终于教研成功,如今分别在重庆大学法学院和武汉科技大学任教。更值得敬佩的是小周,他患有显湿性关节炎,脚关节严重变形,要上午吃药,四个小时以后才能下地行走,仍然坚持教学和科研,前不久,他刚以学者身份访美归来。如今,李武到英国一所大学出国进行学术交流。他们是栖风寺上出岗飞出的金凤凰。付华是一位家景十分贫穷道道地地农民之子,他所住的红星村是一块不毛之地的观音土。山区落后,家中弟妹在灾荒年代他的父母拖带儿讨过米,多为了生计。在1985年中考时,“家中补给不上,中考第二天晚上我就只有二两饭粟没有菜,不到半夜我就饿醒了。第二天也就是考试的最后一天,我粒米未进,只是喝了点冷水”(摘自付华同学给我的来信)。行文到这里,我良心受到谴责,作为当时的班主任,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我一次次落泪自责。他凭着三天不吃饭口里锅巴香的志气和不愿放弃的毅力,硬是坚持把最后一堂考试结束。这是何等的坚强啊!世界上的伟大,无不是苦难造就。“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泛其身”,正是艰难困苦造就了成千上万个像付华这样的人材。小付88年师范毕业,函授学习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先后在万家乡金狮中学,大湖中学、松滋二中任教,以后获得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政治专业文凭。1995年又继续自学,考过哲学、心理等方向。后来,从同学周国文考研成功从而得到启示,决定报法学。考研最大的障碍是英语,为了战胜英语关,他每天3、4点钟起床,凭着路灯微弱的灯光,在甘泉古井旁读外语。有时人对他此举不够理解,考了四次、屡考屡败,最后终于通过。有时人劝他:“小付、你考不取,这对身体是催残。”校长也好心劝他:“付华、你就别造孽了吧!”考研其实是体质的竞争,他曾昏倒过让同事背回寝室。但他坚信,谁坚持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成功的事业是付出,到达大洋的彼岸无任何捷径可走,即使有捷径也必须是自己搭桥奋力拼博。小付就是凭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韧性,终于考研成功。那时,学刑法的人少,他选择了这个专业。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法院的院长看中了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子,向区委提出以特殊人才引进的方式录用了他。
在成都市新都区法院,他先是在刑庭从事刑事审判工作,提任过助理审判员、审判长、刑庭副庭长,后到研究室担任主任,分管文秘、信息、司法统计、目标考核、调研、宣传、审委会等工作,现为刑庭庭长,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全院大小刑事案件都必须由其审核把关。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办了不少大案、要案。出身社会最底层的他,深深地懂得,一个人智商固然重要,但人的情商也重要。他用真心、细心、耐心办案,无一错案或发回重审、改判案、判的是铁案。小付办案,敢于“太岁头上动土。”新都派出所在执法过程中,刑讯逼供,将被拘留的人吊着打,灌辣椒水,当地老百姓反响强烈。小付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分别将有关警察判了三年、两年、深得民心。作为一名法官的小付,他做了两点:一是勤快、不能坐堂办案;二是有人情味,因为他有痛苦的经历,把当事人的事当大事来做。有三弟兄为一点小事打闹,两个弟弟把大哥的眼睛打瞎、砍伤。在审理案件时,他多次到案发现场调查取证。富有同情心的他,觉得按原判将两个弟弟都判了刑,家中两个年迈体弱多病的老人谁来赡养?他认为这一案件与一般的伤害案件在处理结果上应当有所区别,不能机械办案,于是放回老二回家扶养父母,老三判处较短的监禁刑。但检察院不服,抗诉。但上级法院还是维持了这起案件。多年办案经历,他深深地懂得:法官办案,不仅不能死扣法律,而且还要考虑案件的社会效果。绝不能因为惩罚一个罪犯而让无辜的人生活陷入绝境。
松滋市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松滋市金马公司西藏分公司总经理王金辉,他的人生经历是一条坎坷不平充满荆棘的路。“考、考、考、人生的法定,”幸福之神与小王擦肩而过,将他拒之门外。他没有沉论,并不一蹶不振,而是与命运抗争,另辟蹊径,跻身商海,先是经营打印门店,以后加盟松滋市金马公司。这是松滋首屈一指的民营企业,广泛涉足于建筑、房地产、水泥制品等多个行业。2002年9月,小王奉金马公司之命,吟鞭西指,出任金马公司西藏分公司副总经理。进军西藏的路上,向下看,根据木柱支撑着窄窄的路面,路下便是百米悬崖,时时可见滚下悬崖的车辆残骸,初见这生死门一般的景象令人毛骨悚然。体弱多病的小王,凭着他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历经险象环生、防不胜防的路况,战胜“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恶劣气候,克服氧气十分稀薄带来呼吸困难、流鼻血、头脑发胀的生死考验,在这块神奇而又广柔的土地上,充分发挥他的专长,终于立起了金马的厂牌。他锐意改革,抓紧回收欠款,全力打造金马品牌,让金马电杆成为西藏的第一品牌,为西藏的电网架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成功的面前,小王十分低调,他感恩家乡,感恩社会。他出资十万元为农乡蜈蚣岭修建公路,彻底改变了家乡父老乡亲出门下雨一团糟、一身泥的历史,为家乡铺设自来水管道,让山区老乡喝上了卫生、清凉的洈河水,还为爱人伍仁燕的家乡纸厂河镇城子山村出资四万元修路架桥,出资1.5万元修建村部;出资2万元捐赠给街河市向上中学,这一桩桩、一件件获得人们的啧啧称赞。
杨良成是一名佼佼者。他平常我自谑地说,我搞的就是两个字,一个数字,一个文字。摘自学生杨良成《晚霞满天》,想当初他在班上文字功底颇好,不时有作文在班上当范文讲评,躲在家中的裤子里打着手电筒,悄悄地写小说,长大后果然成了作家,是松滋作协、荆州作协、湖北作协的会员,中短篇小说集《乡官轶事》被中国文学出版社会结集出版发行,中篇小说《向阳的春天》在《小说选刊》首届全国小说笔会中获奖。现在,正动手撰写近一百万字的鸿篇巨著。“注册会计师”多少财会人员望洋兴叹的职称,他自学让报考注册会师的资料,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盛夏,为了逃避蚊子的困扰,不得不把双腿放在浸满凉水的水桶里。功能不负有心人,最后终于“注册会计师”的挂冠。在改革的大潮中,他放弃手中的铁饭碗、宁肯不当经管站的站长,下海到广东、安徽、湖北等地去应聘闯天下。在湖北省投资公司招聘总会计师2010年全省公务员考试中,他在王金辉的培同下,连闯三关夺得全省亚军。后因诸方面的原因,失之交臂。但他并不气馁,年过四十的他,一家三口,转战他乡,在安徽打拼创业。
初中毕业时,易发宇曾获荆州地区数学竞赛的冠军,还在湖北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大奖。在湖北农学院师范教育系学习时,成绩出众,曾任学院团委宣传部长,是湖北农院报、湖农青年的主编。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在学院演讲比赛中一次次获得冠军,毕业时,他谢绝了学院刘校长要他留校担任辅导员的盛情,带队回松。在毕业分配时,双向选择,农业银行、广电局,松滋报多家争着要他。后来,人事局局长周友芬丰盛眼识才,破格留在该局。此时,以文笔见长的大,不时有多篇文章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是金子,在哪里都闪光。以后,又被松滋市委主要领导看中,在市委一干就是17年,历任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在研究政策,协调解决矛盾诸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市委主要领导的一些讲话、重要文件……都出自他手。他淡泊名利、为人低调、对人忠诚,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以至前县委书记孙贤坤在调走之前,憾慨万分:“发宇,我发现你是个好同志。”2012年,全程主持“长江大学服务荆州壮腰工程走进松滋”活动,受到该校刘校长等领导的赞扬:“小易,这次活动,是全地区组织得最成功的一次大型活动。”长得白白胖胖的“白面书生”任时海和文远兵,因为性格温和,办事稳重,两目中总是挂满微笑,因而获得人们的信任、敬重。
任时海担任松滋市信访局局长以来,由于他为人厚道,性情平和,对人民群众有很深的感情,即便是缠访闹访,他也总是以平和心态处之,以对等心态待之。某时,沙道观一聘用民警开私车撞死两名行人。死者家属情绪激烈,以到发展到新江口,大桥拉起横幅,阻断了交通,在群众中造成不好的影响。作为信访局局长的任时海,当机立断,冷静的启用应急方案,安排专人护理死者家属,苦口婆心,晓之以礼,动之以情,连续工作二、三十个小时,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一场一般及发时的群众恶性事件终于化干戈为玉帛。
文远兵参加经融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基层领导,手中经过的资金何止千亿。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但他一尘不染,就是“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由于他懂金融,善管理,营业所一次次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他本人多次被评为省地级、县市级先进个人。他具有一颗热情为同学们服务的心,杨林市镇初级中学1985年同学通讯录就出自他手,一年一度的同学聚会,外地同学返乡省亲的接待,次次都由他牵头组织,同学们一致公推他担任同学会会长。沈中娥和伍远涛是两名女强人。在松滋饭店濒临倒闭之际,是小沈承包了饭店,她盘活了经济让饭店绝处从生。以后她又涉足大型厨具行业,商店越来越红火。伍远涛从学校出来后,拜松滋眼科名医伍发仁为师,含辛茹苦,终于在湖南省澧县县城医疗界站稳了脚跟,让数以千计的眼疾患者重见光明,公松澧三县人民荣称她为“光明的使者”。李琼和卢宏英真不愧为百折不挠的“巾帼英雄。”面对一次民师招考和高考的失利,她俩毫不气馁,两对半生不熟的功课,更加勤奋刻苦,抱着务求必成的决心,精心准备冲刺决战,最终心想事成。李琼两次被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松滋市五十佳班主任”,从教20多年来,所代数学学科在该校一直名列前茅,卢宏英如今是县一中一名出色的语文把关教师,松滋市“人民最满意的教师”。汤勇、吴泽容、文春、裴德平、文远阳、张梅、张知权……和他的老师一样,在教育育人的舞台上,甘当一名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园丁,谱写一曲曲美妙的园丁之旅。八五届学友之间的情谊十分深厚,亲密无间。读书其间,李琼同学看到付华在冬天里衣着单薄,主动地将自己的弟弟的一件棉衣无偿地送给他。1985年8月,王金辉冒着炎炎的烈日,骑着自行车,汗流浃背地为付华同学送录取通知书,不平从两米多高的高土旁落下摔倒在秧田里,所幸无大碍。在同学会会长文远兵的如集下,十几名同学从四面八方闻风而动,来为返松的同学接风洗尘。有一年,在荆门工作的吕传红结婚大喜,同学李传文、任时海等顶风雷雪,在大年前夕驱身前往庆贺。
师生间的情谊令我十分感动。在我五十、六十生日之际,他们一个个上门祝寿,还定做寿匾。在我出车祸时,学生杨良成、任时海、文远兵、沈中娥、李传文等人专程到家中慰问我。2002年,我在南海湖中再次遇车祸,杨良成闻讯起来,楼上楼下,又是拍片,又是请医生,为我“包扎”伤口,然后租车连夜把我送回家里,在我的拙作《岁月留痕》首发之际,学生易发宇、任时海、杨良成、沈中娥、文远阳、王金军、伍远涛、汤勇、王贤芳、张玲、陈明春、李涛……在松滋饭店为我召开了座谈会,庆贺拙作出版、发行。为了让我们两本书推向社会,文远兵、杨军海亲自开着小车,将书送到南海、街河市、杨林市等地。王金辉还要我再版《虎啸客李永禄传》,自己一次性购买100本,送给他的母校。他们为书的发行,都作了大量的工作,尤其值得一书的是,杨良成君为书稿的润色、校对一次又一次作了废寝忘食;他和卢宏英、付华等人为该书咏诗拟联写作后记,所有这些,都让我感动不已。在2011年3月,在我到四川美术学院参观先们母的同学刘国枢教授《刘国枢油画回顾展》时,付华和夫人、崔俊先、王金辉专门邀请我到四川旅游,在高档次的宾馆为我接风洗尘,一食一个地方,不断变换口味,让我品尝成都美食,他亲自开车让我们两老漫步杜甫草堂,车游武候祠,上宝光寺进香,在桂湖品茶,到大熊猫基地观赏国宝,到成都市新都区汽运公司老总农庄里去品尝原滋原味——绿色食品。老总亲自下厨掌勺,还为我们订购了返程机票,安排专门司机到三峡机场迎接我们返松。这一切的一切,比我们子女安排得还要周到,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这次,四川之行正是;青山行走不尽,美景尽收眼底,美声响彻耳畔,美食回味无穷。在陕西某飞机基地工作的陈芳,龙年前夕回乡省亲一个重要议程,就是探望二十多年没见面的老师,我。可惜当时我在广州,只能在电话中叙旧,至今甚为憾事。八五届三(2)班学子们还有一个共同的优点:他们有一个口头禅“万事孝为先,人生才有意义”。一个人活在世上,上要对得起父母,下要对得起子女,这是一个人的责任。当他们衣食无忧时,首先想到的是饱经风霜,含辛茹苦把他们拉扯成长的父母。杨良成的母亲病危之时,他和哥哥良策夫妻俩,在病榻前喂药端茶递水,请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几年如一日,在当他传为佳话。文远兵和他的几弟兄,把年过八旬的老母的晚年生活安排得有条紊,每天轮流给慈母送去新鲜的蔬菜,水果。对子女的教育,是他们的头等大事。为了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王金辉不惜人力物力,把学生送到武汉华师附中学习,易发宇把学生送到荆州中学读书;本来住在城区的任时海,为了学生就读方便,专门在校内租房陪读。一首脍炙人口的《十五的月亮》,丰收歌里啊,有你的奉献也有我的奉献,军功章中有你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在这些付华、王金辉、杨良成、卢宏英众多学子艰苦创业最艰难的时候,他们的患难夫妻在窘迫之下毫不气馁忍饥挨饿,节衣缩食,用年轻稚嫩的双肩挑起了家族的重担,行之至此,我不由得想起了胡歌玉、苏运超、蒋祖雄、刘勇、毛传华、雷体国、罗芳、王汉萍、吕红、李华、陈武、文勇平、陈厚强、杨波、宋剑民、谢劲松、刘小红、佘初红、丁太春、伍远林、熊克芬、彭新颖、罗爱、卢容春、李向阳诸君,几十年来,我们都成了忘年交,师生情谊与日俱增,这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这一届弟子夫唱妇随、妻贤子孝、家成业就,子女前途无量。(作者系松滋市杨林市镇退休教师)推荐阅读:1、长大后,我真的成了你2、【时评】好老师是人生的灯塔|山栀子3、【散文】你有几个好老师?|汪会玲4、【论道】崇尚奉献,持续奋斗|山栀子5、【故事】送 礼|山栀子6、【时评】不解蝉鸣“风情”,城市何见“乡愁”?|山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