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清走笔123】习作要用“教材”教|山栀子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习作要用“教材”教

——从三年级一节习作课说起● 山栀子
参加学校语文组的一次主题教研活动,主题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研究课例是三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的《金色的草地》。

这节“创优课”的优点突出,得到同行们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教学疑惑,诸如朗读、情感等在这节课中要不要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怎样把握阅读和写作的“度的问题,习作单元究竟应该怎样教等。正是有了问题、这种思考和研究的氛围,我们才会不断进步。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作为习作教学的起始教学,我们更要坚持“用教材教”和“跟着课文学写作”这两个理念。《金色的草地》一文如何教,更能达成目标,在老师们点评的空间里,我也作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如何定位教学目标。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阅读单元的精读课文。“读”是为“写”服务的,不论怎么“读”,都要指向“写”的目标。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就不会纠结于“阅读”究竟要教多少、教到什么程度了。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参明确提示我们“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写作方法”,告诉我们这篇课文我们应该“读什么”“教什么”。教师要从“为写作服务”的方向去研究教材,从而设计好“读”流程,带领学生读好课文。如何定位教学重难点。单元目标指向“留心观察”,这节课的重点应该聚焦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如何仔细观察”。课文体现这一重点的段落在第三自然段。作者是如何观察的,尤其是如何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研读教材,我们发现,作者是“从不同的时间去观察,从蒲公英与草地的关系上去观察”,这正是我们要教给学生具体的观察方法。研究这一自然段“写”的特点,我们还会发现,它集中体现在“事物是有变化的”和“写作是有顺序的”。这段文字正是按照时间顺序,把事物的变化特点写了出来。这也正是我们从课文的“例子”出发,要教给学生习得有用的东西。如何定位教学策略。从教材到生活,从课内走向课外。一是体会表达上的特点,也就是找到写作的“方法”。以第三段为例,教师可以抓住两个“点”发力。抓关键词“发现”。从发现草地色彩的变化,到发现蒲公英花瓣是合拢的,这是看得见的发现;教师要引导学生继续,追问小作者还发现了什么?从而牵引出第三个没有直接点明的“发现”:花瓣和草地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结合课后练习二进行说话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关系”。抓时间标志“很早”“中午”“傍晚”。用分层次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顺序和层次感。二是关联生活中的发现,也就是模仿课文的写法进行“训练”。可以选择一种具有变化显著特点的事物,如含羞草、向日葵、夜来香等带领学生进行观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视野和生活经验的差异,教师可以事先准备某种植物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视频或图片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持,让学生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口头作文或片断描写。要注意的是,这种现场训练的“点”,就在于仔细观察和有顺序地表达。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场景必须精准预设。


习作要用教材教,跟着课文学作文,这要成为我们习作教学的基本遵循。一节课时间极其有限,教会学生一点有用的,够了。一点思考碎片,仅供参考。
推荐阅读:

1、【心得】领导的“智慧”|山栀子

2、【黄老师讲作文67】让快乐在生活中飞扬| 山栀子

3、【心得】问道北师大,路在脚下|山栀子

4、【论道】病痛缠身的学生作文需回归正途|山栀子

5、【散文】写作的孩子不会孤单|山栀子

6、在文字上行走|山栀子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